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计算法

发布 2022-06-26 12:43:28 阅读 1361

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客观依据

理论依据。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这是不合理的;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一、传统成本计算存在的弊端

众所周知,对企业来说,降低成本与搞好生产是等量齐观、同样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成本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信息。然而,随着企业自动化、电脑化水平的提高,愈发感到传统成本计算系统已不能适应现代生产管理的要求,它不能反映生产本身的真实情况,还影响了其它重要信息的计量和报告。

1.产品成本信息失真。在科技发达、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大生产方式下,一方面机器设备等流水线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相应的制造费用比重占产品成本的比重直线上升,且其构成内容大大复杂化了;另一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却急剧下降,然而,传统的成本计算系统却是一个典型的直接人工分配系统,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耗费都归入制造费用,然后以直接人工或机器工时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很显然,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以直接人工费来分配数倍,甚至数十倍高于自己的制造费用,很容易导致成本信息失真,使得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高于其实际发生成本,而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成本又低于实际发生成本,从而引起成本管理和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

2.传统成本系统将核算产品成本的重点,一般放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上,却忽略了成本的事前控制。而实际上,产品寿命期的成本有60%~80%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产品一旦投入生产,降低成本的潜力就不大了。还有,对一些创新产品在设计阶段上的设计费用,如果仍按传统成本计算法,让标准化产品负担这部分设计费用,势必导致新产品、非标准产品成本的歪曲,容易误导产品组合及资源配置决策。

3.随着富裕社会阶层的出现,顾客的需求已显示出量少、质高、多样化和快速多变的特点,从而使企业的产品趋于多样化、特殊化,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随之缩短。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开始转变,弹性制造系统作业成本计算法──现代企业的呼唤 (f逐渐出现,企业以及时满足顾客日新月异的需求为宗旨,开始小批量生产,甚至接受个别的特殊订货。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组织方式同传统的标准成本制度的计量手段出现了矛盾。

因为,以经济批量概念为基础的传统标准成本制度,无法计算与产品无关的成本,从而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导致产品成本的失真。而且,如果仍采用适合于成熟产品的传统考核方法,去评定新产品和特殊订货的业绩,管理当局就不会热衷于推陈出新去满足顾客的需求,结果会导致经营战略的失误。

二、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1.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对成本计算法做了根本性变革。它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首先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依据作业对最终产品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由此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

2.作业成本法不再直接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将他们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付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并无差别,它们的差异是在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环节。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要求按环节归集间接费用,并按人工成本或机器制造小时来分配,作业成本计算则要求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对其分配则不局限于单一的工时或机器工时分配标准。

而是依据作业成本动因,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所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也更为客观、真实,更有利于企业的业绩评价。

3.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它融合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如作业管理、过程管理等。作业成本法首先要根据市场发出的信息决定该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接着分析生产这些产品需要哪些作业及其数量,然后再分析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哪些资源。这一系列的分析不仅提供了分配资源成本和作业成本的依据,而且也为管理者进行成本**、决策和控制提供了详实、准确的资料。

4.作业成本法的适应范围。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高科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根据作业成本会计的特点,具备下列特性的企业较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

(1)企业规模大,产品种类繁多,自动化程度高,间接制造费用比重相当大;

(2)各个产品需要技术服务的程度不同;

(3)现有成本管理模式不适应企业管理要求;

(4)竞争激烈;

(5)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优秀的人才等。

作业成本计算案例分析。

例:××公司生产甲、乙两产品,成本及生产资料见表1。

表1 产品别成本、生产资料。

该公司以往按传统成本计算程序分配c、d两个制造部门的制造费用,从企业获得c、d部门的有关资料,见表2。

表2 部门别成本、生产资料。

试利用传统方法和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产品成本。

按照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产品单位制造费用分别为2.49元和2.54元,再计入甲、乙产品的直接成本0.

50元(甲:25000÷50000,乙:5000÷10000),可得甲、乙产品每件成本分别为2.

99元和3.04元。计算过程见表3。

表3 单位产品成本计算表(传统法)

据上例数据分析可知,相当数量制造费用的作业是与数量(产量、工时等)相关性不大的,例如调整准备、检验等作业,这样不加区别地一律以数量为基础进行制造费用的分摊,将使产品成本发生扭曲,其扭曲的严重程度视数量无关成本占总制造费用的比例而定,比例越大,则扭曲程度越严重。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则可以获得较真实的产品成本。

上例,首先按各制造费用作业与数量的相关性,划分为若干成本库。具体可以通过计算甲乙产品消耗某种作业的比例来划分。由表4可知,调整准备、检验作业可归为成本库1,作业可用调整准备为代表;电力消耗、设备维护可归为成本库2,作业可用电力消耗为代表。

第二步计算各成本库分配率r1、r2

r1=(40000+35000)/25=3000元/次。

r2=(36000+39000)/15000=5元/(kw·h)

表4 甲、乙产品消耗作业比例表。

第三步分别把各成本库的成本分摊到甲乙产品上去,见表5。

表5 单位产品成本计算表(abc法)

第四步计入甲乙产品的直接成本每件0.5元,求得甲乙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2.65元/件、4.75元/件。

比较表5和表3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单位产品成本,可知,传统成本计算法多计了12.8%的甲产品成本,少计乙产品成本达36%。除了巨大的差异之外,更应注意到其数值倾向:

少量生产的乙产品单位成本差异大于大量生产的甲产品单位成本差异:更进一步分析可知,传统成本计算的结果,往往会使生产量大、技术不很复杂的产品(甲产品)成本偏高;生产量小、技术上比较复杂的产品(乙产品)成本偏低。这种不同产品之间成本的严重歪曲,使得出的成本指标不能如实反映不同产品生产耗费的真实面貌,进而,使产品的毛利率和产品利润也发生严重的扭曲。

一般地,在传统成本计算下,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毛利往往低于其实际创造的毛利;相反,产量低、复杂程序高产品的毛利往往高于其实际创造的毛利。这种错误的毛利2利严重影响经理们的决策,错误的成本估计和毛利估计,必将使那些因计算缘故造成的成本和**偏低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而成本和定价偏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其结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不同,它否定高产量产品的毛利率是毛利区间最低的虚假结果,给出不同产品的真实成本信息,从而使企业决策建立在正确的成本信息的基础上,达到现有资源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管理方法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作业成本计算法

近年来,全球的成本会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尤其以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影响最大。该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对水力发电企业进行成本分摊时所作的分析。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卡普兰教授的进一步阐释,逐渐为大众所熟知。然而,它虽然受到学术界的追捧,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却并不普遍。澳大利亚 爱尔兰和美国都曾经...

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考点1 作业成本的概念与特点。掌握要求 重要考点。理解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作业成本法如何克服其缺点 理解2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理解作业和作业动因的概念以及分类 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一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1.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1 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产品。...

作业成本计算举例

例 丙企业本月生产甲 乙两种产品当月现已全部完工,丙企业有关的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其中制造费用是由4种作业发生,详细资料如表2所示。要求 分别采用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甲 乙两种产品成本。表1 丙企业成本资料表。表2 制造费用作业资料表。解析 1 采用传统成本法。制造费用计算。在传统成本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