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二)文章导读:此篇选文是蒲松龄写给他的侄儿们的一篇书信,文章用大将带兵打仗作比,阐述了有关写作的审题和技巧两个方面的问题。充满了真知灼见,给人以启发。
试题评析 第22题:填空题。答案:避实就虚。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句的把握能力。这要求学生在读懂词句的基础上,把注意力集中到文章所说的道理上。
第23题:简答题。答案:笔法灵活出奇;引经据典,贴切通畅。
此题考查的要求只相当于翻译,但不是直译,而是意译。但因为题干表述上的出新,似乎题目要求反而让学生费解,两个括号内的内容起什么作用,容易引起分歧。
第24 题:选择题。答案:b。
此题考查学生的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学生必须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才能找到正确答案。a项中提到了“搜集材料”,但该句出现的位置是在阐述“审题”这一层次中,所以不合理,而“一览无余”这个词与“意蕴”相矛盾。
c项相比于a项,后半句的表述更是多了望文生义的毛病,偏差更大。d项的问题在后半句,与c项同样的毛病。
第25题:填空题。答案:审题立意;写作技巧。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概括和思路的把握。思考灵活的学生联系平日老师作文指导所强调的两方面,也可获得不少启发。
第26题:简答题。答案:
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就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的详尽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独到的见解来。
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内容进行分析说理的能力。答题关键是辨析清楚两个“之”字所指代的不同内容。前一个“之”指代的是“他人所数十言未尽者”,后者指代“他人数言可了者”。
作者的观点是说“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这正是文章达到新颖独特效果的写作技巧,当然不矛盾。
原文】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
盖意乘间①则巧,笔翻空②则奇,局逆振③则险,词旁搜曲引④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⑤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
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⑥,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
如是又何虑文之不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选自《聊斋佚文辑注》)
注释][乘间] 趁空,钻空子。本文意为出人意料。 ②翻空]变化多端。
[逆振] 振,振古,往昔。逆振,打破常规。
[旁搜曲引] 广泛搜集吸取。 ⑤摭实] 摭,拾取。摭实,意谓就事记事。 ⑥排荡摇曳而出之]意为下笔如水不断涌出,如风不断摇荡。
译文]古代大将的指挥才能,大都是先天赋予的。然而他们作战时的取胜之道,都是先要了解兵力部署的虚实,而把避开敌军实力、攻击其薄弱部位作为百战百胜的方法。文士写文章与大将军指挥作战一样,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文章的立意如能出人意料就巧妙,文笔富有变化就奇特,文章布局打破常规就不落俗套,用词能广泛搜求吸取就畅达。古今名作虽然很多,但决没有难写勉强写,或就事记事,或无言滥写,或平铺直叙而能写出好文章的。所以一个题目到手,必须先静下心来考虑题目的意蕴和范围,由实字探求到虚字,由有字句处探求到无字句处,再探求到上下四方,使题目再无其他意思被遗漏。
等到弄清题意动笔写作时,别人用数十百句还不能写完的,我只用几句话就交代清楚了,等到文章写完了,反而觉得有数十百句在笔下。对于别人几句话就写完的,我则能写出几十句几百句,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等到写完,反而觉得纸上不多一字。
如果这样写文章,又何必担心文章理不明、辞不达、文无神韵、文气不足呢?这就是所谓避实击虚的方法。大将军用这种方法作战,文人用这种方法写文章,可以纵横天下,游刃有余。
评析]谕诸侄”就是告诉侄儿们。从文章看,这是蒲松龄给他的晚辈们讲析写文章的方法。文章以兵家之道做比喻,阐明为文也必须发常人所未想,语常人所未言,避实击虚,出奇制胜。
全篇妙语迭出,亲切感人。
另一版本肖先福/注译析。
注释】①类:大抵;者。②乘间(jiàn):
伺隙。③局:布局。
④摭(zhí):拾取。⑤相(xiàng):
视。⑥勘(kān):探测。
⑦蕴(yùn):事或理的深奥处。?
