《大学语文》作业

发布 2022-07-07 13:29:28 阅读 1482

1.《蒹葭》一诗中的企慕情境是怎么回事?

答:企慕情境其实就是一种心境:“它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远望心至,却不能手触心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不能达到的境界。

”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

2.《始得西山宴游记》一题中“始得”二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通过哪些方面得以展现?

答:“始得”二字为全文的线索,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

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其次,作者被贬永州期间,先后写了被世人称作《永州八记》的诗篇。《永州八记》是既各自独立成篇,又以时间为序排列,相互联系,前后贯通。而《始得西山宴游记》便是其中的第一篇,因西山为“向之未始游”,故以“始得”二字命题名篇。

3.请举例分析〈张中丞传后序〉夹叙夹议的论证方法。

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的一篇议论与叙事相结合的散文。

答:文章先议后叙,看来是两大部分,但毫无脱节之感,这首先是因为不管是叙述,还是议论都服务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鲜明主题。

从整体上讲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但议论中带有叙事。例如:“远虽村若不及巡者,与巡死先后异耳”。

这节文字主要对许远的高贵品质进行议论。但也附带叙述了许远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的事迹。把议论与叙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再如“这诚畏死,何苦守尺雨寸之地以与赋抗而不降乎?”这一节文字主要针对“畏死”的论调进行驳斥,但又包含了对许远杀所爱的人充饥的事迹的叙述。4.

分析《祭十二郎文》的文学特点。

答:一、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

二、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

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三、语言朴素,行云流水(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

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学语文作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作业预览。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侍坐 记述了孔子四 申述各自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其中孔子特别赞赏的是 a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b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c...

大学语文作业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侍坐 记述了孔子四 申述各自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其中孔子特别赞赏的是 a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b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c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大学语文作业

1.请结合具体的课文,以及各自的生活背景 思想内涵 文学风格分析李白和杜甫为什么分别叫作诗仙和诗圣。答 1 李白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 十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