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登宏陈元高周宏张家友执笔:张家友。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依然显得朴实简约,试卷模式、题型、题量、分值与前两年的试题相似。这充分体现了我省“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了,内蕴与课标和考纲联系更加紧密了,能较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师生回归语文教材、遵循语文学科学习规律。
一、基本情况分析。
1、贴近考生生活实际。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第一板块考查的名句名篇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格言警句,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综合性学习的题目中设置的情境就是学生的生活实景的再现。
考生见到这样的题目倍感亲切,考试紧张的心理也就荡然无存,可以轻松愉快地答题。阅读板块选择的材料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特点,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作文题——《在我们这个年龄》,取自考生“自己”,无审题、选材障碍。
叙述主体就是学生自己,考生可以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入手,说真话抒真情,所以每个考生都有内容可写。这样的作文题可以很好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
2、风格依旧。
与近几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保持了一种平稳过渡的态势,19道题没有一道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试卷的长度、考点、结构和主要题型等,与去年相当。例如:
试卷仍然是三大板块——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其分值仍然是35分、55分、55分,卷面书写也是单独赋分(分值5分)。题型符合《考纲》与语文学科特点,十分典型。这样保证了中考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初中学语文的教与学。
命题思想秉承人文关怀,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3、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包括古诗文的积累,常用字词的音、形、义,句式变换,名言警句的积累运用,病句的修改和课外名著基础知识。知识积累是基础教育阶段考试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根基性作用。这份试题对学生基础考核的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强调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这和考纲的要求是一致的。
默写的古诗文也是名篇名句。名著阅读题稍有文学常识即能作答。综合运用部分仍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设置语境,考查点为材料分析、语言表达、修改语病等,如果平时基础知识训练到位,失分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多年未考的应用文(请假条),值得注意。文言文阅读仍是考课内的重点篇目,而且词语解释首次达到5分。由此可见命题者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4、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第4题的“书信沟通你我他”就是最为鲜明的体现。
这样的主观题虽难度不大,但考查的价值比较大,注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考查,今年中考试卷的建构更趋全面。在语言的正确规范方面,采用修改语病的形式考查;对语言的简洁明确,采用填写句子的形式考查。
阅读题目的问题设置也侧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从内容概括到写作方法的分析,从字词、句子的赏析到学生的认识感悟等都体现了命题重应用的基本特点。
5、努力体现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今年的中考试卷努力体现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完成“思想感悟”的表达。在综合性学习中设置了“写作对读书的影响”题,在说明文《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中设置了“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题,在散文阅读部分设置了“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题,在文言文部分要求学生分析“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这些题都着眼于阅读“感悟”,但出题角度不同。当然,“感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与文本的内在沟通,都会带有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由于文章都有较强的人文思想内涵,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会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题目看似开放,其实答题需要紧扣文章内容、深度理解文意。
6、注重理解与概括。
阅读题更注重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这方面的考查题有第题,共25分,占现代文阅读题总分值的60%以上。在回答这类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概括得不够全面和准确,容易丢掉得分点,尤其是散文的阅读题。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诗文默写和古文阅读中,总共25分,有22分出自八年级下册,覆盖面不广,没有更广泛地对学生的古诗文能力进行检测。“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这句名言,试卷上标明是作者——乔万尼奥罗,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应该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
总体来说,整张语文试卷较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试题平和,结构简约,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试题及答卷情况分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这一板块共35分,分四个小题,内容包括古诗文默写,字、词、句,名著知识,综合性学习等,面广,难易适度。学生答题情况不错,均分为27.2分。这部分题目最能反映学生平时的语文积累。
第1题,名篇名句默写与去年一样采用“8选6”的形式,给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这题大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不少考生得满分。但也有少数考生存在一定问题:
如错别字过多(例:将“汗青”写成“汉青”,“俱欢颜”的“俱”写成“具”,“飞来山上”写成“飞来峰上”,将“拂”写成“弼”),张冠李戴(例:把《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的内容混淆),不对应题号答题。
第2题选的阅读材料,通过“树”的形象的描写,赞美“树”的顽强生命力,赞美了“树”孕育秋实的努力。作者把 “树”拟人化了,深深地融进了作者的挚爱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段文字,学生读后,肯定会有所触动的,很快进入最佳答题状态。(1)、(2)小题除了为数不多的学困生不能完成以外,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完成。(3)题考生对“贪婪”的解释出现的错误较多。
因为学生做题时只注意了词的本意而忽略了在文中的引申义。(4)题的句式转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很多考生在转换句式时把原句肯定的意思变成了否定的意思。
