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新。华。
完。全。小。学。
雷永发。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科五年级班。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思品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我在希望中成长。
1.父母对我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
4、培养学生评价他任何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
难点: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积蓄情感,在享受中动情。
教师**《懂你》,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教师与学生交谈,有人说:“父母啊,无论走到**,我眼前总有你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完这个mtv,你有什么感受?
(2)**有句俗话:“父母之恩,水不能溺,或不能灭。”**了这个mtv,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大家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几年来父母与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诉说父母与我们之间无尽的爱。
板书:父母对我的希望。
(二)在交流中叙情。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学生汇报)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
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
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
5、下面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开具体描写。
(2)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把过程叙述完整。
(3)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写作中抒情。
1、学生开始写作。
2、教师巡视,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四)佳作欣赏。
学生互相点评。
(五)总结。
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因为你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再不会对爸爸、妈妈所作的一切无动于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最后,我们全体学生起立,一起唱一首歌——《母亲》,无论以后你干什么,都不要忘了父母对你的希望。
六、课后作业:
习作《父母对我的爱》。
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过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的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
3、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2、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父母的行为去理解他们对儿女所做的无私的奉献,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的获奖证书;
2、教师录制故事《揠苗助长》;
3、学生课前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
六、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新课。
导语以启示性的语言,对本课学习活动的主旨进行了了概括,重点揭示了促进孩子进步的前提是“父母的希望和孩子的愿望相一致”,那就是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使孩子们产生动力,不断进步;过分的希望和要求,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烦恼,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分析。
通过看图及文字分析,使学生了解父母在学习上、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给予的帮助,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自己知道,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如果自己坚持着去做,同样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3、联系实际讨论交流。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获奖证书,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分析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及付出的辛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⑴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愿意做县父母给予了支持、给予了巨大帮助的?
⑵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要做且父母作出了牺牲,促使自己成功的?
⑶在自己为取得成绩而努力的过程中,有没有父母“逼迫”的成分?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什么?当时自己是如何接受的?如果以后还有这种“逼迫”,自己会如何看待和接受?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对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对父母的理解及感谢的话语。
4、听故事明道理。
听录音故事《揠苗助长》,讨论“助长”这样目的和“揠苗”这种手段之间的矛盾。然后让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父母提出不符合实际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带来的烦恼。而且要认识哪些是真正的由“希望”带来的“烦恼”。
七、本课总结。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应该如此。让我们把爱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进步”与“烦恼”的问题,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恩情吧。
八、作业布置。
1、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并写上感谢父母的话语送给自己的父母,来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激之情。
2、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填写课本中的**并与同学交流。
第二单元我们的权利和责任。
4.我有上学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情况,并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2、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2、教学重点: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学习运用法律来保护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4、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揭题。
讲述刘玉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说说听后感,激发学生。
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从而揭题——《我有上学的权利》
(二)讲授新知。
1、看图说一说,了解导致儿童失学的其他原因。
2、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
法制小天地:
(1)学生自由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的相关规定。
(2)法律知识竞赛。
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九年)
②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③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接受并 。(按时入学)(完成义务教育)
④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⑤未成年人是指的公民。(未满十八周岁)
3、大家说法。
图一:在一个小饭馆里,吃饭的客人特别多,一个小女孩和妈妈正忙着给客人端菜,小女孩说:“妈妈,我想接着读初中?”妈妈说:“女孩子小学毕业就可以了,还是帮我赚钱吧!”
图二:一个工厂门口粘贴招收启事,父亲让孩子去打工赚钱,父亲说:“老板,我家的孩子可以来这里干活吗?
|”老板说:“行,不过他人小,一个月我只给两百元。”小孩哭着说:
“爸爸,我才十三岁,我想读书。”
(1)小组讨论:这些大人做得对吗?为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己的看法。)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备课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的选取,在完整 准确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拓展,以使学生在某一主题学习中,能从多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或者在现有生活范围内,能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二 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 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试题
1 是中华民族的祖先。2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己被别人肯定。我们自己渴望得到赞扬,那就不要忽略 3 在别人需要时帮别人一把。4 中国第一长河是长江,它全长是 千米。a 6300 b 5500 5 孟子的母亲多次搬家是因为什么?1 在班级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享有 权和 权。不过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试卷
2013 2014学年上学期小学五年级。期中检测品德与社会试卷。制卷人核查领导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一句的话,一个的微笑,一声的喝彩,一个的眼神,都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力量。2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小事,但是有时在这些小事面前如果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失去的可能就是人的和。3 爱惜衣裳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