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复习迎考中,许多学生不太喜欢或很少“朗读”文言文,所以,绝大数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即对语意及用法所产生的直觉感知还是比较“浅”、比较“滞”的。在考场上,面对第一次“见面”的生疏文言语段,不少学生反映“读不懂”,于是只得云里雾里地去理解文义,连猜带蒙地去解答题目。
若能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朗读”,在考场上辅之以“默读”,在答题时就会容易“入题”,也容易“解题”,考生不妨一试。
考前进行一遍“朗读”
在考前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如果能再进行一次踏踏实实的“朗读”,一定能够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读”,不易走神――聚精会神是最佳的复习效果;“读”,不易忘记――刻骨铭心是把握知识的最好状态;“读”,易加深理解――准确理解是赢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读”,易触发灵感――心有灵犀是立意创新的源源活水。
在考前这几天,把语文书和各类考卷上的文言文“通读”一遍,读到能够“同步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读文,“脑中”译文,自己嘴上所诵读的“声”与自己心里所理解的“义”,来一个“同步翻译”。
重视文言实词语言环境。
在朗读过程中,要抓住一个核心――实词的理解。
每一个实词都有着它最基本的意义,这些意义大都在我们的理解和把握之内;但每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意义。在解读实词时我们往往会忽略甚至忘记“这个实词”的“语言环境”――这是我们在“朗读”时要时时提醒自己的关键之处。如果在解答试卷时,我们离开了“这个词”的语言环境,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实词的“基本意义”来认知试卷上的实词,这样就会造成对实词理解的严重偏差。
在实词的解答中,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
组词法――习惯于用“组词”的方法来思考和释词;填空法――把需要解释的词扔掉,只是按照上下文的意思填入一个词语;对应法――只是用一个双音节的词语释词对应。这些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考场默读提高阅读质量。
如果有了考前朗读的“热身”过程,在考场上考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默读”状态。“默读”能够促进考生对文义的准确、正确理解。
在考场“默读”中,考生应该具有这样两个“意识”:
知识点分布意识。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者常常是用有限的题目量来涵盖较多的文言文知识,这样可以使得考查的范围更大、知识更广。命题者命题的策略也正是我们复习和考试的策略,即同一个“知识点”在同一份试卷中重复出现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整体把握意识。文言文句子翻译需要了解修辞格、文化意义,以及人物、事件、观点等。古人在表达时,由于所处年代的政治氛围、道德规范、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要素,使得作者在表达文意的时候,染上了较明显的时空色彩,这些都是我们“默读”时需要注意的。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冲刺复习
语境推断。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依靠情节呼应和逻辑关系推断出其意义。修辞推断。古人行文,好用整齐句式。这类句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即利用上下文中并列 对偶 同义复用等修...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断句。一 教学目标 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 教学课时 4课时。第1课时。一 找虚词,定句读。例如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分析 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 焉 也 焉 也 置于句首的有 夫 分句首的有 以 则 则 而 而 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一 如何答好语文文言文题文言实词释义题 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1.答题技巧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2.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 从语义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