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进入圈子时代

发布 2022-03-12 07:33:28 阅读 2375

个人与圈子的距离。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要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有时候却以归属某个团队为荣?

因为人的行为都是围绕自我服务意识展开的。自我服务意识简单说就是给自己找自信,而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惜泯灭理性判断,为自己的弱点找客观的借口(比如常说“其实在那种情景下大家都会这样做的”),为优点夸大其词,这就是“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多数穷人被问到贫穷的原因时,他们总归罪于经济不景气、社会阶层特权等多种客观理由,以证明自己和多数人一样,为自我开脱(愿意归队);而多数富人被问到富裕的原因时,多半会信心十足地说是自己能力和努力的结果,即便谈及客观环境,也是反衬自己的能力,进而表现出优于常人的特点(不愿意归队)。

很明显,穷人在用“虚假普遍性”来掩盖自己的无能,富人在用“虚假独特性”来夸大自己的能力,本质上他们都是极力的自我维护者。

明白了人的自我维护心理,也就明白了个人与组织的微妙关系。

通常当个体安全感较高的情况下,会凸显自己的差异面来体现自身价值;当个体感到安全感不足的前提下,会展示归属性来隐藏自己。

举个例子,儿童常常会干出些父母反对的事情,以凸显独特性,但这是居于家庭安全的基础上的。假如父母要把孩子赶出家庭来吓唬孩子,孩子就会抛弃掉自己的独特性,转而扑向父母怀抱用温情来诉求自己的家庭团队属性。

“文革”期间,国人不分男女老幼清一色地穿戴绿色军装、武装皮带,大家可以把自己隐匿在这张绿皮的防护罩中,而隐匿是最好的去个性化的逃避方式,因为你的一切行为看起来更像是团体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所以,大家哪怕是杀人放火,每个个体还浑然不觉,因为他们觉得不是自己的意志,而是团体的意志。假设军队的着装都个性化,断然是不会有纪律性和杀伤力的。

现在,安全的环境更容易滋养个性的生长,像服装这样的行业就被个性化演绎得频繁而精彩。

我只生产黑t车。

老福特曾经讲过:无论你需要什么车,我只生产黑t车!

在那个汽车刚刚批量生产的年代,拥有一辆福特黑t车成了中产阶级的标准,所以福特车不能有太多款式,否则大家就没有了参照的标准。

驻守在过去的成功里,是一定会失败的。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有车一族”的团体认同感已经没有那么强了,人们不再担忧自己是否属于“有车一族”的身份,而人们在满足了安全感之后,一定会凸显自己的独特性。通用正是抓住了这一重要历史转机,一举超越福特,成为汽车业的霸主。

与其说通用汽车做得好,倒不如说它更懂得社会的潮流发展,于是你才看到通用旗下的凯迪拉克、雪佛兰、别克、欧宝等等如此多品牌以及形形色色的款式。这时你会明白,做汽车在本质上更像是做服装。

这一特点在国内汽车行业也很明显。曾经一度保持销量冠军的捷达,也逐步被肢解。人们不再满足于拥有一辆汽车的基本属性,在这个基本满足上更要凸显自己的个性。

于是你看到了市场上精彩纷呈的不同汽车款式,即便同品牌同款车,也会每隔一两年就要升级换代。

甚至人们也不会再满足于把车开够15年了,而是开个两三年就换车。这种更个性化的汽车消费,使得那些“车本位”主义者吃了大亏,本来车品质是朝着15年甚至更久的目标打造的,哪知道现在的车开不了3年就被“抛弃”了。所以品质车型更多被作为出租车来卖了,而一旦出租车这种更普遍性和低个性商品被运用普及,车的个性价值就荡然无存。

以至于开捷达就成了“土鳖”的代称。尽管捷达还在通过强调“理性选择”来掩盖这种落伍。

捷达没有错,只是时代变了,环境变了。那时是对的,现在却极可能是错的。当人们不再以拥有私家车为荣,而是以某种个性为荣时,人们的需求就转化为张扬个性。

奔驰也不再满足于打造高端轿车的定位了,而是像别克一样开发出不同性能的车款。“车本位”的德国制造思路在标准化的社会环境中非常有价值,而在一个开放个性化的社会环境中却可能落伍了!

通常,一个民主开放的市场环境内,一定是个性化需求的市场,人们无所顾忌地满足自己的喜好;相反,一个政治环境压抑的国度,人们除了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外,更多的是在意周围人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会不会尴尬?周围的人会不会说长道短?这是亚洲消费者尤其关注的。

在欧美的广告诉求方式里,可以夸张地表现产品的卖点,而这种个性化方式却常常令亚洲的消费者感到莫名其妙。相反,亚洲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的是与家人或朋友其乐融融的分享场面。

在国内,一线市场已经呈现多元化的表现,而二线之下的市场,更多的是一元化的市场形态——几乎不约而同地作出同样的选择,审美高度一致。

造成。三、四线市场消费者从众行为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由于见识的局限性,人们害怕贸然决策,于是消费者采取从众购买,避免自己尴尬。

第二是在经济条件有限的前提下,购买无法随意,干脆“人家咋样咱咋样”,随大流总会少犯错!

