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暑假物理

发布 2022-07-03 05:31:28 阅读 9672

直线运动。

一、基本概念。

1、参考系和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

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 = x/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例1】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

b.三个中总有一人或两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c.如果选择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都对。

d.如果各自选择自己的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就可能都对。

解析】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另外物体相对于参考系发生位置的变化,就是运动的,没有相对位置的改变,即静止的。如果被观察物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乙、丙相对于地面分别做匀速运动、静止、加速运动,再以他们自己为参考系,则三个人的说法都正确,a、b错误,d正确;在上面的情形中,如果他们都选择地面为参考系,三个的观察结果应是相同的,因此c错误。

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选取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不同。选取参考系时,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t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a的方向只与△v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1)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

2)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物体是否作加速运动,决定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加速度的增大或减小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增大或减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减小。

1)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运动,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

2)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作减速运动,速度减小;若加速度增大, 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仍然减小)。

点评:对于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6、运动的相对性:只有在选定参考系之后才能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或作怎样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匀速直线运**像。

1.定义:,即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它是速度为恒矢量的运动,加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

2.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x - t图像为一直线: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速度。

练习: 1.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记录下木块每次**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c)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2.一辆汽车在一直线上运动,第1s内通过5m,第2s内通过 10 m,第 3 s内通过20 m,4 s内通过5 m,则最初两秒的平均速度7.5 m/s,最后两秒的平均速度是 12.5 m/s,全部时间的平均速度是 10 m/s.

3.在离地面高h处让一球自由下落,与地面碰撞后**的速度是碰前3/5,碰撞时间为δt,则球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_。不计空气阻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推到(图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x、t、a、v0、v,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

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外,x、v0、v、a均为矢量。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vt和a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1)δx=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xm-xn=(m-n)at 2

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点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解题,往往会使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捷,因此,要对该公式给与高度的关注。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记13或24)

1)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2)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3)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4)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5.一种典型的运动。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用右图描述该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6、解题方法指导:

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运动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一般是一段位移一个速度公式和一个位移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的联系。

4)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5)对结果进行讨论、验算。

解题方法:1)公式解析法: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组。本章公式多,且相互联系,但只要每段位移用两个公式,几乎所有题都可以解决!(此为多题一解的易学方法!)

2)图象法:如用v—t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的位移大小、可以比较vt/2与vx/2,以及追及问题。用x—t图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多用于非匀变速运动,v—t图是位移公式的基础!)

3)比例法:用已知的讨论,用比例的性质求解。

4)极值法:用二次函数配方求极值,追赶问题用得多。

5)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求解。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1 2自由落体

物体由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1)特点:加速度为g,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规律:v=gt h =gt2v2 =2gh

2.竖直上抛运动。

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1)特点: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规律:v= v0-gt h = v0t-gt2v2- v02=-2gh

上升时间,下降到抛出点的时间,上升最大高度。

3)处理方法:

一是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来处理,要注意两个阶段运动的对称性。

二是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运**象追赶问题。

一、运**象。

用图像研究物理现象、描述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运**象问题主要有:x-t、v-t、a-t等图像。

图象。能读出x、t、v 的信息(斜率表示速度)。

图象。能读出x、t、v、a的信息(斜率表示加速度,曲线下的面积表示位移)。可见v-t图象提供的信息最多,应用也最广。

例1】 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小球先到 小球先到。

c.两小球同时到 d.无法确定。

点评:1、应用物理图象的优越性。

1)利用图象解题可以使解题过程简化,思路更清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析法可能无能为力,用图象法可能使你豁然开朗。

暑假高一物理预科

2017年暑假高一预科。一 选择题 共计48分。每题4分,多选题少选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 1 物理学中引入了 质点 点电荷 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a 控制变量法 b 类比法 c 理想化模型法 d 等效替代法。2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标量的有 a.位移 力 加速度 速度 b.浮力 加速度 ...

高一物理暑假作

大连海湾高中高一物理暑假作业 一 命题人 董经校对人 张继福,黄健。一 选择题。1 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4m 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 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a 10m s b 10.2m s c 10.3m s d 10.4m s 2 ...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一

一 单选题。1.人类认识行星运动规律的曲折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从地心说的直接经验开始,到日心说的转变,不是简单的参考系的变化,而是人类思想的一次重大解放,从此人类的视野超越了地球,走向了宇宙。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不相符合的是 a.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