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假期作业

发布 2022-06-25 06:44:28 阅读 1305

高一年级地理假期作业。

下面的甲图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乙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回答1--2题。

1.乙图中( )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2.**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12月~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下图是某时刻某市附近地区垂直温度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发生大气逆温现象距市中心的范围是( )

a.1~6.5 km b.1.5~5.2 km

c.1.5~5.5 km d.1.5 km以内和5.2 km以外。

4.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500 m b.100 m c.350 m d.150 m

5.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扩散。

c.有利于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6--9题。

6.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的逆辐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

a.③变小 b.②变小 c.①变大 d.④变大。

8.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 )

a.①变大,②变大 b.②变小,③变小

c.③变大,④变大 d.⑤变小,④变大。

9.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变大,②变大 b.②变大,③变小

c.⑤变大,④变大 d.②变大,④变小。

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回答10~11题。

10.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天气。

c.连续的霜冻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11.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煴:无烟的微火]阅读材料和下图,回答12---14题。

1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②一④ c.②一③一④ d.②一④一③

13.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14.“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

“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ab.③④cd.②④

15.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16.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表示乙表示丙表示丁表示。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请解释原因。

3)请用地理原理解释“高处不胜寒”。

河北安平中学高一年级地理寒假作业参***2019.2.11

解析: 第1题,由乙图可判断出,①表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②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但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只是在夜晚表现得更加明显;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球损失的热量。第2题,7~8月,南昌市正值伏旱天气,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大棚内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农作物蒸腾作用强,水分损失多。

覆盖黑色尼尼网可以削弱一部分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解析:3c 4c 5b 第3题,逆温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0 ℃曲线内垂直温度变化为正值,说明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在上升,可判断0 ℃曲线内的区域出现逆温现象。如下图中阴影区为逆温区,水平范围出现逆温现象的范围为图示两实线箭头所指区域,距离市中心的范围为1.

5~5.5 km。第4题,0 ℃曲线的最高点即是逆温现象最大高度。

下图中虚线箭头所指高度约为350 m。第5题,当出现逆温现象,由于气温下低上高,大气不能形成对流运动,从而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扩散。

解析: 第6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结合图示可知,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第7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弱。

因此温度相对较低。选择项中只有a项叙述正确。第8题,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增强。

第9题,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晴天多,被大气层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解析: 第10题,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有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所以此时段上海天气可能是持续的伏旱天气,b对。尼龙网不能防雨,a、d错。

冬季霜冻天气应用透明塑料或玻璃,起到温室保温效应,尼龙网没有保温作用,c错。第11题,结合前面分析,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对。尼龙网对地面辐射不能减少或增强,b、c错。

也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a错。

12.b 13.b 14.a

15.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

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16.(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散射。

2)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是地面;海拔高,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解析:(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甲指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乙箭头从地面指出,表示地面辐射,丙从大气辐射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丁表示另一种削弱方式即散射。

2)据大气的保温原理可知,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因此出现霜冻。

3)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是地面,而海拔高的地方,获得的地面辐射少,因此气温低。

高一地理假期作业

一 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2019 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 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a 由南向北 b 由西北向东南 c 由北向南 d 由东北向西南。2 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在。a 2019 年 2 月 b 2019 ...

高一地理假期作业

高一年级地理假期作业。一 选择题。地壳中的矿物通常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 2题。1.被称为 记录地球历史 书页 和 文字 的岩石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2.下列岩石中,其 前身 是页岩的是 a.石英岩 b.板岩 c.大理岩 d.片麻岩。下...

高一地理假期作业

高一年级地理假期作业。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 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据此完成1 3题。1 若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a 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 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 甲 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d 甲 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2 若图中甲 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