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培训教案

发布 2022-04-15 14:03:28 阅读 6084

消防培训教材。

主要内容:共3讲:

一、消防基础知识;

二、电气防火知识;

三、化学危险品防火。

其中各讲内容:

一、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与火灾;

第二节:燃烧与**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可燃物的燃烧特点;

第四节:燃烧产物及毒性;

第五节:几类灭火介质的灭火机理。

二、电气防火知识:

第一节:电气火灾发生的特点;

第二节:电气线路的火灾原因及防火措施;

第三节:电气线路的火灾预防;

第四节:常用电气设备的火灾原因及防火措施。

三、化学危险品防火:

第一节:概述(什么化学危险物品);

第二节:化学危险物品储存的消防安全;

第三节:石油库和加油站的防火防爆。

第四节:液化石油气库的防火防爆;

第五节:化学危险品公路运输的消防安全。

第一讲:消防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员对消防基础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懂得燃烧与火灾的定义、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几种常用灭火剂的灭火性能。

内容:重点掌握燃烧与火灾、**、典型的燃烧产物及其毒性以及几类灭火介质的灭火机理。

第一节:燃烧与火灾。

燃烧是一种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的放热发光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光和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化合反应,有分解反应。有的复杂物质燃烧,先是物质受热分解,然后发生氧化反应。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反应的结果,但是这种氧化反应速率不同,或成为燃烧,或成为一般氧化反应。近代燃烧理论认为,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阶段反应;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锁反应中间产物-游离基和原子。可见,燃烧是一种极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灾,需要全面地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便在掌握燃烧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破坏燃烧的基本条件,达到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为了更好地掌握灭火原理,首先应该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着火源(温度)。人们总是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但是,进一步研究表明,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无焰燃烧的基本条件是非常确切的。而对有焰燃烧,因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作中间体,因而燃烧三角形需增加一个坐标,形成“燃烧四面体”。因此燃烧的发生需要四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引火源)、未受抑制链式反应。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上讲,可燃物都是未达到其最高氧化状态的材料。一种特定的材料能否被进一步气体,决定于它的化学性质。

2)氧化剂: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

3)温度(引火源):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

4)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时,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链解作用,即他们在燃烧前会裂解称为更简单的分子。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等于燃烧的必然发生。在各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是: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可燃气体或蒸汽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一定的氧气含量,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一定的点火能源,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对于无焰燃烧,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就会发生。而对有焰燃烧,除以上三个条件外,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

以上论述的是燃烧所需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所谓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不致发生或不能持续。

三、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1、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棉、毛、麻等。

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氢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四、热传播的几种途径:

1、热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部分的过程。

2、热对流:热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3、热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热辐射是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主要的热传播方式。

五、灭火的基本原理。

1、灭火: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

2、灭火的基本原理: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一个化学过程。

3、冷却灭火:对于一般可燃物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反应终止。

4、窒息灭火:通过降低氧浓度,稀释氧浓度来灭火的方法。

5、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以及氧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终止。

6、化学抑制灭火:能够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者能够降低火焰中h、oh、o等自由基的浓度,燃烧机会终止。

第二节:燃烧与**的基本概念。

一、闪燃及闪点。

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

也就是说,液态可燃物表面会产生可燃蒸气,因态可燃物也因蒸发、升华或分解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这些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而形成可燃性气体,当遇明火时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火苗或闪光的现象。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的重要参数。

1、闪点的测定:闪点可用标准仪器测定。

2、液体的闪点:

3、固体的闪点:

4、闪点在消防建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闪点是生产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

2)、闪点是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

3)、以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为依据规定了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置等。

4)、以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为依据规定了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

二、燃点、自燃及自燃点。

1、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2、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3、可燃物自燃的机制。

1)、氧化发热:好煤、金属等;

2)、分解放热:如硝化棉等;

3)、聚合放热:指低分子单体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反应,释放出热量;

4)、吸附放热:因吸附空气中的氧而发生自燃。如:活性碳、还原铁。

5)、发酵放热:如稻草、树叶、玉米芯等;

6)、活性物质遇水:碱金属、碱土金属;

7)、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

三、**及**极限。

1、**: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使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可分为物理**和化学**。

物理**: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如蒸气锅炉、液化石油气瓶等。

化学**: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如炸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等。

2、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称为爆燃。

3、**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的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能使火焰传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下限(燃烧下限)。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能使火焰传播的最高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上限(燃烧上限)。

**下限为可燃气体分类:<10%的气体为甲类,≥10%的气体为乙类。

4、**极限的测量(略)

5、影响**极限的因素: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的含氧量、点火源等。

6、**极限的计算:根据闪点计算:l下=100(p闪/p总)。l下-液体蒸气的**下限,p闪-闪点温度条件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p总-混合气体总压力。

四、粉尘**:

1、粉尘**的条件:

1)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性的;

2)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表面积;

3)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

4)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2、影响粉尘**的因素。

1)颗粒的尺寸。

2)粉尘浓度。

3)空气的含水量。

4)含氧量。

5)可燃气体含量。

3、粉尘**的特点。

1)多次**。

2)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

3)与可燃气体**相比,粉尘**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第三节:可燃物的燃烧特点。

一、气体的燃烧特点。

1、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要象固体、液体那样需要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速度也快。

2、燃烧方式:

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从喷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

2)、预混燃烧(动力燃烧)-可燃气体与氧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体,被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这类燃烧往往造成**。

二、液体燃烧的特点。

1、特点: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

消防培训教案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教案。总纲。一 燃烧的概念及火灾的定义2 二 火灾的危害3 三 火灾的特征6 四 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8 五 如何扑救初 灾12 六 高层建筑火灾的疏散与逃生13 一 燃烧的概念及火灾的定义。一 燃烧的概念及必备条件 燃烧是一种发热 放光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后产生出与原来...

消防培训教案

消防培训材料。一 基本常识。1 广场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及性能。a 烟感 手报按钮 消火栓报警装置。作用 火灾报警,启动消防水泵。b 消防卷帘 防火墙。作用 隔离 阻挡火灾蔓延,形成防火分区。c 消防喷洒。作用 温度达到68度喷洒泡爆裂,喷水灭火。消防水幕 保护消防卷帘。d 消防通道 卷帘安全出口 疏...

消防培训授课教案

教师姓名聂丹丹 授课科目消防安全知识 逃生技能。年月日 第一节火灾的预防。一 什么是消防观念 消防意识和不安全心理行为。人们对消防工作性质 任务 规律 特点等综合观察 判断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观点和概念。它具有可变性,随着人们对消防事物认识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支配着人们的消防行为。人们对消防工作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