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专题复习

发布 2020-02-12 02:40:28 阅读 1812

知识导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关于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要求表述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而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又是考试的重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至于副词、代词归属于实词还是虚词说法不一。而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实词可以根据意义和功能分成体词和谓词两大类。

实词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通假。所谓“通”就是通用,“假”就是借用。

在课文中表现形式是:……通……(或……同……)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如“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中的“坐”通“座”。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一句中的“材”通“才”。

3.同声旁的字相互替代。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句中的“適”通“谪”。

4.音同或音近字相互替代。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一句中的“指”通“直”。

二、古今异义。在语言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义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了。但有些词,字形古今相同,可是词的意义发生了改变。

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的意思便是今义。词的古今词义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则泛指一切大河。

2.词义缩小。如“臭”,古义表示好气味、坏气味皆可,今义只表示坏气味。

3.词义转移。如“涕”,古义指眼泪,而今义则指鼻涕。

4.感**彩变化。如“卑鄙”古义是属于中性词,而今义则为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如“目”现在改称“眼睛”等。

三、一词多义。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在古今词汇中,一词多义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

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对于这些词的辨析,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即最初的意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指词语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词的不同意思。再次,还要结合古人的语言习惯分析词语的意义。如: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一句中的“或”古义指有的人,今义指或者,也许。“亡”古义为逃跑,今义为死亡。

四、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

1.名词的活用。

名词可活用为动词。例如:①树之以桑。

(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

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名词可活用为意动用法。例如: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有利。)

名词可活用为状语。例如:①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狐鸣: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②风烟望五津。(风烟: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望”的状语,在夜晚。

)2.动词的活用。

动词可活用为名词。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动词可活用为使动用法。例如:诎右臂支船。(诎: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动词可活用为意动用法。例如:鸣偑环,心乐之。(乐: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形容词的活用。

形空词可活用为名词:例如: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坚固的铁甲。

锐:锐利的**。)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原为形容词,这里作谓语“平”的宾语,当险阻讲。)

形容词可活用为动词:例如: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上:争着往高处;邈:

争着往远处。)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私”带宾语“我”,用作动词;偏爱。

)形容词可活用为使动用法: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泠。)

形容词可活用为意动用法。例如:①天下苦秦久矣。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②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即“认为……美”。

)一般情况下,形容词后面只要带了宾语,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阅读演练一】

勾践灭吴。国①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②耻吾君于诸侯之国③;今越国亦节④矣,请报之。

”勾践辞⑤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⑥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⑦寡人者,安与知耻?

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遂灭吴。

选自《国语·越语》)

注]国:指越国。夫差:

吴国国君。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于诸侯之国耻吾君,介宾短语后置。

耻:侮辱,动词。于:

在,介词。节:有节度,意指国家走上正道。

辞:致辞。二三子:

各位,几个人。如:像。

庸:用。封:

疆界。其:怎么,表反问语气。

既:副词,……之后。致:

招来。患:担忧。

少:缺少,动词。衣(yì):

穿,动词。犀(xī):哺乳动物,皮粗而厚,微黑色,没有毛。

亿:古时也把十万叫做“亿”。有:

相当于“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匹夫:原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

旅,副词,共同。刑:刑赏。

常:规则,下文相同。用:

服从,动词。耻:意动用法,“觉得羞耻”。

劝:勉励。囿:

即泽,后人作吴江县或吴淞江的别称。没:古地名。

郊:城外,本文名词作状语,在郊外(京城郊外)。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国人皆劝劝:劝告b.旅进旅退旅:共同。

c.越四封之内封:疆界d.今越国亦节矣节:有节度,指国家走上正道。

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现在越国也有节度,请求报仇。)

b.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过去同吴国交战失败,并不是两三个人的罪过。)

c.其有敢不尽力者乎?(怎么会有不尽力而为的人呢?)

d.国人皆劝。(全国的人都互相勉励。)

3.分析下列句子中“其”“而”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3}乃致其众而誓之。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也不同。

4.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越国取胜条件的一项是()

1}今越国亦节矣。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3}四封之内亲吾君也。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5}果行,国人皆劝。又郊败之。a.c.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译文。2}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译文。阅读演练二】

师旷论学。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

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有极高的造诣。③暮:

原“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④戏:戏弄。

⑤盲臣:瞎眼的臣子。“臣”是古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师旷眼瞎,所以这样自称。⑥光:这里指阳光。

⑦孰与:相当于“比……怎么样”。⑧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⑨善哉:说得好啊!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含义。

恐已暮矣。暮。

臣闻之。闻。

孰与昧行乎?昧。

何不炳烛乎?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炳烛乎?

译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译文。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用一个词语来回答)

4.高尔基说:“学习永远不晚。”你认为呢?(试结合全文回答)

5.请举出一个古人勤奋学习的事例。

5.①像我这样的人,**知道什么是耻辱?请你们暂且不要求战。②哪一个国君能像我们国君这样(好)啊;还能够不(为国君)去拼死吗?

2024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专题复习

知识导学 叙事性散文是以写人 叙事为主的散文。一种是着重记写 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 朱自清的 背影 林海音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 等。它们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 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 那样多方面 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另一种是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 场景。作者对它...

2024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专题复习

知识导学 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之作。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明清的八股文,沿用了两三千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但有助于我们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 对初...

2024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

知识导学 说明文是客观地介绍某种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介绍知识。因此,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表示时间。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 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但是像 这座桥 赵州桥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