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语文课内现代文重点篇目复习

发布 2022-05-13 09:21:28 阅读 3194

一、 春(朱自清)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薄烟( )发霉( )酝酿( )胳膊( )抖擞( )应和( )支撑( )摇曳( )宛转( )傍晚( )抚摸( )嘹亮( )

2.《春》一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2023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3.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欣欣然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鸟儿将cháo (巢)安在fán huā nèn yè(繁花嫩叶 )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呼朋引伴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ǜn (黄晕 )的光,hōng tuō (烘托)片安静平的夜。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蓑)着,戴着lì(笠 )。他们的房屋,xī xī shū shū (稀稀疏疏 )的,在雨里jìng mò(静默)着。

第二部分、文章理解。

1.按原文填空:

《春》中概写春天景色的一组排比句是(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中描写春花的一组排比句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像中毛,像花针,像细丝)

2.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生动地写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气势。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抚摸:“抚摸”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与柔情。

3.《春》最后三段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这种句式,以“秋天”为内容,写三个句子。

略。4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5.课文以三个比喻句结尾,请默写出这三个比喻句,说说他们赞美了春的什么,并说说这样的排列顺序与文中的春景描写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个比喻句

a.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赞美了春的:(新,美,充满活力)

⑶与春描写的内在联系:(三个比喻句的排列顺序与课文所写春景的时令顺序相一致,即从早春到仲春到暮春。)

6、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孩子般的心灵,借用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怀。文章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

文章的中心部分是绘春。作者先全面、整体的观察春景,从山色、春水和阳光几方面勾勒出春景的轮廓。总体观察后,在微观描绘、有次序地、精细的观察春天的各种景象,一次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图画。

尽管各副画面观察的方法、描写的角度不一样,可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对未来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同步解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写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钻、嫩嫩的、绿绿的、满),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的思想感情。

2、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 c )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3、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嗅觉、视觉;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4、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繁花似锦)来概括。

5、描写春花的文字,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表现春花多艳,惹人喜爱。

6、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文中写春花是(正面)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侧面)描写。

8、文中的“你”和“我”是指:(桃树、杏树、梨树)。

9、作者由花朵联想到了果实,你由文中的蜜蜂和蝴蝶连线到了什么?

略。二、 背影(朱自清)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 注音。

交卸( )狼藉( )拣( )定栅( )栏颓( )唐

踌躇琐屑晶莹( )妥帖( )

亏空( )奔丧( )簌簌( )举箸( )

拭( )干差( )使惦( )记蹒跚( )

2、 解释。

交卸:指解除职务。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

勾留:短时间停留。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典质:典当抵押。质,当。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道衰落)的惨景,心里感到悲伤。怀,心里。

情郁于中:感情聚集在心里。

3、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诗人。字佩弦,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有《绿》《 春》等。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 文中画线句“没什么要紧”和“不要紧”的字面意思似乎相同,但联系全文看,它们涉及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我”说“没什么要紧”的是指我自己上火车(父亲不用送我)没什么要紧;父亲说“不要紧”是指(自己的事暂时缓一缓)不要紧。

2.这两段文字记叙的内容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和(自己当时对父亲行为的不理解而感到内疚)

3. 指出这两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时间;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

地点:南京(旅馆到车站)

主要人物:父亲,我。

4.“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来的意思是什么?

答:一是悔恨当时没有体会到父亲的深情;二是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反语。那时自己真是愚蠢。(或太聪明了)

5.文中插叙的句子是: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

6.“他再三嘱咐茶房”和“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中两个“再三”的含义分别是:(前者是表达对儿子的关心;后者写出我体贴父亲的思想感情。)

7.“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中两个加点字的含义分别是:①甚:(很) ②颇:(十分,很(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8.文中两个“踌躇”说明了(父亲还是不放心),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父亲一片爱子深情)。

9.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答: 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中心关系不大,所以只是一笔带过。

二)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文段选自(《背影》),作者是(朱自清),文体属于(叙事)散文;这段文字中,人物是(我和父亲);这段文字真切感人,原因在于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并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2.根据大意,为文中四个括号里空缺的词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b )

a.纵探移斜 b.探攀缩倾 c.屈扶探伏 d.侧扒提扭。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一座里程碑。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 银丝 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 寸锦寸金 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

九年级课内重点现代文练习附答案

变色龙 二 本文作者是 俄 国的著名 短篇 家 契诃夫 他的代表作还有 凡卡 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职员之死 三 展示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判 狗咬人 一案时态度发生了六次变化的滑稽荒唐过程,从而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趋炎附势的人间 变色龙 同时也折射出沙皇统治的黑暗 一 课文理解 一 广场上一个...

上海市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面试。大学刚刚毕业的李欣到人才交流市场找工作,足足守候了几个月,总算有一家小型电脑软件开发公司答应可以考虑一下。这让李欣有些喜不自禁,眼瞅着乡下父亲给自己寄来的几百元生活费又快花光了,正犯愁呢!这不,时来运转,工作好歹有了眉目。最后一关是面试。连同李欣共三个人,全都是大学毕业生。下午两点半面试正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