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服务局XX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 2022-05-22 15:53:28 阅读 5876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业技能和就业意向,掌握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我们历时3个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活动,详尽掌握了我市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发现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就业形势认知分析。

1.1超过五成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

在被调查的所有样本中,“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的占53.50%;“认为形势正常”的占29.60%;“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占12.

08%;目前尚有4.82%的同学对就业形势根本不了解。考虑到目前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心理承受逐渐增强因素,可以看出,完全乐观的不足两成,而已经意识到形势严峻的超过一大半。

样本中有来自农村的大学生141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9.33%,来自省会城市的有1337人,占18.25%。

我们对这两个代表性群体做以对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的有67.23%,高于来自省会城市大学生群体近7个百分点,认为形势正常的占13.

35%,低于来自于省会城市大学生14个百分点。可以判定,不同生源地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也不尽相同。

1.2当前影响就业的因素较多,缺乏对岗位的了解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

此项为综合因素选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各行业、各岗位专业技能缺乏足够的了解”一项高居首位,占35.70%;“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能力难以发挥”占27.

29%;“在校期间缺乏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占25.39%;“掌握的信息量比较少”占22.42%;认为“社会各界对于我们的就业指导不够充分”占13.

27%;“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巧”占9.45%;其他因素占4.83%。

可以认为,从大学生主观方面看,对与职业相关事物缺乏足够了解的接近70%;从社会层面看,对大学生就业缺乏服务等因素接近30%,主客观因素成分大体为7:3。另据全国应届毕业生求职网xx年4月季度调查显示,50.

6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工作过,不知道哪些工作适合自己;24.0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自己学的专业能做什么;16.96%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没有想好应该做什么。

1.3当前影响就业的因素较多,缺乏对岗位的了解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仅以xx大学为例,就业指导处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大型招聘会,每次展会有150多家企业参加,可提供岗位在xx多个。

每年还有100多家用人单位进校园举行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有xx多个。加之季节性、阶段性、灵活性的单位招聘,年度内学校方面组织的就业供需见面活动就可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据典型抽样调查对象黄慧明同学介绍,求职3周的时间内,投放简历近百份,接受30余家单位面试约请,20余家同意录用。

她的感受就是:机会真的很多,社会需要我们大学生!关键是不要犹豫,不要错过机会。

二、就业准备及就业倾向分析。

2.1大学生对于就业方向的选择中,“进机关”与“进企业”平分秋色。在调查“大学生理想的就业方向”一项时,选择党政机关的和事业单位的占42.

75%;选择国有、外资、民营等企业的占50.47%;选择自主创业的占6.78%。

较比以往追求重稳定工作、稳定收入的择业观念正在悄然变化。

2.2沿海地区及发达城市成为未来大学生择业的热门地区。在调查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地区时,选择沿海地区及发达城市的占61.

03%;选择欠发达及贫困地区的占23.87%;其中选择沿海地区的居高,为37.74%;选择贫困地区最低,为7.

36%。

2.3 新时代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在调查择业优先关注因素的一项时,注重工作环境的居高,占32.

76%;关注学有所用的为最低,占9.52%;关注经济收入的占28.64%;注重自身兴趣爱好的占24.

97%;是否对未来发展有利的占24.01%。可以认为,一个单位的工作环境的好坏将逐渐成为人才关注的重点。

2.4 半数以上大学生有到基层工作的愿望,但发展机会少和待遇低仍是阻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在调查是否愿意到基层工作时,愿意的占56.

35%,不愿意的占43.65%。问及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时,38.

1%的认为发展机会少,21.87%的认为待遇过低,两项合计达到60%。可以说,改变基层单位的学习工作条件,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加大基层基础建设的政策投入,势在必行。

三、择业途径与签约情况分析。

3.1“先稳定下来,再伺机发展”成为目前大学生择业的潮流。关于“择业途径”,52.

47%的同学现在了“先就业,后择业”;22.68%的同学选择了“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18.98%的同学选择了“不就业,继续深造“;选择”自主择业“的,只占5.

87%。这样的择业途径符合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性意见,也是缓解目前巨大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说明大学生就业思路更加理性化。

3.2 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多种多样,学校、老师、亲朋好友的推荐成为重要途径。主要渠道是:

学校就业部门提供占34.13%;老师推荐占31.60%;亲友和同学提供占23.

0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占21.49%;社会盈利性中介机构占12.45%;其他占6.

10%。

3.3 “毛遂自荐”是大学生就业的致胜手段。大学生均擅于积极主动地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赢得就业机会。

通过招聘会现场直接推荐的占32.27%;通过寄发自荐材料的占31.61%;在各类就业**发布自荐材料的占21.

