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

发布 2022-05-13 09:37:28 阅读 3681

一、(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

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

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

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选自2023年6月号《世界博览》,有删改)

7.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3分)

8.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和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3分)

9.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

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1.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参***】(一)7.生物共生是生物间互助合作,求得生存的一种形态(或生物共生是生物间为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提供它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的生存形态)。(3分)

8.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高等植物与真菌(3分。每格1分)

9.“或许”表述十分恰当,符合科学性。(2分。只答“使语言准确”之类得1分)

10.d(3分)

11.例如:①共生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只有服从这一规律,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②人类的生存如同生物进化一样,不会只是单一的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求合作共生。

③“合则双赢,争则俱败”,我们应努力创建和谐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二、(四川攀枝花2023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9—23小题。(15分)

能吞能吐”的森林。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

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9.第一段中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3分)

20.文中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2分)

21.第二段的“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强调了。(2分)

22.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2分)

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2分)

23.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作为攀枝花市的一员,阅读本文后你对攀枝花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用简要文字表述出来。(提出的建议不少于四条。

)(4分)

参***】19.列数据引材料(引用说明)打比方(比喻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共3分)

20.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意思一致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21.承上启下(过渡)森林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大(森林破坏严重)。(答对一空给1分,共2分)

22.(1)原因: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被采伐和毁掉;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答对一个原因给1分,共2分)

2)影响: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答对一方面给1分,共2分)

23.(1)加大“双创”活动宣传力度,让全市人民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加快荒山绿化工作(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3)严格控制“三废”排放,还我市清水蓝天。

4)严格实施垃圾分装和**制度,变废为宝。

只要建议合理,与“双创”活动相关即可给分。答对一条建议给1分,共4分)

三、(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阅读《请重视“弹性水库”》一文,回答21~25题。(15分)

请重视“弹性水库”

陈良瑞。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

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

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2023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2023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

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2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①解释下面词语。(3分)

“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降雨机”,。

“弹性水库”,。

2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主要说明它在和方面的功用。(3分)

23.“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99%。”句中“甚至”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24.根据本文末段介绍的内容,完成下面比喻。(3分)

树林还是。25.如果给本文再加一段结束语,你打算写些什么?(不超过50字)(3分)

参***】21.②比喻树(林)具有(在天旱时)放出水分的特征。③比喻树林具有雨季蓄水,旱季吐水(完全根据外界形势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22.树林蓄水抗旱(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

23.不能去掉。去掉后就不能准确地说明树在干旱时放出水分的客观事实,因为能放出99%水分的只是特例,是极限值。

24.一部巨大的空调机。

25.略(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四、(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b卷)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

一 2006年浙江省宁波市 共生 双赢的生存智慧。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 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

年中考 说明文阅读分析

散文含义和特点 散文,是指同诗歌 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要求篇幅短小 形式自由 取材广泛 写法灵活 语言优美,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 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特点之三是意境深邃,情感真挚。散文的特点...

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的语言

复习目标。说明语言的品析,把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题组训练 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游戏的功用。人生真正的活动是从游戏开始的。有学者认为,个体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在重复人类的演化过程。游戏是生物遗传的结果,是一种复演祖先进化的过程。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愉悦。这种愉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