第3题,名著阅读的考查,第(1)题比较简单,其实就是考查文体知识。有些考生认为《繁星·春水》是散文诗集,这就错了。第(2)题,也不难,只要通览《水浒》,那心胸狭窄的“白衣秀士王伦”,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晁盖之后是“宋江”。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一个空,这说明考生不能从细节上理解名著,靠泛泛而谈的“导读”式训练,肯定是不能得满分的。
第4题是综合性学习题。(1)题考查学生选择、运用材料的能力。不少考生不能准确把握语句,或不注意审题,出现将④选上或选三个以上序号。
(2)题应用文的写作——写请假条。考试的结果竟出现了多得惊人的错误:极少完全符合请假条格式、内容要求的,不是没有标题,就是没有称谓,或是没有敬语,或没有表达出代请假,语句不简洁等。
(3)题中的①②两问是病句修改。不少考生找不出毛病,无从下手。病句修改题的诸多错误又把“初中阶段要不要讲语法”的争议摆在广大教师的面前。
③题是补写一句话,类似于仿写。一些考生还是不注意审题,忽视了“写作对读书”这四个字,写出的话不言对“读书”的影响而说其他,因而失分。
第4题的设计反映了我省今年语文试卷“稳中求变”的特点,加大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加强对语法知识的考查。这道题丢分,充分暴露出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中重阅读教学,而轻语言实际运用训练,淡化甚至虚无化语法知识的教学,专项训练很少或根本没有。如应用文写作很少训练,甚至很少提及。
这与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不相符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考纲中的考试要求有:
“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句子”,“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写常用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
二)、阅读。
第二板块是阅读,总分值55分,其中阅读(一)15分,阅读(二)25分,阅读(三)15分。
阅读(一)是说明文,是世人关心的能源问题,极富时代气息,紧扣当今低碳生活、环保节能的主流。既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较好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第5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说明对象的特点在文章第②段中有明确的表述,学生找出即可得分。此题失分的不多。之所以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第②段”,画蛇添足写上其他内容。
第6题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文中文字提示比较明显:“与……相比”,学生很自然的定位到“作比较”。
“一个星期”、“几个月”、“数百”“几万”,这些数目词,虽然没有用阿拉伯数字写出,但是学生也能想到“列数字”。所以失分的不多。少数同学失分是因为对说明方法的概念没弄清,不能区别说明方法、修辞方法、论证方法,张冠李戴,混为一谈。
对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不少考生不能扣住说明对象的具体特点,而是空泛而谈,造成失分。第7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提炼能力。得分率虽高,但两极分化严重,或满分,或零分。
失分的同学没有严格读题,要么回答成“可循环”“绿色的”,要么仅回答“降低成本”一个要点,没有抓住要点和关键词。第8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部分考生缺少对文本把握的能力,忽视从“文中找”这一方法,好多考生漏掉了四个答点中“可再生”这一点,还有相当多的考生再表达的能力差,只会照搬原文语句,不会利用的现成材料进行准确、精炼的概述。
虽都可以得分但得全四点得满分的只有少数同学。
阅读(二)是散文。作者借太阳花,歌颂那些珍惜机会、无私奉献的人们。是一篇托物寓意的美文。
命题者考查了学生对整体的感知、重要语句的理解、生动语句的赏析、描写角度的把握、全文立意的挖掘、读后的启示等方面,覆盖面广。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第10题学生不易回答充分;第11题在答题时不能抓住太阳花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泛泛作答,答不准确;第12题,学生审题时出现大问题:好多考生从全文中找答案,答案出现严重偏离,修辞手法这个要点很多考生想不到。
第13题针对“科学、公平、友爱”三个要点作答得分是不难的,可是不少考生答题时缺乏针对性,随意性大,答题不规范,因而得不到高分。
阅读(三)是古文阅读。选的是韩愈的《马说》,题目难度适中,比往年的两篇古文比较阅读要容易得多。内容涉及对文言实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1)对文言实词的解释,部分同学未能作出正确的解释,例如“见”,好多考生只指出同“现”,而没有解释其意义;(2)部分考生翻译时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未能作出明确的解释,例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就有考生将后一个“食”解释为“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注意译文的“雅、达、顺”。同时翻译句子时出现错别字的同学较多。(3)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题,好多同学答出了亮点。
例如17题有考生作答:“才华被埋没,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一辈子默默无闻,跟普通的马没有什么区别。”18题:
“拥有纵横天下的才能和胸怀大志的人不被任用,还遭到朝廷的排挤,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昏庸,宦官当道的黑暗统治。”不过,仍有个别考生审题失误,将18题的“当时黑暗现实”理解为“当今社会”。
三)写作。作文形式是命题作文。命题者紧扣考生生活实际命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思考人生,符合语文生活化的大语文观。
没有任何审题障碍,每个考生都有话说、有事写、有情抒。这样的命题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
202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
一 1 1 其不善者而改之 星汉灿烂 草色入帘青 似曾相识燕归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山穷水复疑无路 断肠人在天涯 伤心秦汉经行处 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冀溺 xi o 2 星晨星辰。3 开花采摘。4 一边耕耘现实。1 刘四爷 刘四,刘老头子,老头子 虎妞...
202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评价报告
一 总体评价 安徽省2012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学科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考试纲要为指导,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对实验的考查,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渗透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理念,突出物理教学与 科技 生活 社会 的紧密联系,强调对物理教学的正确导向,促进课堂教学...
202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数学
一 编写说明。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 的有关内容制定的,对我省2011年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性质 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做出详细说明。为了更好的帮助师生理解考试内容及考察的水平层次,了解试卷结构中的考试内容分布 题型分布 试题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