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地理高一寒假完美假期作业语文

发布 2022-07-04 11:44:28 阅读 9050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寒假完美假期作业,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温带荒漠带 ②**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热带荒漠带 ④**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带季风气候。

答案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

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7.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 b.宜昌。

c.济南 d.合肥。

6~7.解析第6题,据图分析,甲图降水量稀少(注意纵轴数值),可能蒸发量较大,而实际蒸发量较小,说明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图降水量也很少,10月~次年3月无蒸发,说明气温很低,因此可能为极地气候;丙、丁相对比较湿润,根据蒸发量及降水量,可知丙、丁分别为**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a正确。第7题,图中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中长沙、宜昌、合肥均为**带季风气候,只有济南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8~10题。

8.与自然带a形成无关的是()

a.受暖流影响 b.受赤道低压控制。

c.受地形抬升影响 d.受东南信风影响。

9.自然带abc的更替表现为()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0.与图中降水特征相同的点是()

点 点。点 点。

8~10.解析第8题,a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此处纬度较高,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如洋流、坡向等,与受赤道低压控制无关。第9题,abc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过渡为**带常绿阔叶林带,再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

第10题,图中降水特征表现为降水集中,且集中于南半球冬季,四点中的f点为地中海气候,最符合题意。

答案 如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垂直带谱的叙述,正确的是()

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1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北方半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11~12.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出,该山东坡、南坡的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山体相对高度大,因而带谱比西坡、北坡复杂,故选项①正确;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干燥,故选项②错误;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北坡是阴坡,气温低,故选项③正确;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因为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故选项④错误。第12题,该山体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说明位于南方湿润地区,但是在常绿阔叶林带以下还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山体位于干热河谷一侧,故d项正确。

答案 读53n某地附近相关等值线图,完成13~14题。

13.有关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地地势高于q地。

地气温低于q地。

两地海拔相同,气温相同。

地具有较明显的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14.造成p、q两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 b.坡向。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13~14.解析由等值线图可以看出p地与q地海拔高度相同,但p地气温低于q地,降水多于q地。两地降水差异主要是由于该地(53n)地处西风带,岛屿西侧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16.图中四座山地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7.甲山脉以北的河流与甲山脉以南的河流相比,不同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小 b.雨水补给为主。

c.有结冰期 d.汛期出现在夏季。

15~17.解析第15题,常绿阔叶林分布在热带和**带地区,图中只有秦岭有该自然带的分布,但是秦岭没有荒漠带和冰雪带的分布。这就要求从熟知的山地入手,分析对比后再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第16题,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丰富。第17题,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应熟记其地理意义。其中之一是1月0℃等温线,山地以北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无结冰期。

故c项正确。a项,秦岭以北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b、d两项,秦岭南北两侧的河流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均有夏汛。

答案 15. b 16. a

2023年10月25日21:42图中a岛西部(3.5s,100e)发生里氏7.3级**,并引发海啸。结合下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图中巴厘岛的气候叙述错误的是()

a.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气温年较差小 d.5~9月较为凉爽。

19.我国的一批救灾物资从广州出发到**灾区,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沿途看到大面积的**带常绿硬叶林。

岛上河流众多,航运价值大。

岛上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岛东北部的海峡风大浪高。

18~19.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和岛屿的形状可以判断出a岛为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附近岛屿大多数为热带雨林气候。

第18题,巴厘岛位于南半球,5~9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此时巴厘岛虽为热带雨林气候,但较为凉爽。a项为热带草原或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故a项错误。第19题,由我国广州到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一共有3种气候,即**带季风、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而a项**带常绿硬叶林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故a项错误。

a岛上虽河流众多,但大多短小流急,航运价值低。a岛东北部的马六甲海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大气以垂直运动为主,为赤道无风带。a岛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有机质分解快,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答案 读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21.乙地气候的成因主要()

a.受季风环流影响 b.受地势影响。

c.受纬度影响 d.受西风带影响。

20~21.解析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可知甲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乙为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0题,德干高原位于北半球,是热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位于北半球,是温带季风气候;伊朗高原位于北半球,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21题,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答案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如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完成22~24题。

22.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b.①③

c.③②d.③①

23.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24.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22~24.解析第22题,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是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可以判断表示气温的曲线是②;再根据降水的分布具有赤道最多,温带地区较多,副热带地区较少的特点,可以判断表示降水的曲线是③。所以该题的答案是a。

第23题,根据上题的判断①是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年平均雪线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所以随纬度增高而降低的说法是错误的;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但雪线高度并不最高;南半球低纬度地区雪线高度最低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在副热带地区最高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该题的答案是b。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并不是一致的;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也不是一致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所以该题的答案是a。

答案 25.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23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d.甲地气候的形成主要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由图判断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地降水也多于乙地。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但乙地最高气温只有16℃左右,夏季的平均气温也都较低,应位于高原山区。甲地最冷气温约为8℃,年降水较丰富,应为**带季风气候,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一地理寒假假期作业答案

寒假是一个漫长的假期,在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在抓紧时间学习,小编发布了高一地理寒假假期作业答案2019一文,相信你看过以后会有很大的收获 一 选择题 共60分 二 综合题 共40分 31.共10分 1 绘图略 2 a a 3 2326s,4512月22日9时 4 西北 正南 5 西 东32.共5分 1 ...

高一地理寒假假期作业答案

寒假是一个漫长的假期,在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在抓紧时间学习,小编发布了高一地理寒假假期作业答案2019一文,相信你看过以后会有很大的收获 一 选择题 共60分 二 综合题 共40分 31.共10分 1 绘图略 2 a a 3 2326s,4512月22日9时 4 西北 正南 5 西 东32.共5分 1 ...

2019高一地理完美假期寒假作业答案

高一 2021高一地理完美假期寒假作业答案。1.下图所示 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 技术拍摄的。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 1 2 题。1 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2 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