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历史热点专题 新

发布 2022-03-25 14:00:28 阅读 4653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本专题重点掌握重要朝代:秦、汉、三国、隋、唐、元、明、清。

主要掌握重点朝代在维护国家统一上采取的措施及成就(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边疆的管辖、港澳台问题),侧重民族关系和对边疆的管辖等。

秦朝。秦王扫六合”(指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

秦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西安)。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统一的意义:①秦朝灭六国,实现历史上首次大统一。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促进了历史发展。

秦朝政治制度:为加强封建制度,秦朝创立了一套君主**主义**集权制度。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掌管全**政大权。

②**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③地方推行郡县制。秦朝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加强**集权):①政治上:建立封建**主义**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③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④思想上:“焚书坑儒”。

⑤军事上:击匈奴,筑长城(蒙恬,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修灵渠。

秦朝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措施:**集权制度的确立;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等。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措施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灭六国,开创统一局面,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制的封建国家。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③创立封建**主义**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④筑长城、修灵渠。

秦始皇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灭六国,统一中国。秦王嬴政(秦始皇)用人方面的长处: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任人为能。

评价秦始皇:是一个对历史有深远影响的人物,①秦始皇灭六国,首次统一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制的封建国家。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创立封建**主义**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在位时,刑法残酷,焚书坑儒。

大一统的汉朝。

汉朝的盛世局面:①文景之治;②汉武帝的大一统;③光武中兴。

文景之治:①措施: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③文景之治的影响: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1)治国方针:①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②重视发展农业;③轻徭薄赋。

(2)目的:加强**集权。(3)措施:

①政治上:为加强**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集权)。②经济上: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③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④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⑤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⑥外交上,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4)影响:

汉武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用人措施:①下令各郡县推举人才,亲自出题考核。②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如:

卫青、董仲舒、张骞、主父偃。汉武帝时的成就:史学成就,司马迁编成《史记》;外交成就,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在西汉时期。张骞为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张骞,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作用:架起了东西方友谊和文明的桥梁,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优秀品质:不辱使命,吃苦耐劳,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坚定的信念等。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陕西)通过河西走廊(甘肃)、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启示、感想: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光明之路;开放促进发展,封闭走向落后;我国劳动人民对促进中外友好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时为民族交往做出贡献的有: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昭君出塞——西汉的和亲政策(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定都洛阳。刘秀是光武帝,襄阳枣阳人。

光武中兴: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惩处**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到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明帝时的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疏通黄河)。东汉南阳的太守杜诗发明水排,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的耕犁安装了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思想上和用人方面措施的相似之处:①政治上:都加强**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②经济上,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汉武帝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③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④军事上:都抗击匈奴。

⑤用人方面:都重用人才。秦始皇任人为能,不拘一格,广招人才。

汉武帝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秦始皇、汉武帝的共同贡献:他们的治国措施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国鼎立。200年,官渡之战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大败袁绍。

原因:袁绍骄傲轻敌,拒绝采纳谋士建议;曹操善于用人,积极采纳谋士建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招贤纳士,积极采纳谋士建议,善于用人;军事上,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诸葛亮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经诸葛亮、周瑜等说服,孙权同意联合抗曹,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战斗力下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赤壁之战中的历史典故: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一句话概括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标志是魏、蜀、吴三国政权的建立)。魏国实力最强,蜀汉实力最弱。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三国时,吴国的孙权派卫温及其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杜甫称赞诸葛亮(蜀汉名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讲的是诸葛亮凭借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与襄阳有关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

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招贤纳士,积极采纳谋士建议,善于用人;军事上,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繁荣开放的唐朝。

唐朝是一个开放与繁荣的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今天居住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仍然称自己为唐人。唐朝的两个盛世局面:

①“贞观之治”――唐太宗;②开元盛世(唐朝的全盛世期)――唐玄宗。

贞观之治: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方针、政策、原因):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政,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政治上:

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③用人措施:善用贤才、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④思想文化: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发展科举。⑤民族关系: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入吐蕃。

⑥对外关系: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民贵君轻,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推动社会进步、朝代更迭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是王朝兴亡的决定性力量,要以民为本,注重民生。

为此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轻徭薄赋、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唐太宗身边的名臣:

“房谋杜断”:指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唐玄宗治国措施:①任用贤才(熟悉吏治和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励精为治;②提倡节俭;③重视发展生产;④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太宗、唐玄宗、汉武帝在重视地方吏治方面的措施分别是: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唐玄宗把**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汉武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①任用贤才②提倡节俭③重视发展生产和地方吏治。

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相似之处:①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善用人才。③注意节俭。④重视地方吏治。⑤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①农业工具有很大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②手工业发达。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珍品.③商业繁荣,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唐朝选拔官吏的制度沿用隋朝科举制。(1)隋朝创立科举制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科举制完善在唐朝,①唐朝考试科目较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②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殿试、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巩固了统治。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4)科举制在清朝末年被废除。

2024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二 4 中美关系。1 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第一次略 第二次 1856年10月 1860年10月,英法为 美 俄为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2 1922年,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3 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 二战结束后的扶...

2024年历史中考八大热点专题

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训练1 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 科技 的使用开始于。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3 2009 河南 经 三字经 中 赢。a.东汉 三国 b.西汉 东汉 c.秦 西汉 三国 西晋 4 2009 a d 5 2010 青岛 接受同革内容的是 a 说汉语 c 改汉姓 ...

2024年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二 两次世界大战和中日关系。1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 根本原因 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 2 其他重要原因 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