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 文言文虚词

发布 2022-05-13 08:11:28 阅读 8892

【知识导学】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兼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安、但、而、耳、乎、何、故、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等等。

文言虚词的数量虽然远不及实词多,但使用频率之高,用法之灵活,语法功能之强,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变化之大,都远远胜过实词。可见,掌握虚词意义及用法十分重要。

一、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中借用过来,或由实词虚化出来的,因此,许多词既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在学习时,必须注意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辨别某个词在句中是实词还是虚词。可以说分清虚词实词是学好文言虚词的第一步。

如“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中的“顾”,当“探望、拜访”讲,是实词;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中的“顾”,当“却”讲,是虚词。

二、辨明用法。

虚词大都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它的意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夫”,在句首,是发语词。而“今若是焉,悲夫”(《黔之驴》)中的“夫”,在句末,是助词。又如“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中的“而”,是连接动词和宾语的;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中的“而”,却是表示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

可见,同一个虚词,所表达的意义有时是不同的,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判断。不同的虚词又可以表示相同的意义,如“以三保勇而多艺”(《冯婉贞》)中的“而”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中的“以”字,意义相同,都是连接前后部分的连词。又如“子何恃而往”(《为学》)中的“何”,与“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中的“胡”字意义相同。

因此,对待虚词需要我们随时留心,多加辨析,既注意同一个虚词的不同作用,又注意不同虚词的相同之处。

三、通晓古今。

要了解虚词的作用,还应该与现代汉语比较,了解它的变化,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

1.有的沿用下来。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中的“且”,今作“而且”“况且”讲。又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十则)中的“然后”,今天仍然作“然后”讲。

2.有的消失了。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作发语词;“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中的“者”,起停顿作用。现代汉语中就没有这种用法。

3.有的意义或用法发生了变化。如“虽我之死”(《愚公移山》)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表示退一步说;现在则与“但是”“可是”相照应,表示语意的转折。

又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所以”,起提出结果以究其原因的作用,而现在则用于“因为……所以”的句式,只起表明结果的作用。

4.有的改用别的词代替。如“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中的“何”改成“什么”;“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中的“乎”改成了“呢”;“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之战》)中的“兮”改成“啊”;“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噫”改成了“唉”等等。

5.有的虚词从义演上转成别的词。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中的“顾”,当“却”讲,现在就用“却”了。

又如“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中的“曾”,当“竞”讲,现在就用“竞”了。

四、特殊情况。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值得注意:

1.兼词,它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如“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相当于“之于”的含义。又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的“焉”相当于“于之”的含义。

2.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个双音词,其古今意义不同。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中的“以为”的含义是“以此作为”,是两个单音词,现在是表示主观认为的一个动词。又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与妻书》)中的“以及”的含义是“由此推及到”,是两个单音词,现在是一个连词,相当于“和”的意思。

3.文言文中有虚词连用的情况,这连用的词起主要作用的是最后一个。用在句首的,如“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这是三个叹词连用。用在句尾的,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这是三个语气词连用。

五、体会语气。

对于文言虚词,如果我们能多读书,归纳出它的用法,并借助工具书,从上述几方面作些分析,就能基本上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也就能体会到它所表达的语气。体会虚词与句子语气的关系,有以下两点:

1.体会虚词本身所表示的语气。如“庶竭驽钝”(《出师表》)中的“庶”,表示希冀的语气。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中的“何”,表示反诘的语气。“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中的“也”,表示判断的语气,等等。可见,关于这一点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2.注意全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其中的“乃(竟然)”字用在句中表示惊叹,作者强烈地反映出了一种“桃花源”般的仙境;而“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垓下之战》),项羽说这句话败局已定,他不甘心失败但又无可奈何,所以“也”的语气应是愤郁而悲凉。

又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

2023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

知识导学 说明文是客观地介绍某种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介绍知识。因此,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表示时间。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 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但是像 这座桥 赵州桥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

2023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专题复习

知识导学 叙事性散文是以写人 叙事为主的散文。一种是着重记写 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 朱自清的 背影 林海音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 等。它们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 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 那样多方面 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另一种是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 场景。作者对它...

2023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专题复习

知识导学 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之作。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明清的八股文,沿用了两三千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但有助于我们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 对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