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移动营销行业分析报告 经典版

发布 2022-03-19 04:40:28 阅读 7580

2023年移动营销行业。

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23年4月。

目录。一、中国移动营销渗透率为5%,具提升空间2二、频繁并购带动行业集中度快速上行4三、社交化、移动化风头正劲9

四、中国移动营销产业:小市值、并购驱动101、实益达11

一、中国移动营销渗透率为5%,具提升空间。

无论是数字营销还是移动营销,其本质都是广告主为追随消费者注意力的转移,将广告投放由线下迁移至线上,由pc端迁移至移动端。groupm(隶属于wpp(wppln),为全球最大的4a公司,2023年,groupm全球媒介承揽额735亿美元,占全球**公司承揽额的327%)数据显示广告主投放节奏与经济增速呈现较强的相关性。根据groupm的数据,2023年中国广告支出为880亿美元,占同期gdp的088%(同期美国为103%),并预估2023年和2023年中国广告支出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0%和65%。

将视线聚焦至数字广告,emarketer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广告(不含移动)和移动广告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对应中国移动广告的渗透率为5%(同期美国为11%),考量中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渗透率(数据来自garner),我们认为移动广告渗透率提升具备现实基础。

渠道调研显示,目前中国移动广告的需求是非常强劲的,特别来自中小广告主端,该等广告主有拥抱新**的诉求,但普遍规模较小(成为百年老店为小概率事件,因此较为重视短期投资的收回,更为关心效果,而非品牌,天生适合移动端),缺乏广。

告创意和策划的能力,需要依赖外部资源(如**商)实现广告的成功投放。如果缺乏能够理顺产业链参与各方利益的商业模式,将导致该等需求被压制。我们对中国领先的移动广告投放平台——腾讯(0700 hk)广点通的了解显示,即便是业内普遍评价极高的广点通,其广告主留存率也不高,原因是多方面,①腾讯的生态圈战略,而非将广告作为营收的主要**;②“2c”模式下产品思维根深蒂固,重产品轻渠道(广告业务为“2b”),**商激励不足;③技术瓶颈等。

结果是,广点通广告收入和facebook(fbus)的营收也不在同一数量级,目前广点通广告收入仅约为facebook的信息流(facebook newsfeed)广告的2%。

商业模式创新的力量是惊人的,facebook的信息流广告引爆了美国移动广告的需求,受此带动,美国移动广告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10至2023年美国移动广告支出的复合增长率达1136%,遥遥打败贵为新兴市场的中国(2012至2023年中国移动广告支出的复合增长率为774%)。腾讯在9月推出了“智慧推”(类似广点通的产品),该产品的**商返点比广点通体系有数倍提升空间,这将极大提升**商的积极性,我们认为这将有助于部分释放潜在的移动广告需求。

二、频繁并购带动行业集中度快速上行。

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络,并购在数字营销行业十分频繁,我们认为这有行业现实基础。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以bat为主导,其流量合计约占七成,且数据均不对外开放,因此难以形成除bat之外的巨头,更多的机会出现在细分市场和垂直领域。数字营销的核心之一是“精准”,如果定位细分市场,则需要较少的标签就能把客户分类,完成定向,对数据量的要求级数降低,这是细分市场领导者能出挑的重要原因。

该等格局下,体量不大的标的是充沛的,上市公司无论是出于规模壁垒还是市值考量,都有动力进行频繁并购。

类比中美数字广告行业占比发现,中国网络服务(游戏和工具类app为主)占比较高。对腾讯的调研亦显示,广点通约五成收入来自游戏和工具类app,与品牌类广告主相比,这类广告主的累积投放效用不强,游戏和工具**后,后续累计投放的必要性就降低了,不像品牌类讲究持续投放构筑品牌忠诚度。因此,随品牌类广告主逐渐向数字端特别是移动端倾斜,行业生态将更为改善。

此外中国的金融服务类广告主投放占比明显偏低,我们对(biduus)的调研显示,现在p2p行业数字广告的增长势。

头极为强劲。上市公司等如果加强对该等高潜质标的的布局力度,将为业绩高增长打下基础。

三、社交化、移动化风头正劲。

从东半球到西半球,社交软件已成为移动端最受欢迎的app,过去几年,见证了微信在中国,line在日本,kakaotalk在韩国,以及facebook和whatsapp(2023年2月被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在西半球等成为移动社交app的领导者。

这几个全球超级app累积的mau已达39亿人,同期全球智能手机用户为25亿人,即表示平均单个智能手机用户使用16个社交软件。

时至今日,即便经历了前期的爆发性增长,用户由pc端向移动端迁徙的趋势仍在延续。qq的数据显示,2q15,qq的pc端和移动端的maus的环比增速分别为-6%和4%,3q15则分别为2%和2%;facebook用户向移动端迁徙的趋势更为明显,2q15,facebook的pc端和和移动端的maus的环比增速分别为-6%和5%,3q15则分别为-14%和6%。

概括而言,这些超级app基本有移动广告、数字内容(含游戏)、电子商务、o2o和金融服务几个主要的流量变现方式。目前大部分app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或者游戏,在金融服务和o2o等还几乎是空白,有些已经开始尝试,如腾讯和京东(jdus)的合作。

arpu值是衡量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看到,即便以在中国极为成功的qq和微信而言,移动广告商业化仍有极大提升空间,%和1%,电子商务和o2o领域则基本是空白。kaokao(腾讯为第一大股东)在流量变现领域是佼佼者,2023年其综合arpu值为256美元,为同期facebook的28倍,移动qq的41倍,微信的56倍。

