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师德修养》培训讲稿

发布 2022-04-19 16:50:28 阅读 5674

《新教师师德修养》培训讲稿。

第一讲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职业态度——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岗位所联系的社会价值。把教师作为事业的态度应体现在: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基础。

2、追求以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的职业理想——动力。

3、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障第一节教师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敬业的理念。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才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正当地获取财富,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人,才称得上掌握了敬业理念的人。

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地服务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它是行为和价值的统一或者说是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统一。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1)服务意识(2)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1页共7页。

3)创新意识(4)奉献意识。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1)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2)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3)敬业精神是巩固文化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四、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对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体认和崇敬。

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3)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第一,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第二,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的矛盾4、享受与创业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一是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主张在无私奉献的前提下,索取自。

第2页共7页。

己的劳动报酬,倡导奉献精神、公仆精神,弘扬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二是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和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态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观念。三是加强对学生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帮助学生们从科学理论高度把握人生价值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教师的责任意识。

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的职业责任的特点:1、具有明确的规定性;2、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3、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

职业道德责任,主要是从职业责任中引申出来的,因为职业责任明确规定了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职业活动中,当涉及到人们以什么态度并如何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时,职业责任成为职业道德责任。

第三节教师的职业理想。

一、职业理想及特征(一)职业理想的含义。

职业理想,就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职业理想分三个层次:

初级dd目的是为了过日子;中级dd目的是为了施展个人才智;高级dd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义务。

第3页共7页。

对于同一个人,其工作目的完全可以是谋求生存、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三者共存。(二)职业理想及特征。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职业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第二,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

职业理想是从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在职业道德实践中得到实现。

第三,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职业理想是在职业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2、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3、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4、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职业理想表现为教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工作积极性。

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2、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第4页共7页。

3、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热爱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献身教育事业;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5、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二讲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爱生意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节爱生意识。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它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外,还是一种能力:创**的环境的能力、把握爱的分寸的能力、引导学生敏于感受、正确理解、善于表达爱的能力等。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

第5页共7页。

道”,达到“不教而教”。

爱成了维系师生间教育的纽带。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交往中,它实在、具体、可感,简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学生。

(一)尊重学生。

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新世纪的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

师生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其语言、行为和态度中:一是尊重学生的需要,二是尊重学生的人性。

1、尊重学生的需要2、尊重学生的人性(二)信任学生一是信任学生的能力二是信任学生的人品(三)宽容学生。

一是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二是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

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狡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教师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就是让自己的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和珍视个性,尽可能从。

第6页共7页。

第7页共7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格林镇中心小学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常规与技能。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工作的进程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基本环节所构成。教学常规的环节主要有 备课 上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质量检测等。一 备课。教 字成功,必 备 字先行。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一般...

新教师培训讲稿

新教师培训材料。学校简介与教师职业素养。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欢迎各位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为了让各位尽快适应新环境 融入这个大家庭,今天,我跟大家介绍学校的概况,并一起学习交流教师职业素养。希望我的讲话让大家对学校有初步的了解,对教师这个职业有进一步的认识。一 学校介绍。略 二 教师职业...

新教师培训讲稿

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讲稿。老师们 上午好!新的学期,我们很高兴迎来了一批优秀的生力军,朝气蓬勃的你们为我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你们的到来再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座的各位,有的已经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中有了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智慧,走进了潮海中学,还有的是带着十几年寒窗里的知识积淀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