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l—3题。
网络文学:什么才是人们该关注的。
潘凯雄。从社会整体有关网络文学的关注中我获取的最大量信息概括起来或可用如下两字而蔽。
之。第一个字谓之为“量”。具体点说就是数量多、体量大、点击量高、吸金量强。数量多指的是网络文学的作品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网络文学签约作者数量超过百万,每。
年上传作品的数量也接近一百万部。体量大指的是网络文学单个作品的体量动辄三四部五六部者甚多。点击量高指的是某部网络文学作品获得数以百千万的点击量都并非天方夜谭。
至于吸金量强则是说网络作家的“造富能力”好生了得。
第二个字谓之为“体”。具体地说就是各家都在力图为网络文学定性,试图回答网络文。
学的本体是什么?概括起来大体上亦不外乎如下四说:一日传统文学之类型说,即网络文学无非就是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且多为玄幻、武侠、言情和戏说历史等四类;二日非文学说,即网络文学多芜杂,压根儿还谈不上是文学;三日互渗说,即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
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渗透;四日另起炉灶说,即传统文学的那套话语已无力诠释网络文学,因而需要新建另一套话语体系方能言说。
这一“量”一“体”,前者说的都是网络文学现阶段最外观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与文学本身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业内人士都知道,文学产量的多少与质的优劣从来就没有必然的。
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这些个量与文学自身的价值本身是毫无关系的。而所谓“体”尽管试图。
是在评析网络文学的文学特色,但这样的评析也着实皮毛了些。比如说它是类型文学这不算错,但类型文学本身同样也有优劣之别。比如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渗透,这话也几乎等于没说,只要是文学,又有哪一种能够与文学传统截然不同呢?
再比如说网络文学需要另一套话语体系方能言说,那到底又是一套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呢?究竟是文学的还是其他的则一概语焉不详。至于认为网络文学压根儿还算不上文学则是从根本上将其拒之于文学之门外,这样固然简单,但恐怕也会因其简单而不成为一个办法。
由此看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一方面,所谓网络文学的写作在互联网上闹腾得风生水起、热闹得很;另一方面,人们对它的关注与评价则基本上还都是停留在最外围、最皮毛的层面。如果我们对网络文学的关注持续停留在这样的外部与浅层,那不是一种无。
能的表现就是学风的浮躁。
那么网络文学什么才是人们真正该关注的?答案只能是回到文学自身,回到文学写作的内部,就作品说作品就写作说写作。离开了对作品的阅读,对网络文学的任何关注与评说都是苍白的、虚无的和想当然的。
其实与传统文学一样,对文学的任何关注,无论是传统还是网络,不读作品就没有发言权。
(节选自《文汇报》,2024年7月12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网络文学的论述中,属于本文所论“人们该关注的”是( )
a.网络文学自身的价值、特色、写作规律植根于对网络文学作品阅读的关注和评说中。
b.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签约作者数量超过百万,每年上传作品的数量也接近一百万部。
c.网络文学单个作品动辄三四部五六部者甚多,有的甚至能够获得数以百千万的点击。
量。d.网络文学就是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多为玄幻、武侠、言情和戏说历史等四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海量的数字无非只是在提供一个客观的现实,它并没有触及其价值判断。
和文学分析。
b.将“量”作为网络文学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暴露出了论者对文学的无知和显性指标的崇拜。
c.“另起炉灶说”认为传统文学话语体系是无力的.网络文学应该新建另一套有力的话语体系。
d.既不能将网络文学简单地归入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也不能将其简单化地拒之于文学之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的基本现状是,其写作在互联网上很活跃、很热闹,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
评价却很肤浅。
b.由于缺少实实在在的阅读,社会整体对网络文学的关注还仅停留在“量”和“体”的外部和浅层。
c.网络文学尽管具有数量多、体量大、点击量高、吸金量强的特点,但这并不能证明其自身的价值。
d.不读作品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只要改变浮躁的学风,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就能深入到。
其内部和深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
尚文并奇二生,日:“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举于乡。
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
逢圣作色日:“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
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日:“误,借衔陋习耳。
”忠贤睇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
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一盛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沈澜动容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
逢圣反其衣日:“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
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日:“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
”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
”觉而异之, 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熊廷弼少同里闻,而不相能能:亲善。
b.意逢圣且沮之沮之沮泄露。
c.子第去,毋忧我第:只管。
d.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视:守护。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沈澜动容焉,b.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沈澜动容焉/
c.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浼澜动容焉/
d.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汰澜动容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逢圣少有文才,声名远播。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后来殿试考中第。
二名,以致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竞误传出自他之手。
b.贺逢圣公私分明,立场坚定。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尽释前嫌,起草奏章为主帅熊。
廷弼鸣冤;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严于律己,清廉沉静。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皇上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d.贺逢圣处险临难,宁死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逢圣作色日:“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
2)觉而异之,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臼,面如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9题。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揉破**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麓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的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
8.词的上半阕是怎样来表现桂花的?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麓生”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结。
合内容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在《论语》中阐发“学思结合”之理的名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描绘了琵琶女弹奏的**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3)柳永在《雨霖铃》中想象今宵旅途况味的名句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
三、四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出题 全组成员审题 全组成员时间 2011 10 24 主任签字 卷 共36分 一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 潜能 虔诚祷告杳然 纷至沓来予取予求 予人口实。b 牛腩 赧然一笑盲从 病入膏肓半身不遂 犯罪未遂。c 针灸 赳赳武夫篡权 编纂词典妄自菲薄...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
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第i卷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 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2 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3 事前有周密的计划 部署,遇...
2024年高考模拟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
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2008年高考模拟试题测试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个曾经濒临破产的公司,如今不仅向国家交纳了500多万元税金,而且已经还清了银行的贷款。b 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让领导满意呢?从 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的。c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