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章编制人:王影审核人:张国荣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②⑦
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
结合地形、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读下图,回答4~6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
b.乙区太阳光照强,故热量较多。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丙区北部分界。
5.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甲区——草原广布 b.乙区——“高和寒”c.丙区——高温多雨 d.甲区、乙区——冰川纵横。
6.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兼跨内外流区域 b.都兼跨**阶梯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 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7.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①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部沿海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b.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南部沿海地区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东北平原。
c.①南部沿海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
d.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南部沿海地区。
8.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热量的差异 c.水分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9.②③两地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10.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两地相比,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主要是( )
a.春季多雨,利于棉苗的生长b.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c.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生长 d.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苗生长。
下图为世界上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你认为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甲②乙③丙④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2.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人力资源充足 ②所在国矿产资源丰富。
海洋运输便利 ④科学技术先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有关四国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甲国农业高度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乙国在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基础上,建立了发达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
丙国耕地面积广大,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茶叶、黄麻等。
丁国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14.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哪一条( )
a.ⅰ b.ⅱ c.ⅲ d.ⅳ
15.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6~19题。
16.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较多 d.引黄灌溉方便。
17.乙地的建筑物( )
a.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 b.多斜顶房,以中小聚落为主。
c.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 d.多斜顶房,聚落密度最大。
18.甲、乙两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19.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形成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20~22题。
20.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西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21.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是( )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增强旅游创汇能力。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2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23~25题。
23.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24.图中区位指数在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
a.山西、陕西、宁夏 b.甘肃、宁夏、重庆。
c.陕西、宁夏、重庆 d.山西、宁夏、河南。
25.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
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图2是海南岛水系图,据图完成26—30题。
2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岛的地势特征是( )
a.西高东低b.北高南低。
c.四周高,中间低 d.中间高,四周低。
27.该岛制糖、制盐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接近消费市场 b.力量雄厚技术。
c.接近原料产地 d.接近能源基地。
28.该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热量 b.交通、热量 c.市场、水分 d.交通、水分。
29.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应把旅游业作为海南岛的特色产业来抓。海南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宜突出喀斯特地貌 ②热带海滨和岛屿 ③度假休闲 ④少数民族风情。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0.下列说法与海南岛的区位优势不相符合的是( )
a.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b.位于华东和华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c.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
d.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31.读“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美国五大湖地区”图。
1)气候类型:长江中下游地区。
五大湖地区。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商品___生产基地,五大湖区周围属农业带。
3)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长江中游若土地被搁荒,应采取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 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 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
d.引进耐碱作物品种,改良盐碱化土地 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用化肥、农药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收
4)两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共同之处(最少三点)
5)两地有什么相同的工业部门(最少两点)
32.图中甲、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的自然条件。
2)比较甲、乙地区发展中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10假期作业
六年级 3 班假期作业。语文 29日 关于 论语 手抄报,要求 八开纸。积累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30日 背诵20课 有的人 并抄写一遍。积累 春夜喜雨 2日 背诵17课第一段,并抄写一遍。积累 七步诗 3日 积累 鸟鸣涧 江畔独步寻4日 写一篇国学 论语 的心得体会。5日 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
地理假期作业
一 选择题。1 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经度相同,地方时仍相同 北京的地方时仍早于伦敦的地方时。太阳将西升东落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abcd 2 某天文台观察某一颗恒星,于2010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
地理假期作业
单选题。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表公报说,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强,黑子数于2011年或2012年达到峰值。据此完成1 2题。1 关于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活动不只有黑子 耀斑 太阳风b 太阳活动的周期一定是11年。c 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d 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