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就业形势、制度与市场。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7年的大规模扩招,目前,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迅速迈进大众化教育阶段,截至2023年,全国在校大学生数量达2700万人,2023年,全国大学生毛入学率已经超过23%。
目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2023年约495万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2023年为611万。就业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过去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局面已成历史。大众化教育不仅体现在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上,更多体现在高等学校培养方式、高等教育成本负担、大学生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上。
特别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使其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学生、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经由精英教育时代的国家“统包统分’’完全过渡到现在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岗位要靠市场进行人才资源的配置。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缴学费上学要面临经济压力,毕业时还要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第一节就业形势。
一、我国总体就业形势。
一)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
近几年,我国在促进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绝对过剩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就业问题在今后若干年内将一直是我国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劳动力总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一直是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的绝对数也就大,这就成就了一只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大军,相较于每年新增的工作岗位而言,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要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2023年我国15~64岁人口8.5亿人,2023年达9.1亿人,20 l o年将达9.7亿人,以后劳动力将持续丰裕。
国家***公布的《2023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指出,2023年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供过总量将达到1400万人,比2023年增加 l0o万人,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其中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约300万人。2023年的形势并没有改观,反而更严重。如果按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测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700万~800万个左右,年度就业岗位缺口达1 400万~1500万个,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工作压力加大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除了总量矛盾之外,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
(1)就业的产业结构矛盾。由于内需不足,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特别是纺织、机械、 煤炭、冶金、森林、军工等传统行业和资源型产业的衰退,造成就业大幅度减少,而新兴产业发育不足,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岗位,使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从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转变为排斥就业的主要领域。与此同时,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滞后,没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2)就业的所有制结构矛盾。国有企业大规模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新增就业岗位主要依赖于非公有制经济创造。
(3)就业的素质矛盾。一方面是低层次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是高层次人才紧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一技之长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偏低,绝大部分劳动力不得不从事科技含量低的体力劳动,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难度尤为大。
据统计,在全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而高级工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则明显不足。大量失业和待业的人员中,主要是低技能和无技能者。
3.城镇登记失业率急剧攀升,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逐年下降。
2023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3%,1997--2023年一直保持在3.1%,2023年上升到3.6%,2023年上升到4%,2023年达到4.5%,呈现不断攀升之势,说明我国城镇失业情况正在逐年严重。而与此同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为50%,2023年为30%,2023年则为26%。
并且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技能单一,就业的能力弱,再就业十分困难。这表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趋于困难。
4.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大了就业压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使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向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转变,农村劳动力不再局限于离土不离乡,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人城市,城市劳动力供给急剧增长;目前我国有8.7亿农村人口,其中4.8亿为农村劳动力。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建设征用土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村有1.5亿人以上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这必将会进一步加大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难度。
5.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上升。
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2023年是高校扩招后第一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212万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近338万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413万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
二)经济危机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
1. 大批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提前返乡。
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处于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城镇就业形势由过去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变为相对宽松,出现了“民工荒”等普通劳动力短缺现象。正当人们讨论这种积极变化时,2023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又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就业形势发生逆转,在2023年底导致大批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提前返乡。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去年10月份统计,返乡农民工数量约为485万,占这些省份外出务工人员的5.4%。随着时间推移,农民工返乡数量不断上升。
据农业部对11个省份120个村庄统计显示,到2023年10月底,有6.5%的农民工返乡。按照1.
3亿农民工总量计算,大约有845万人返乡。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截至去年2023年12月份,提前返乡农民工数量约占外出农民工数量10%以上,大约有1000多万人。
农业部最近组织调查的统计显示,农民工提前返乡数量比人们预想的数量要大。来自15个省、150个村抽样调查的结果是,春节前返乡的农民工比例为38.5%,其中有39.