98%;通过熟人介绍的占15.76%;其他占4.28%。

据典型抽样调查对象--xx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工办副主任吕春梅老师介绍:目前大学生渴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每个毕业生都会制作形式新颖、**并茂,内容翔实的“电子简历”,涵盖了学生自我经历、职业资格、获奖情况、实践经验、品格特征、兴趣爱好、个人专长等信息,学校也注重帮助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指导。

3.4 三成大学生热爱xx,表示愿意留在xx工作,为xx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努力。按此趋势核算,每年将有1500名左右xx地区高校毕业生愿意为xx工作,另外还有市外大学返回xx的每年有2500人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xx地区的就业压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我们xx建设和发展宝贵的人才资源。

3.5 当今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法律意识牢固树立,维权行为得到加强。此次调查中,已与用人单位签约有1028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4.

03%。其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45.

53%,为历年最高。协议性就业中,与国企签订劳动合同的占32.60%,与中外合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占17.

70%;与民营私人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占14.49%;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24.90%,参与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占6.

32%。

四、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的分析。

4.1 45.95%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时机成熟,愿意自己干事创业。

4.2 多重因素严重阻碍大学生自主创业: 38.

53%的同学认为创业教育和培训不到位;24. 26%的同学觉得扶持资金难以获得;23.78%的同学认为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21.

6%认为适合于大学生多专业的创业实习基地少;16.76%的感觉创办企业的流程太繁琐;8.35%的认为缺乏理想项目和创业场所。

4.3 面对当今的就业创业环境,合作共赢是大学生认可的方式。选择合伙经营与选择单独经营的比例为67:33。

4.4 大学生自主创业还需要赢得社会方方面面的广泛支持和关注。就创业需求而言,需要资金扶持的占38.

55%;需要政策支持的占34.61%;需要技术支撑的占33.01%;其他占6.

94%。

五、公共就业服务和大学就业指导情况分析。

5.1 大学生认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希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占31.

37%;希望提供更多更加有效的社会招聘信息的占29.71%;希望免收招聘会费用的占27.17%;希望降低人事**收费的占21.

61%;希望加强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的占16.75%。

5.2大学生迫切需要得到就业方面的有效指导。重点是:用人单位信息获取、应聘中的技巧、求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辅导、个性化专业出路参考等等。

六、其他。6.1大学生认为影响自身就业的主要能力和素质因素:

心理素质培养占33.99%;社会交际能力占32.19%;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占28.

42%;组织管理能力占22.85%;创新能力占16.05%。

6.2大学生对社会招聘会的求职效果满意程度:非常满意占11.

99%;比较满意占26.85%;一般占46.06%;不满意占11.

09%;非常不满意占4.01%。

6.3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的活动:自主创业占15.92%;社会实践占44.62%。两者都参加过占17.67%。两者均没有占21.79%。

6.4大学生对职位初次月薪的期望:1000元以下占4.

45%;1000—xx元占22.10%;xx—3000元占31.58%;3000—4000元占20.

41%;4000—5000元占12.31%;5000元以上占9.15%。

6.5大学生与签约的工作单位约定薪酬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占33.75%;满意占45.14%;不满意占21.11%。

七、对策和建议。

针对目前我市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创建“四三二一”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工作水平。

1、实现四位一体,完善就业工作基础。建立以**支持为主导、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帮助为辅助、社会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要制定出台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学校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家庭要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就业,社会各界要创造有利条件全力支持大学生就业工作。

2、加强三项教育,提升就业指导水平。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使大学生获得自主进行职业选择的技能及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三是加强择业观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转变就业观念,做到“四个结合”。即理想和现实结合、索取与风向结合、成才与服务结合、个人与集体结合。把个人利益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及时关注社会就业需求动向,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树立主动选择职业的就业意识、竞争意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3、培养两个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一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以社会和科研需要为依据,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通过实践来锻炼、铸造核心竞争力。开展胜任能力测试,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

二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改进学校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使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加强人格锻炼,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实施一项工程,提高就业质量。实施预就业工程。预就业是正式就业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就业的思想观念、职业技能锻炼、经验积累等。

预就业是将毕业生就业后的试用期前移至学生的在校期间,利用每学年6-8周的工作学期,把学生组织到用人单位参加顶岗工作,让学生在就业前认识社会、感知企业、感受岗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与人沟通协作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我们建议在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建立大学生就业基地,就业基地可以提前一年与毕业生签订就业意向协议,确定具体岗位。在预就业毕业生人数满足办班条件下,独立定向办班,定向班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由用人单位和校方共同商量制定。

实施预就业,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学校加强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用人单位提前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以后工作岗位联系起来,有效实现人才资源配置,从而形成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赢的良好局面。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方案

付新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为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并让学校知道社会所需要人才动...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作者 褚丽红。消费导刊 理论版 2009年第05期。摘要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责。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是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意识 了解创业选择 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2023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刍议

作者 玄璇。消费导刊 理论版 2009年第08期。摘要 大学生就业从2002年以来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与此同时,在2008年下半年,随着国际金融风暴影响的加剧 蔓延,使得我国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当前困境出发,试图在 监管的框架下提出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