译文】古代大将的指挥才能,大抵由天所授予。然而他们面对强敌却能取胜,原因都是先了解敌兵部署的虚实,以避开实力攻击虚弱部位作为百战百胜的法宝。文士作文,难道不是这样?
文章立意能出人意料则巧,写作的风格能一反平实则奇,文章布局能打破常规则险,用词能广泛搜求吸取则流畅。虽然古今名作很多,也决没有写不出硬写、就事论事、平铺直叙,而能称为好文章的。所以一个题目到手,必须静心思考题目的主旨所涉及的范围,从实字探到虚字,由有字句处,探到无字句处。
这样做了之后,再周密地探到四面八方,使题目内涵清清楚楚。弄清题意动手写作时,别人用数十百字还未能表达完的,我用几个字就写完它,等到篇幅完了,反而觉得有数十百字在笔下,言虽尽而意无穷。对于别人几个字可写完的,我则写上数十百字,铺陈起伏,摇曳多姿,等到写完,反觉得纸上不多一字。
这样何必担心文章未达到说理清楚、语言畅通、神完气足的地步啊!这就是避实击虚之法。大将军用它作战,文士用它作文。
纵横天下,有此足够了。
简评】作者主张写文章要像作战那样避实击虚,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立意、风格、布局、遣词、审题方面下功夫,使文章出奇出巧、理明辞达、神完气足。这一写作经验,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18、c(2分)
19、让军队疲劳地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3分,劳,远,判断句)
20、d(2分)
21、他已预见到秦兵必败,内心沉痛;他的儿子也要去送死,他悲痛不舍;他屡次忠谏却不被采纳,内心悲愤。(3分,写出其中一点即得2分)
22、写出了秦兵的骄纵轻狂,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秦兵此行必定失败的原因,同时也强化了蹇叔论断的正确性。(3分)
第二天。24. 太史公曰、 评论
25.(3分)a
26.(3分)肯定孟敏,否定茅容(1分)孟敏全出天机,茅容有意为之(2分)
27.(4分) 观点(2分) 评论(2分)
1.(2分)半野园的概况(1分)文章写作缘由(1分)
2.(3分)c
3.(2分)希望陈君能够像陈相国那样,努力建功立业,而不要一味贪恋富贵生活。
4.(2分)如:委婉含蓄、借题发挥等。
5.(3分)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译文]半野园,是前相国(官名,相当于丞相、宰相)陈说岩先生的别墅(指本宅外另置的园林游息处所)。陈相国已经过世,距今有十多年了,半野园已受破坏改做别的房舍。可是园中聚集的花木,足以悦目;弯曲回绕的栏槛,足以回避暑雨而兴起清风;高远的楼阁,足以抑制西山的爽气(清朗之气),像陈相国在世时一样。
庚戌年的春天,我的朋友杭大宗来到京师(国都),寄居在半野园里。余与杭君多次互相往来,因此记得半野园的概貌。当时,杭君的同乡中有陈君,也寄居在半野园里。
不久陈君将要到粤西做官,只是对半野园不能忘情(不为情所动),让擅长画画的人画一幅半野园图,且通过杭君请我写一篇文章把它作为“半野园记”。
天下的山水,密集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方,而京师车马喧嚣,客居在此的人往往萦纡(迂回不同)郁闷,情不自禁地思念故土。陈君的老家在杭州,西子湖的美景天下第一,陈君却离开家乡来到京师,他应该对半野园不屑一顾;可他徘徊留连之极不忍心离去,那么陈君为官,一定与一般的官吏有所不同。虽然这样,士人贫贱的时候,住在破旧狭小的巷子里,用破瓮砌成窗户,用绳子系住门板,也心满意足;间或到了富贵人的家,看到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情愉悦而羡慕他们。
如果有一天得行其志,就考虑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到了剥削百姓维持生计之物而不顾惜的地步,这和抢劫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呢?然而,陈君如果羡慕陈说岩先生担任相国的功业却不羡慕他置办半野园,是完全可以的!