6%属于失去工作或者未找到工作的返乡劳动力。也就是说,相当于外出总量15.3%的农民工提前返乡,大约有2000多万人因经济危机冲击或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岗位。
2.就业岗位不足对城镇就业产生挤压效应
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下行,拉动就业能力减弱和就业岗位减少,将对城镇新增就业产生挤压。2023年是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波峰,2023年上半年在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态势。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为5年左右,因而今后2—3年内的经济减速将对城镇总体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口较大幅度下降和fdi流入减少,意味着对制造业的投资下降,使得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加剧,经济增长速度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
制造业部门投资下降,不仅带来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且也会对服务业的就业需求产生影响,结果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如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挤压。对于部分倒闭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仅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且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失去就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供给压力。
三)未来就业形势展望
未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走势变化。目前来看,金融危机是一个周期性冲击,对2023年的城镇就业形势带来了空前的压力。这种就业压力不仅来自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就业岗位减少,而且还来自新增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
在不利外部环境下,城镇就业形势也面临着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有利因素。为了促进城镇就业形势向积极方面转化,我们需要在树立战胜金融危机信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政策因素去消除不利的外部环境影响,通过经济复苏拉动就业增长。
1. 空前的城镇就业压力
农民工提前返乡数量相当于就业岗位减少的数量。长期以来,农业部门扮演就业蓄水池角色,一旦遇到严峻的城市就业形势,农村劳动力就通过返乡务农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外出数量,是构成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在年龄结构上,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30岁占36.5%,两者占外出从业劳动力的一半以上。作为新一代移民,他(她)们与老一代移民有着本质的区别,希望在城市寻求个人发展机会,因此,这些劳动力继续外出的可能性非常大。
31-40岁年龄组占外出从业劳动力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劳动力是农户挣得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外出可能性也非常大。40岁以上年龄组的比例不到20%,在不利的就业形势下,这部分劳动力的外出可能性相对较小。如果按70%的农民工依然外出,那么,粗略地估计农民工的就业岗位缺口接近1400万左右。
城镇的新增劳动力数量非常庞大。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约有830万,2023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数量有610万人,加上去年尚未落实就业的150多万,城镇本身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将达到1500多万人。不考虑就业岗位继续减少的情况,大约需要新增将近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才能解决全部就业问题。
然而,我国经济增长创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每年大约900多万,显然不能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在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城镇劳动力市场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2. 不利的外部环境
首先,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将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场金融危机是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全球实体经济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冲击,它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认为,这次危机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长期低迷。
一些审慎的**分析认为,全球经济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大约需要2-3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的恢复时间较长,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所带来的进口需求下降,将对中国的对外**带来持续的打击。特别是一些出口收入弹性较高的产品,对外出口将由高增长转为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其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始终存在。中国制造业和出口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空间不大,对产品**变化较为敏感。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通过本币贬值方式,刺激出口,而人民币压力始终存在,并存在长期升值预期,这使得中国外贸出口的**竞争优势被部分削弱。
这种**效应,一方面导致部分企业或制造业产品出口额下降,降低出口市场份额,从而减少出口拉动的就业数量;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出口产品额**,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预期,外资流入数量减少或净流出,也造成了外向型经济部门的投资下降,拉动就业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
三是中国经济处在下行的经济周期。从2023年到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在短期内扭转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将会导致拉动就业能力减弱,不利于消除城镇庞大的就业压力。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
1 就业的定义 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其实还有许多没有固定职业的用工就业方式,称之为灵活就业。如打工者,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指摆脱了企业或者单位的管辖,自己管理自己,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 自由撰稿人 律师 翻译工作者 中介服务人员 独...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一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发展新常态阶段。总书记认。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 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 投资驱动转...
分析就业形势,做好就业准备
分析就业形势,做好就业准备。金融危机至使大学应届毕业生面对了空前的恐慌。看到学姐学哥们为就业所苦恼的样子,也使我这个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不得不认真思考起未来的就业形势。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认真分析了我将要面对的就业情形,才能更好的为就业做充足的准备。据相关统计表明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