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华保送生自主招生笔试题

发布 2022-03-20 15:22:28 阅读 5201

本试卷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和必要的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上。另有5分奖励分,如个别题目表现特别出色,可酌情在满分基础上额外加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10分)

1、“筚路蓝缕,以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 (

a.起 b.乞 c.启。

2、夕阳西下,暮色沉沉, 的林海,发生了阵阵的松涛声。

a.苍茫 b.苍莽 c.沧茫。

3、工厂抓生产,既要注意 ,也要讲究质量,二者不可偏废。

a.功效 b.工率 c.工效。

4、他的心术,你们难道不知?自古道:“吉人自有天 。”任他怎么做去,我只是不管。(

a.相 b.像 c.象。

5、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a.安静 b.清静 c.清净。

6、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a.披露 b.曝露 c.透露。

7、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 。

a.侃侃而谈 b.夸夸其谈 c.滔滔不绝。

8、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 (

a.牟取 b.谋取 c.缪取。

9、 2023年12月29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1、“微博”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不少名人都纷纷选择通过“微博”这一方式和自己的粉丝互动,或者发表自己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看法或意见。与此同时,“微博”还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语录,为网民所津津乐道。部分门户**还开展了“微博**大赛”。

请以“物价”为主题,写一则微博,要求凸显个性,令人回味,并引用或化用一句古诗文,不多于。

三、文言文翻译(20分)

——汉·贾谊《新书·威不信》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填空、对话与兴味。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即“第二文本”而存在。由此可见,“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

(一)填空、对话。

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指出,在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现象中的语词一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音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至于思想观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蕴含,更是混沌朦胧的,因此,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正是在此基础上,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进而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

与之相近,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hans-ceorge gadamer,1900-)也早已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的。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伽达默尔还指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取决于一次对话,而是取决于无限的对话。

因为文本属于无限绵延着的历史,历史不断,对话便永在绵延之中。因此,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不确定的,变动不居的。一段文本或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的发现永远没有止境,是一个与历史本身相同的无限过程。

所以,伽达默尔强调艺术作品是“开放”的,流动的,随着不同读者的参与对话,同一文本必会生出无数不同的“第二文本”。

(二)兴味。

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兴味”,实际也已包含着与英加登的“填空”、伊瑟尔“召唤结构”、伽达默尔的“对话”相近的见解。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按宋人朱熹的解释,即为“感发志意”,也就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体味诗中的意蕴。南北朝时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进而提出了“滋味说”。

钟嵘所谓“滋味”,主要是指当时的五言诗言简意丰,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特征。唐人司空图亦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就是说,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中国古代文论中诸如此类的“兴味”之说,与西方现代文论中的“填空”“召唤结构”“对话”等见解,显然有着相通之处。

实际上,不论英加登的“填空”说、伊瑟尔“召唤结构”说,还是伽达默尔的“对话”说,以及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从文学作品本身而言,造成这种方式和特征的根本原因是:第一,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读者看到的文学作品只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而不是可以直接构成审美对象的物质形态的形体、色彩、线条之类。

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而这种“还原”过程必会伴随读者的再创造因素。第二,与其他科学著作相比,文学作品主要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可能像科学著作那样准确、严密和清晰。因此,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字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这诗句看起来虽是形象可感的,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文字符号难以尽述的无数“空白”:园中究竟是怎样的春色?

枝头盛开着多少杏花?花儿开到怎样的程度?园墙用什么建成?

有着怎样的高度?以及诗句中包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着怎样的审美意义?

……所有这些,都必须经由读者自己去“填空”,去“对话”,去“兴味”。

13、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第二文本、填空、对话。(6分)

14、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现代文论的见解有何相通之处?为什么?请用不多于90字的语言对这两个问题加以表述。(6分)

15、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联系你阅读过的文学名著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分)

五、作文题(提供两个作文题,选择其一,30分)

第一个题:挤公交车时我们常遇到一种有趣的现象,挤上车前,我们总是大喊大叫着让我们上车,大家往里面挪一挪,里面还有地儿。当大家挤上车后,我们又开始讨厌别人再挤上来,极不情愿地挪动位置。

社会上这类现象很普遍,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

第二个题:近年来,我国教育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但是,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狼爸”萧百佑奉行的是“父母是皇帝,儿女是臣民”“孩子做错事就要打”,他给孩子从小定家规:

不许看电视、不许上网、不许参加课外活动……在他的指导下,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北大。

面对这种情况,你一定想说些什么,请以“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文体自选。

参***:一、cbcab babab

二、【参考范例】以前,人民币上起先有五十六个民族,再后来,是四大领袖,再后来,就只有毛爷爷屹立不倒了。同样的一张纸币,从能供56人花销到只能支撑一个人的生活,毛爷爷只能“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泪下”啊!(要求或幽默,或深刻,引用得到,意义表达清晰。

)三、翻译大义:古代的正统大义是,东西南北只要是舟车能够到达、人迹所至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然后才能称天子;德行深厚,恩泽广泛,然后可以称帝;有美德更好的时候,可以称皇。现在主上的称号十分美好,然而(恩泽威严等)实际上不出长城。

他们(指匈奴)不仅仅是不服从您的统治,而且大不敬。边境和中原之地常不安宁,(匈奴)就像伏虎,见机而动,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以前高帝起于平民百姓而震服九州,现在陛下执掌九州却不能震服匈奴,私下里认为陛下不足,而且形势有十分逆反的现象。

天子,天下的首脑,是什么?是上位之人。蛮夷,是天下的足,是什么?

是下位之人。征令蛮夷,是主上的行为;供贡天子,是臣下的礼仪。足现在反而位居上位,首只能居于下位,是颠倒的形势。

天下的形势颠倒。却不能治理,称得上国家有人吗?德行可阻向远方施行,威严可以向远方施展,舟车能够到的地方,意图可以实现,而现在只能管制数百里的地方切威严命令不能使人信服,真是使**涕啊。

四、13、第二文本:通过不同的读者与文本“对话”,得到文本的再解读意义。

填空: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发挥再创造的才能,对文本的最终完成。

对话: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

原因:第一,文学作品只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

第二,文学作品主要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15、答案要点:作品如果能不仅仅是传统四大名著,得分可以高一点儿,各位同学要注意创新,体现自我个性与知识涵养。

鼓励持反对意见的观点,但也必须充分、可信服,要能够自圆其说。

2023年清华保送生自主招生笔试题

一 语言基础知识 10分 1 筚路蓝缕,以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a.起b.乞c 启。2 夕阳西下,暮色沉沉,的林海,发生了阵阵的松涛声。a.苍茫b.苍莽c 沧茫。3 工厂抓生产,既要注意,也要讲究质量,二者不可偏废。a.功效b.工率c 工效。4 他的心...

2023年清华保送生自主招生笔试题

2012年清华保送生自主招生笔试题 a卷 s 科目 语文考试时间 2011年12月17日 hi k ce s ih pi 5y yi.t th kj 本试卷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和必要的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上。另有5分奖励分,如个别题目表现特别出色,可酌情在满分基础上额外加分。nfru d 7 84l...

2023年清华保送生自主招生笔试题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0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 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a 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 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 语言文字运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