第三天。21.(2分)兴趣。
22.(2分)b
23.(2分)博(广等)(1分) 精(深、专等)(1分)
24.(2分)c
25.(4分)要点、理由(3分)语言(1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
17、(1)写文章 (2)以礼相待 (3)妒忌 (4)到、前往 (4分)
18、a (2分) 19、a (2分)
20、(1)契丹主对他不参拜行礼非常生气,发配他在野外去放马。(3分)(得分点:怒、介词短语后置、语句通顺) (2)(你)叛逃了还想再回去,莫非是想找死吗?
(3分)(得分点:省略句、得无……乎?语句通顺)
21、因为延徽有智略,能属文;契丹主非常欣赏延徽,一举一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延徽帮助契丹安处汉人,威服诸国。(3分)(每点1分)
延徽传》译文:
延徽,是幽州人,有智慧谋略,很善于写文章。刘守光在末年时国力衰退困苦,派参军延徽向契丹求救,契丹主对他不参拜行礼非常生气,发配他在野外去放马。
述律后对契丹君主说:“延徽能秉守节操不屈服,这是当今有贤德的人,怎能用让他到牧场中放牧的方式辱没他呢?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
”契丹君主召见延徽与他交谈,大悦,于是就把他作为计划的主人。一举一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延徽开始告诉契丹主建立官署开放府库,修筑城郭,建在市井里巷,来安置汉人,并使他们各有配偶,开垦荒田。
于是汉人各自相安于生活职业,逃亡者更少。契丹的威信征服了各诸侯国,延徽是有功劳的。
不久,延徽逃到晋阳,晋王想安置他到幕府,掌书记王缄憎恨他。延徽自感不安全,请求回家探望母亲,经过真定时,在同乡人王德明家歇脚。王德明问他到**,延徽说:
“如今黄河以北都归晋所有,应当回到契丹去啊。”王德明说:“(你)叛逃了却再回去,莫非是想找死吗?
”延徽说:“假如我回来,那里好象丧失了手和眼;如今回去,手眼又完整了,怎么肯加害我!”探望了母亲后,延徽又回到契丹。
契丹君主听说(延徽)到了,非常高兴,好象他从天而降,轻轻拍着他的背说:“之前你去了**?”延徽说:
“想念母亲,想告请回家,又害怕不允许,所以私下回去罢了。”契丹君主对待他更加优厚,等到称帝时,把他做相,多次升迁,直到中书令。
详解:选文为序言,作者为南宋时期的陈亮,是一篇侧重于说理议论的论说文,与上文偏重叙事记人明显不同。共编制了5道题目。
按照上海古文阅读的分工,本大题主要考查文言的理解、分析、概括、鉴赏能力。
应该说选文较为浅显,试题的难度也有所降低,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
第四天。第22题要求在第1段中找到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答案比较明显:才智所在,一焉而已。两句话有共同的词“一”。
第23题为选择题,答案是:b。a项错误理解了“文武之道一也”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文、武的规律是一致的”,而非“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c项错误理解了“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这句话的意思应是“大凡后世所说的文和武,只是个名称罢了”。d项也错了,错在没有看懂“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这句话,作者明白表示“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即不擅文武。
第24题考查古文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修辞手法是:排比。
作用自然一是强调,一是加强气势,这些知识应该在《过秦论》等文都学习过。那么强调什么呢?即酌古。
所以答案是:(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分),增强了论证的气势(1分)。
语文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答案
语文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答案。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语文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p14 7 1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 鸟鸣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
初二语文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答案
初二语文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答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如果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饱含情感。查字典语文网编辑了初二语文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答案,欢迎阅读!语文。第1 4页 练习一 一。读书人自勉联 在实践中将书本的知识消化 吸收 提高,从生活中学习示例 读重要之书,立鸿鹄之志 参考 研卷知古今 藏书教...
语文寒假作业 初二寒假作业答案
语文寒假作业 初二寒假作业答案。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语文寒假作业 初二寒假作业答案,欢迎参考!练习一1 拓滞腾博2 c3 沙僧贾宝玉。4 第 处在彩电严重滞销的情况下 或在彩电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第 处长虹电器厂率先大幅度降价销售 或长虹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