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发布 2022-05-11 04:50:28 阅读 2003

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比较大小:先换算成一种形式(数字式),然后比较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如1:1000和1:10000,的比例尺大)

画学校的地图,一般选用1::1000左右的比例尺。

方向的判读:

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常用图例:(p10中的图1-19)

铁路国界山峰。

2、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1.根据下列各幅地图比例尺判断,其中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

a.甲图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图的比例尺是1:

c.丙图的比例尺为1: d.丁图的比例尺是1:

2.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

a.1:b.1:c.1: d.1:10000

第一章第二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据例举:地球卫星**;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

3.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上的纬线、经线。

2.经纬网:作用:定位。

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书写格式北京(40°n、116°e)(横纬竖经;通常纬度在前,经度在后)注意:(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1、根据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2、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 ;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

3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

练习:填图。

1.认识纬度(写出字母对应的纬度)

2.判断南北纬:

3.判断东经和西经。

写出下面地点的地理坐标:

e:g: k: h:

a: b:c:d:

e:f:三)、地球的运动。

本节复习要点:(必背)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本节复习要点:(必背)

1.地球表面海洋占%,而陆地占%;因此说“三分,七分”。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远大于陆地。

2.能在地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并且,记住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看教材第33页插图学习)

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是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是运河。亚洲于北美洲分界线。

4.记住以下内容:面积最大的大洲,面积最小的大洲,纬度最高和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看图完成任务:

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共15个空,每空2分,计30分)

图中大洲:①洲、②洲、③洲、④洲、⑤洲、

洲、⑦洲。图中大洋(8):洋、(9)洋、(10)洋、(11)洋。

两极: (12);(13)。东西半球:a;b。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地形图的判读。

1)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最直观的反映地形的高低起伏状态的是地形剖面图。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

.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海拔一般在500 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米以下,地面平坦。

山地:海拔一般在500 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500 米以下,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练习一。 看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任务:(共10分)

1).部位适合攀岩,因为。

2).写出图中x米等高线的数值是。

3).f处有河流,那么f处是(山谷,山脊)。

4).根据指向标判断 b在c的方向。 (2分)

二连线题(每线2分,计10分)

地形类型地形特征。

a.山地 ① 海拔较低,一般在500 米以下,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

b.平原② 周围高,中间低。

c.高原③ 海拔一般在500 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d.盆地④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米以下,地面平坦。

e.丘陵⑤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峻。

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

本节复习要点:(必背)

.造成地壳海陆变迁的主要因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地表岩石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

.板块张烈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5.两大火山**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

.喜马拉雅山脉由板块和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地中海的面积在逐渐。

练习:.看图完成任务: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共10个空,每空2分,计20分)

1) 填出图中数字符号所代表的板块名称:,②1、焚烧处理垃圾的优缺点是什么?④,2)

3)2、你知道哪些昆虫?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填符号)板块与(填符号)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是由于(填符号)板块与(填符号)板块张裂拉伸造成的。

2、如果我们想要设计一个合理、清洁的垃圾填埋场,我们首先应考虑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呢?

4、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

3、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答:①尽可能地不使用一次性用品;②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③包装盒纸在垃圾中比例很大,购物时减少对它们的使用。

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3、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一、填空:20、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是阴雨区,无云表示晴天。

3、常用天气符号。(图3.5 p49)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压的高低和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是日平均气温。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离地面高度1.5米。通常情况一天观测四次,8时、14时、20时、2时。

2、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会有气温日较差;(2)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海洋最高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因此会有气温年较差。

3、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1)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

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洋冬暖夏凉)

3)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还包括降雪和冰雹等。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将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3、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4、降水的分布(图3.24 p60)

1)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图3.25 p63)

3、影响气候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的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是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是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地理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 我们身边的地理。问 我国最早出现 地理 一词的文献名称是什么?答 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 易经。系辞 问 在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 地理 命名的专著是什么?答 地理学 衣食住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服饰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1 在...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一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基础知识汇总。1 认识地球的过程由天圆地方说到球体,到现在的科学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大约是6371千米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地球仪。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 也叫子午线 经线长度都相等,每...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一。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 方向 图例。2比例尺类型 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文字比例尺。3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 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4 比例尺范围 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