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发布 2022-05-11 05:01:28 阅读 8375

一、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基础知识汇总。

1、认识地球的过程由天圆地方说到球体,到现在的科学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大约是6371千米;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地球仪。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长度都相等,每条经线只形成半个圆圈,指示南北方向;垂直于经线的圆圈叫纬线,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长度不相等,指示东西方向。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南纬用s表示,北纬用n表示;南北纬度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都是0纬线(赤道),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是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低、中、高纬的划分是经线;南北回归线的纬度:23.5s、23.

5n,南北极圈的纬度:66.5s、66.

5n,经线和纬线纵横交织形成经纬网,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位置。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时间是一天,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转动;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运动叫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时间是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gp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缩写,与电子地图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自动定位导航,卫星图像是对地观测卫星探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所形成的影像。

4、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种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的方向为北方),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通常有数字、线段、文字等方式。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简略;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叫注记,符号是图例(要记住常用的图例p27);地图的种类常见的有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5、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要记住大小和方位。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洋,呈s形的是大西洋。

全在东半球的是印度洋。

6、大洲是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大陆是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是四周环海的小块陆地,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水域的狭窄水道。

7、绝对高度(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是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线。

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会认识不同的等高线。)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可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地表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海拔较低,坡度和缓。盆地的特点是:

四周高,中间低。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_盆地;最大的平原是__南美_洲的亚马孙平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亚洲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_高原;最长的山脉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山脉。

8、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9、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裂拉伸、俯冲碰撞、断裂错动等,容易形成火山和**。

(要会利用板块运动的原理分析世界上高大山脉和海洋形成的原因)全球有两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

10、海洋资源丰富,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劣、资源短缺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海洋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但是目前海洋环境正遭到人为地破坏如海洋石油污染、将废弃物排入海中、过渡捕捞海洋生物等。

1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多变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是相对稳定的。

12、熟记和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和各种风向标。(详见课本54页图4.3)

13、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③ 全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陆地气温最高,南极地区气温最低。④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14、降雨时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过程包括水汽上升→冷却凝结→云层增厚→降水四个环节,降水形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有凝结核、云层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

15、降水与降水的分布。(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16、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纬度位置不同,接受的太阳热量也就不同,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相反。离海近降水多,内陆降水少。近海而海风吹不到的地区降水也少。

海拔高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7、世界的气候(图见课本62面图4.11)

一、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温度带。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带。地中海气候、**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特点:全年寒冷干燥)

特殊。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特点:高寒)

二、热带气候的分析与比较。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的两侧。

年高温,一年分干季和湿季。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东南部、南部。

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和旱季。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中部。

全年高温少雨。

**带气候。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最广。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

三、**带气候的分布与特征。

四、温带气候的分布与特征。

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0-60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范围最广。

冬温夏凉,各月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

夏热多雨,冬冷干燥。

说明:1、看气温最冷月的数值分别是多少,来判断粗略的类型――气温最冷月的数值超过15℃,此为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之一,气温最冷月的数值介乎0℃至15℃的,此为**带两种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之一,气温最冷月的数值介乎-15℃至0℃的,此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之一。2、热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

要求:1、会使用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候的变化规律。2、掌握各种气候的分布。

18、目前国际性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赫尔酸雨危害。

19、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口膨胀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快。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0、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和美洲的东部。原因是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平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工农业发展早,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口数/面积,指一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量。

2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分布见课本79图5.6)

22、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分布见课本81图5.8)

23、世界的三大宗教: **教、伊斯兰教、佛教。(详见课本82面的“知识之窗”)

24、人类的居住地叫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有林场、牧场、渔村等类型;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的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密切,在一些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发达,聚落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5、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利亚,我国云南。

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皖南的古村落——黟县西递和宏村。(不同特点的民居见课本86“知识之窗”)

26、根据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如美、加、英、法、德、意、澳、新西兰、日等,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大部分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一 地图。1 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概念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比较大小 先换算成一种形式 数字式 然后比较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如1 1000和1 10000,的比例尺大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地理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 我们身边的地理。问 我国最早出现 地理 一词的文献名称是什么?答 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 易经。系辞 问 在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 地理 命名的专著是什么?答 地理学 衣食住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服饰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1 在...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一。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 方向 图例。2比例尺类型 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文字比例尺。3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 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4 比例尺范围 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