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水产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精

发布 2022-05-20 06:34:28 阅读 3763

2023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下称“就业工作”)在校就业指导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心,以迎接2023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创建大连海洋大学为工作目标,以巩固、完善、提高为工作指导思想,强化服务职能,树立全员为毕业生服务的工作意识,经过全体就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已顺利完成就业各项工作,现将2023年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毕业生就业概况。

1、毕业生派遣情况:

2023年我校共有毕业生264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043人(男617人、女426人),高职专科毕业生1598人(男892人、女706人)。毕业生中国家统招并轨生2630人(本科1032人,高职专科1598人),少数民族预科生9人(均为本科),定向生2人(均为本科)。

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114人,考研率为本科毕业生的10.93%;出国深造继续学习6人(本科5人,高职专科1人);考取专升本393人,升学率为高职专科毕业生的24.59%;实际派遣2134人(本科929人,高职专科1205人)。

2、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

202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2347人(本科1010人,专科1337人)。

其中就业于国家机关的6人(本科5人,高职专科1人);

参军入伍的6人(均为本科);

就业于科研设计单位的2人(本科5人,高职专科1人);

就业于高校的3人(均为本科);

升学的507人(本科114人,高职专科393人);

出国工作、学习的6人(本科5人,高职专科1人);

就业于其它教学单位17人(本科14人,高职专科3人);

就业于国有企业的251人(本科197人,高职专科54人);

就业于其它事业单位的14人(本科12人,高职专科2人);

就业于三资企业的303人(本科119人,高职专科184人);

就业于其他企业的893人(本科316人,高职专科577人);

就业于金融机构的7人(均为本科);

志愿服务辽西北、大连北三市的4人(均为本科);

进行就业**的301人(本科187人,高职专科114人);

灵活就业的14人(本科7人,高职专科7人);

其他就业的13人(均为本科)。

2023年我校有2名定向毕业生,均解除了定向合同,重新落实了就业单位。

3、初次就业率情况:

截至到8月31日,我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为88.87%,其中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6.84%,高职专科生初次就业率为83.67%,具体详见附表。

二、就业情况分析。

1、就业率的比较。

、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就业率稳中有升。

近几年我校毕业生人数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工作量不断加大。经过全体就业工作人员,特别是各院(系)领导和同志们的不懈努力,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2023年我校共有毕业生2641人,较2023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79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数较04年增加100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6.

84%,较2023年的年度就业率95.12%增加了1.72%;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较2023年增加694人,初次就业率83.

67%较2023年的年度就业率82.41%增加了1.26%。

、本、专科大部分专业就业率都有所提高,100%就业率的专业逐年增加。

2023年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为19个,其中就业率为100%的专业12个,较2023年的10个增加了2个。其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轮机工程两个专业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100%;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船舶动力装置)、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会计学、日语(水产**日语)六个专业就业率连续二年达到100%。

2023年有毕业生的高职专业为18个,其中就业率为100%的专业1个,较2023年同期持平;就业率超过90%的专业11个,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8个。

2023年我校各专业就业率较202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增幅较大的几个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增加7.29个百分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增加6.

67个百分点,机械电子技术专业(高职)增加8.23个百分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专业(高职)增加11.04个百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增加18.

11个百分点,计算机图形图像应用技术专业(高职)增加18.39个百分点。

2、 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比较。

、就业于经济发达或东部沿海省市的毕业生人数比例较大,并成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大连等五市就业的毕业生为1707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72.76%,较2023年的1098人增加了609人,增幅比例为23.

06%。

、隐性就业比例逐年扩大。2023年我校有114名本科毕业生考取了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0.93%,与04年基本持平;有393名高职毕业生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继续学习,占高职毕业生总人数的24.

