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新

发布 2022-04-18 17:11:28 阅读 8747

第一节辅导员角色定位概述。

一、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

我国现行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角色认知与实践多个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

1.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者的角色存在理解偏差,2.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扮演存在困难,3.

辅导员在协调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时扮演角色需要恰当定位,4.辅导员角色拓展方向与途径不够明确。

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

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2.大学生的人生导师,3.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三、对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建议。

1.辅导员要充分扮演好“解惑者”的角色,2.辅导员要处理好“管理者”的角色,3.辅导员要发挥好中介作用,4.要注意辅导员团队的角色组合。

第二节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

一、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高校辅导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主要应该履行如下岗位职责:

1.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3.要注重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4.要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2.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3.具有较强的综合业务素质,4.具有良好的健康素质。

第一节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重要性。

一、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环境变化的要求。

2.教育对象变化的要求。

3.教育者自身工作的要求。

二、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1.把握规律性。

2.增强协调性。

3.激发主体性。

三、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需要。

1.明确教育目标。

2.丰富教育内容。

3.改进教育形式。

第二节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具有共同的时代性、主体的差异性和发展的有序性等特点。)

1.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出现多样性、务实功利的倾向。(理想信念:从内容上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2.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我国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有知行脱节现象。

1)崇尚良好社会公德,但是非感模糊。

2)婚恋**宽容和开放,但的非道德化倾向。

3)诚信意识强,但有少许失信现象。

4)崇尚科学,但出现迷信行为。

5)竞争意识强,团结协作意识弱。

4.积极进取精神突出的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特点变化的主要因素。

1.社会时代的大背景。

2.家庭环境的熏陶。

3.地域特征的延续。

4.不同年级的特点。

一年级大学生处于过渡适应阶段,思想单纯,可塑性和可变性很强。

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有初步规划。

三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趋于稳定,学生差异性增大,分化明显。

四年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思想较成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

5.学生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的诱导、社会工作经历的磨炼和自身的约束作用)

第三节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本方法。

1.日常观察法。

2.个别谈心法(接近性谈心、了解性谈心、帮助性谈心、安慰性谈心)

3.活动检验法。

4.理论学习法。

第一节班级及党团组织概述。

坚持班级、年级为主,发挥好三个优势: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共青团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班级在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一、班级及党团组织的重要性。

1、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

2、发挥组织育人功能的有效阵地。

3、学生共同成长的温暖集体。

二、班级及党团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以党支部工作为核心,发挥领导作用。

2、以团支部工作为抓手,突出服务和育人功能。

3、以班级工作为基础,提升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班级及党团组织的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

一般而言,班级是学生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需要协助学校、院系完成相关任务。要做好学风建设、寝室文明建设和稳定工作,开展文体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致力于为同学提供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服务好学生的生活学习。

党支部要成为学生群体的核心,要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要认真做好党员的吸收、发展、培养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指引,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把握班级工作的大方向。建设充满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党组织,是支部建设的重要目标。

团支部通过开展团员教育,进行骨干培养,为党组织输送人才。指导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才艺展示平台。组织调查研究、科技创新等活动,培育学生成长成才。

2.具体工作的目标管理。

在明确了班级党团组织总体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高校辅导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个组织的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通过对工作目标的明确定位、工作流程的细致规划来降低工作难度,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同时有利于效率控制,能够对班级的工作起到督促的作用。

第二节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班子成员搭配。

1、班级和党团组织班子成员基本构成。

党(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和寝室长。

班级管理可分为日常管理与活动项目管理两大类。

2、成员搭配注意事项。

组建团队时注意班级目标、工作性质、服务对象三大方面的特点。同时,注意团队中的男女比例、寝室搭配等,性格互补,各有所长。

二、队伍骨干的选拔与培养(慎重选拔、大胆作用、悉心培养)

1、队伍骨干的选拔标准。

1)学习成绩。

2)工作能力。

3)群众关系。

4)道德品质。

5)合作精神。

6)发展潜力

还应考虑学生是否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拥有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等。

2、队伍骨干的选拔方式。

1)学生全体投票选举。

2)辅导员指定。

3)学生代表讨论推优。

3、重视队伍骨干的培养。

将队伍培养长效化、日常化、人本化,“养用结合”。

4、队伍考核与激励。

1)队伍考核。

队伍积极性的发挥取决于成员的能力和动力两大因素。

队伍考核应从队伍整体工作考核和队伍成员考核。

考核方面包括: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群众满意程度。

2)队伍激励。

队伍激励要从激发动机和提升积极性两方面着手。

第三节制度建设是保障。

一、制度体系的建设。

1、班级制度的类别。

班级需要的制度包括:(1)由学校及相关部门规定(2)需要班级自主制定(学习类、生活类、班级事务类、队伍建设类、支部活动类等制度)

2、制定班级制度的重要事项。

1)明确制度的制定者。

2)确保制度的合法合理性。

3)摆脱制度的单一面孔。

3、制度的贯彻执行。

1)树立制度的“外在”权威。

2)对制度执行进行有力监控。

3)对制度进行评价与调整。

4)将制度内化为每个成员内心自觉的遵守。

第四节文化建设是主线。

班级文化体现在制度建设、各类活动、班级风气、寝室文明、学生精神面貌等方面,可以从氛围塑造、活动创新、人心凝聚三大方面着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一、氛围塑造。

1、物质文化形态氛围的塑造。

2、精神文化形态氛围的塑造。

二、活动创新。

1、丰富的智能文化活动。

2、独特的品牌文化活动。

三、人心凝聚。

1、建立班级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

2、让文化建设成为每位学生的事情。

3、以学生为本。

第一节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宿舍、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为载体,从学习、生活细微入手,对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养成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教育手段。

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

2、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教育引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隐性教育为主。

3、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主。

3、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

三、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1、“两个着力点”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1)学籍管理。

2)学生宿舍管理。

2、“五个环节”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

1)奖惩评定过程(激励引导和规范告诫)

2)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理解节日蕴涵的教育意义,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3)学生出现困难时(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自强自立精神)

4)学生有意见和建议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

5)学生出现思想情绪时(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和抗挫能力)

3、“三关”

1)形势与政策教育关。

2)入学教育关。

3)毕业教育关。

第二节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入学教育。

一、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角色变化的需要。

1)校内角色发生变化:

2)社会角色发生变化。

3)自我角色发生变化。

2、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的需要。

1)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2)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3)生活范围发生变化。

3、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学习变化的需要。

1)学习任务发生变化。

2)学习内容发生变化。

3)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4、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交往变化的需要。

1)交往范围发生变化。

2)交往方式发生变化。

3)交往需求发生变化。

5、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管理变化的需要。

1)教学管理发生变化(学年制——学分制)

2)日常管理发生变化。

3)管理系统发生变化。

二、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爱校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的基础。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 新

导论辅导员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第一节辅导员角色定位概述。一 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我国现行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角色认知与实践多个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新问题,表现在 1 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者的角色存在理解偏差,2 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扮演存在困难,3 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培训方案

精品word文档值得 值得拥有。高校辅导员培训及开发设计方案。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辅导员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是深入贯彻落实 16号文件 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

高校辅导员培训方案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 教育,管理,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高校辅导员培训及开发设计方案。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