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5套高考模拟卷

发布 2022-05-12 21:54:28 阅读 1474

对于这一方面的复习,除了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加大对一些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法。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23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23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2023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23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

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互联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必须深化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但有一些人对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碎片化;有人认为,络空间主权与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精神、维护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络安全与****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从这个角度说,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因此,认为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治理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与之相反,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

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络空间主权的理由。但是,在看到互联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如果一味强调络互联互通与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秩序、构建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络空间主权。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络空间秩序的主体责任,携手应对络安全问题。

民承担着维护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家中,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也承担着维护络空间主权的义务。这就要求民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络通讯自由。

实践中,民要维护络空间主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发布涉密信息或通过络渠道泄露****。从现实情况看,一些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触犯了国家法律,教训十分深刻。广大民应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维护络空间主权。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络空间主权》)

1.下列关于“络空间主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护络空间主权具有排他性,这与发扬互联精神、维护络自由不相容。

b.“棱镜计划”否定了国家络空间主权的存在,是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

c.络空间主权属于国家主权,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d.民有维护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否定他们的络通讯自由权。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携手构建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指向。

b.第二段对“络空间主权”概念加以阐释,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c.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展开,使说理更具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d.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主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各国之间彼此尊重络空间主权,才能携手构建起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b.对民进行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是互联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c.若听任“棱镜计划”这类事件发生,就谈不上维护健康的国际互联新秩序。

d.各国进行络空间治理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开镰。洪忠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什么农事比开镰收割稻子更重要了。

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老屋天井上空的檐头,鸡一啼,母亲就醒了,她窸窸窣窣地起床,厨房的灶窟里就有了噼啪的声响。似乎,每一年稻子的开镰,都是这样的前奏,而且以月光与曙光为夹层。

当我醒来时,厨房饭甑里的饭都蒸熟了,茶筒里已灌了开水,母亲和禾镰却不见了踪影。

村庄田野上最早的开镰,总是以母亲躬身的收割为起点。嚓,嚓,嚓,一丛低着头的稻子,刚好在母亲手里是盈盈的一把,割下几丛就是一摞。我看着大丛大丛的稻子,在母亲的弯弯的齿状的禾镰镰口纷纷倒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禾镰还啄在禾戽上。

稻蔸上的镰痕,新鲜,平整,那拓展延伸的行数,是母亲俯身左右开镰的频率。母亲衣服的后背上,明显有了汗渍留下的盐碱,白白的一片。那抢收抢种的日子,仿佛日夜都混沌不清。

尽管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我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和村里人一样,都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一把木柄的禾镰,弯弯薄薄的,铁质的镰齿里可以生发出生活的无限美好。

那一垄一畈的稻田里,都是与母亲一样躬身舞动禾镰收割的父老乡亲。

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饭不求人。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禾镰上壁,农夫也没得吃。母亲类似的话语,来自于农家耕作生活的沉浸,好比有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着春种秋收的关联。浸种、育秧、栽插、耘田、施肥、收割,既是乡土中国稻作的一种链接,也是我对稻子种植的程序性认识。

在村庄的炊烟袅袅中,在我的乡土田野记忆里,似乎所有的色调都与稻子有关。稻子那阳光镀亮的色泽,那饱满而成熟的色调,又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遥远的童年,童年的歌谣复苏起来,少年时代的时光显影起来——

瘌痢头,光油油;

糯米饭,蒸芋头。

芋头蒸不烂,赶你去讨饭;

手捧苞芦(玉米)粿,脚烘石炭火,神仙皇帝不如我。

往往,诸如此类的童谣都是以我家乡婺源的方言为版本的,今天,已是乡村远去的拮据生活的写照,哼唱起来犹如古调。

民以食为天。米,是稻的化身,是民间的福祉,是大地万物的象征。如今,婺源乡村开镰庆丰收,民间有着自己的激情和独特的方式。

比如做新米粿、蒸汽糕、舞稻草龙,还有迎桂花灯、瓜果灯,人们总是用内心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庆祝丰收的喜悦。

人生土是根,命存地为本。”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既是生活的烟火,又是心灵的路径,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这也是我对婺源民间文化遗存一直保持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诸如婺源农俗中,正月初二贴联牵牛饮水祝愿耕牛平安的“开牛栏门”,正月初七开始祈愿驱邪攘灾五谷丰登的迎“社公”,秧田发青之际请土地菩萨、祈愿丰收的“安苗”,以及农历六月“卯日”敬祖先与五谷神的“吃新”,所有这些,应是我的父老乡亲对乡土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一种传承,也是我一直在视线内追根溯源、进入田野调查的主题。

我欣喜地看到,在家乡婺源的大鄣山、赋春、镇头、中云、江湾一带,近几年有村民种植有机稻尝到甜头,开始走规模化有机化的路子。他们不仅种田能够享受国家政策性补助,购置农机也有补贴。在那层层叠起的翻滚的稻浪中,禾镰的欢吟已经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收割机。

场面虽然没有北方麦收那样壮观,但却成为山村田野一道新的风景。

又是一年秋收开镰时。秋风中,还有几分燥热,夹杂着草木与稻谷混合的气息。像犁耙耖里储满了耕作记忆一样,母亲每一把禾镰的齿痕里,都是开镰收割鲜活的显影。

选自《人民**》,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乡村夜晚的静谧,为母亲早起劳作的场景营造温馨美好的氛围。

b.母亲“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焦灼”是因为抢收抢种,劳苦而焦急,“幸福”是因为收获的充实与快乐。

c.婺源耕种模式发生了可喜变化,小型收割机收稻的场面成为山村田野新的风景,体现了村民们改革与创新的精神。

d.文章的结尾描写“又是一年秋收开镰时”的景象,以及母亲禾镰的齿痕,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清晰严谨。

5.文章写童年的歌谣有什么作用?(5分)

6.为什么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断句。一 教学目标 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 教学课时 4课时。第1课时。一 找虚词,定句读。例如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分析 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 焉 也 焉 也 置于句首的有 夫 分句首的有 以 则 则 而 而 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语文是高考考试的第一门科目,因此语文取得好成绩对考生来说很有意义,为了帮助大家轻松备考2018年高考语文,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这篇内容,希望高考生能够认真阅读。一 语境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 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冲刺复习

语境推断。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依靠情节呼应和逻辑关系推断出其意义。修辞推断。古人行文,好用整齐句式。这类句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即利用上下文中并列 对偶 同义复用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