我们认为移动端流量变现(无论是广告、金融服务还是o2o等)的关键点在于理解用户的意图和识别位臵。意图决定了用户的诉求偏好,例如:经常在微信与朋友交换护肤品心得的用户,可定位为美妆品牌的目标客户;经常分享海外旅行**、攻略或高尔夫等较为高端的可选消费,可定向推送奢侈品。

识别用户的基础位臵,是定位用户arpu潜力的重要一步,位于中国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微信用户,与身处海外的用户,其消费选择和习惯会有较大不同。

我们简单以facebook的信息流广告变现来说明,移动端广告流量变现的核心驱动因素,分别是,(1)流量,即mau;(2)参与度,更长的停留时间能加载更多的场景和对话,意味着更多的广告展示量;(3)广告**,数字时代,广告**的决定因素日益复杂,是否能够“精准”识别用户是决定数字广告**的重要因素。有米资料显示,通过精准定向,点击率明显提升,这明显提高了广告主的roi,即意味着广告主愿意为该等广告位支付更**格。

说明:数据为假设值,经过四舍五入。

四、中国移动营销产业:小市值、并购驱动。

简而言之,移动营销产业链可分为:①上游:广告主;②广告(交易)平台,构建平台的方式有多种,如dsp对接ssp或ad exchange等;③下游:

**,广告主与下游的对接也可通过**。其中又有多种合作方式,基本上头部客户对接头部流量,甚至绕过平台方,如宝洁(pgus)年广告预算20-30亿美金,有能力自建dsp体系,groupm(全球最大的4a公司)建立了xaxis(全球最大程序化数字**平台)等。

产业中公司基本遵循两种发展模式,可概括为:类4a全案**型和技术&数据驱动型(程序化购买)。我们认为中期来看,类4a全案**型为主流,如明家科技(300242ch,**)和利欧股份(002131ch,未评级)等;技术&数据驱动型的典型例子来自bat,如阿里巴巴(baba us)旗下的易传媒(adchina)以及腾讯广点通。

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头部客户对应头部流量,中小广告主对应次头部和长尾,由于头部客户和头部流量隐藏于大型广告主和大型**内部,无法拆分出来作为单独的(移动)数字广告标的来投资。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时下大部分标的都是由**转型或由网盟转型而来的类4a全案**(移动)数字营销标的,且并购案例层出不穷。这是有产业深层次原因的,渠道调研表明,中小广告的痛点在于,缺乏创意和策划能力,其需求是对广告投放一站式的服务,这就决定了服务他们的商业模式应是以全案为主,而中国约七成的流量属于bat(这些大部分是头部流量),由于数据的数量和品质的限制(长尾流量的价值低,且品质不稳定),决定了在bat以外很难形成大型的数字**平台,但在细分市场和垂直领域是有领导者可以出现的,因为细分市场用户具备一定同质性(如都是学生,都是游戏爱好者等)仅需较少的用户标签就可完成定位,对数据量的要求明显降低。

因此企业要想做全(上下游并购),或做大(横向并购),一定是以并购来驱动。

我们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数字营销行业仍然是以并购推动行业向前发展,这个阶段也是该领域资本市场的盛宴。

综上,我们的选股思路是:小市值(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并购标的,因为细分市场、垂直领域的标的是充沛的,且市值弹性大),并购驱动型(一次并购只是开始,需补全版图,才能给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为首选股。特别关注移动端的机会,因为移动端可以捕捉用户的位臵,全方位获得用户数据标签,流量变现模式更为丰富,潜在arpu值上行空间大。

1、实益达。

公司简介:成立于2023年,2023年6月在深证**交易所中小板上市,主营业务为ems及led照明。由于原业务行业空间有限,2023年开始切入互联网营销。

2023年5月投资移动数字营销服务广州讯友数码,2023年7月并购顺为、奇思和利宣三家数字营销公司。公司将持续并购企业级互联网数字营销服务公司,实现外延式增长。并通过并购切入到企业级营销服务市场,为下一步向crm、**客服和整合效果营销等企业级saas服务延伸奠定基础。

传统业务下一步将实现资产**化。

股权结构:2023年并购重组前,乔昕与陈亚妹夫妇合计持有公司5904%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后,乔昕与陈亚妹合计持有5051%股权,其中大股东出资2亿元与管理层共同认购配套募资,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2023年移动营销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1月。目录。一 行业主管部门 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41 行业主管部门 4 1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4 2 工业与信息化部 4 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5 4 文化部 5 2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7 3 行业产业政策 7 1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72 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

2023年移动营销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移动营销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 中国移动营销渗透率为5 具提升空间2二 频繁并购带动行业集中度快速上行4三 社交化 移动化风头正劲9 四 中国移动营销产业 小市值 并购驱动101 实益达11 一 中国移动营销渗透率为5 具提升空间。无...

2023年营销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月。目录。一 营销行业 大空间带来广阔机遇,价值重塑成就内容为王 41 营销行业市场整体情况 4 1 我国广告行业市场概况 4 2 我国公关行业概况 5 2 行业发展要素 人才是核心要素,产业链的完整布局至关重要 63 内容为王,创意占据价值链顶端 7 1 时代与传播变局促动内容营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