59%,比2023年的247人增加了146人;有301人选择就业**,比2023年增加70人。

、传统的就业观念逐渐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飞速发展,对毕业生的需求逐年增大,从下表数据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就业比例在逐年扩大。

近四年我校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与非国有企业情况统计表。

三、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院(系)、职能部门密切协作,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3年我校继续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和各院(系)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校领导多次强调,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已经成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有无竞争力,社会是否需求,已经成为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转变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就业管理工作体制。根据我校就业工作的情况,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先后5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研究与部署。

招生就业办公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与各院(系)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各院(系)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按照学校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毕业生各项工作,增强了就业工作的实效性。

2、逐步完善就业指导课内容,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全面做好就业指导的各项工作。

自2023年9月起,我校全面启动新修订的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以专业思想教育、综合素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与就业技能培训、择业心理、就业政策与形势、毕业生创业等为主要内容,在全校各年级学生中同时开课,并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就业指导课更加科学、规范、实效。学校和各院(系)还经常邀请校外人力资源专家、知名学者、校友及校内教师、优秀毕业生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开设报告会、就业指导系列讲座,2023年我校先后为毕业生举办了6场大型就业指导讲座,各院(系)先后为毕业生举办了38场专场就业指导讲座,有针对性地解决毕业生思想上深层次问题,帮助毕业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与择业观。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成长,学校将就业指导课有关内容前移到新生报到时就开始进行。新生入学后,各院(系)利用家长送子女入学的机会召开以“我为就业做准备”为主题的各类报告会和座谈会,使学生及早了解就业指导的有关内容,并联系家长配合学校,督促指导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3、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专兼职队伍。

为了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我校在工作中强化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工作,2023年先后派出5人次进行培训学习,目前已初步建立了18人的专兼职就业指导队伍,该指导队伍学历与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其中具备和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12人,他们所修专业涵盖了心理、法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思想政治教育、农学等,增强了师资力量,满足了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需要。

4、加强理论研究,继续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针对“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就业特点,学校组织部分院(系)开展毕业生就业的理论研究工作。2005学年初,海洋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瓦房店校区)承担了辽宁省教育厅《2004-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专业研究》中的《大学毕业生供求矛盾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等相关问题的研究》、《面向船舶行业以就业为导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型学习对大学创业和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高职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与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四个课题研究工作。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不断推进学校就业工作。

2023年我校继续开展了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迎接07年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各院(系)按照学校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其中,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小组对葫芦岛市进行了为期3天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走访毕业生40余名,并与渤海船舶重工****的培训中心签订了协议,使渤海船舶重工****成为我校又一个学生实习基地;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院(系)先后走访用人单位40余家,走访毕业生70余名,为迎接2023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5、开好大型供需见面洽谈会,发挥规模效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渠道。

我校以举办各类供需见面洽谈会为主要形式,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本学年,我校成功举办“2005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为使洽谈会能够顺利召开,各院(系)结合本专业特点,通过各种方式邀请用人单位;学生处先后向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发出了需求信息函和邀请函,为了进一步扩大这次洽谈会的规模和影响,通过校园网、校就业网、大连**等网络发出邀请函,并在大连晚报上刊登广告,通过各院(系)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保证此次参会用人单位的数量和需求信息量。

会上有113家单位参会,当场发布就业信息930条,有130人签署了就业协议。各院(系)针对本院(系)专业特点,先后组织召开专场供需见面洽谈会近百场,收集就业信息近3000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毕业生就业需求。

大连水产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05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以下称 就业工作 在校就业指导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本着 以学生为本 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心,以迎接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创建大连海洋大学为工作目标,以巩固 完善 提高为工作指导思想,强化服务职能,树立全员为毕业生服务的工作意识,经过全体就业工作人员的共...

大连水产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xx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以下称 就业工作 在校就业指导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本着 以学生为本 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心,以迎接20xx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创建大连海洋大学为工作目标,以巩固 完善 提高为工作指导思想,强化服务职能,树立全员为毕业生服务的工作意识,经过全体就业工作人员的共...

大连水产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05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以下称 就业工作 在校就业指导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本着 以学生为本 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心,以迎接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创建大连海洋大学为工作目标,以巩固 完善 提高为工作指导思想,强化服务职能,树立全员为毕业生服务的工作意识,经过全体就业工作人员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