这种基于安全因素的购买决策,最终使得消费者采取了从众的购买方式。

国内很多企业对。

营销。的思考上,更多停留在“推销”层面,普遍认为卓越的产品加上有力的推广就能达到目标。他们忘了消费者购买的是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除了直接的产品性能感受外,还有消费者对自己所处状态的肯定,以及周围人看待的眼光。

在哪个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是想“出位”一点?而在哪个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更愿意“随大流”一点呢?这点恐怕营销人很少想到,却是营销界长久以来最需要研究的课题。

小圈子时代来临。

服装无疑是最能体现个性的行业。只要你没有因为裸奔或伤风败俗而影响到自身安全,就可以大胆选择服装风格。大家非常避讳“撞衫”,是服装极端个性化的最佳表现。

在服装上,没有人愿意跟哪个团体接近,哪怕这个团体只是几个人。服装领域几乎成了竞相“脱离团体”的消费。

据统计,国际上很少有**品牌能拥有5%的市场份额,这在其他领域是很少见的,一般来说,一个行业成熟后会呈现寡头垄断局面。而服装市场尤其是**,则清晰呈现出了“碎片化”趋势。

当然,这种脱离群体的现象也是相对的,个体不可能无限地脱离群体。即便像哥伦布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在西航时也对自己的选择犯嘀咕。这时他最需要的一个知己的声音站出来告诉他,你的选择是没错的,而他和这个知己就成了小群体。

个体最理想的状态不是隐匿于大群体,也不是远远地偏离大群体,而是找到小群体。

“有车一族”已经成了大群体,“马六党”和“宝马会”才是人们向往的小群体。而“哈雷太子”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群体锁定在小圈子里。如果满街都是哈雷机车,哈雷太子们也就不再会引以为傲了。

在民主开放的社会,小圈子更有价值。有些品牌经营者甚至为了小圈子的价值,不惜赶走那些不符合标准者。

李维斯为了维持自己的“门风”,保持自己圈子的纯粹,曾做广告挖苦那些大腹便便的中年人穿着李维斯。即便李维斯如此“自残”,还是被迪塞尔发现了可以攻击的空当。迪塞尔发现新一代年轻人“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穿同一条裤子”,于是推出了风格更为极端的牛仔裤,用以与父母一代“划清界限”。

h&m与zara的成功就在于,因为它们提供的是不同的商品,减少了“撞衫”几率;

百丽的成功是通过建立20多个不同的女鞋品牌,用风格各异的款式来满足更加分化的个性消费;

凡客如果不分化出更多风格的产品,注定会失败,一开始大家认同这个平民化的新群体,但是当发展到很多人都穿凡客的产品时,人们不再以穿凡客为荣。凡客在战略上倒推历史车轮的行为是注定被轧的。

但是就中国目前的消费者来说,还没有达到diy客制化的程度,消费者还没有达到这种跟团体保持这么远距离的程度。多数老百姓会为这种特**务感到不安,他们更希望有那么几个跟自己相同的人,才会让他们感到安心。否则他们总会怀疑自己出错了。

所以,中国的营销人要明白,在不同的市场要采取不同的战略:在一线市场你已经无法通杀所有人,坚守某些小团体更有魅力;而在。

二、三线市场,你的市场战略可以更加侧重从众心理,辐射更多顾客。

历史由少数派创造。

完全孤立的个体是不存在的,完全标新立异的声音必须得到支持者才能存活下去,无怪乎古人讲“士为知己者死”。

个体的观点一旦得到一个支持的声音,就会变得坚不可摧。而一个孤立的声音,得到的是所有人反对的时候,这个声音一定会怀疑自己错了。

所以教会在往远方传道的时候,聪明的教皇或红衣主教通常会往一个地方派遣两个牧师,因为他知道,单一个体的信念极易被“野蛮人”的信念摧垮,每个牧师必须有一个知己在旁边肯定他。

少数派的观点一旦得到某些人的支持,就会引发更多人的跟从,从而由少数派变成多数派。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是对整个以教会为代表的“地心说”的挑战,布鲁诺、伽利略响应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公然对抗教会,可见哥白尼这个“异端”的观点一旦有人响应以后,后继者就会不断加入挑战的队伍,最终让维持了上千年的“地心说”崩解。

历史永远是由少数派创造的,没有少数派的存在,历史将是一成不变、毫无生气的。同样对营销人来说,一样要从坚定的少数派开始来影响多数派。

卡路驰这种丑鞋子很难与服装搭配,小布什穿着短裤配卡路驰,还有些明星上身穿西服、脚蹬卡路驰,于是便有了更多人的效仿,“破窗理论”发挥了作用,于是到最后,竟然有很多人穿进了办公室。

王老吉160个亿的。

额不是突然间成长起来的,而是在餐饮渠道有了“少数派”的力挺,并波及其他领域。倘若王老吉没有坚定的少数派饮用者和餐饮渠道的成功,也就不会成为今天多数派的选择。

多数派都是从少数派发展而来的,所以营销的要义是先要赢取少数派。

当然,奢侈品往往通过昂贵的**设置门槛,来保证自己是具有独特性的少数派,奢侈品牌不想成为多数派则另当别论。

否定是另一种肯定。

你不能讨好所有人,从生意角度来看,我们当然希望把商品卖给所有人,但是从营销的观点来看,你只能先讨好部分人(那些对周围人有影响的人),甚至你得为了讨好部分人而去得罪另一部分人。

民主进步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多元文化的并行,由此也导致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小圈子”,而每一个圈子都通过某种信条保持与其他圈子的距离。

你不可能讨得每一个人的欢心。

“just do it!”的观点成年人是不赞同的。但没关系,负负得正,成年人反对的正是年轻人支持的。

高端食品营销成圈子时代圈子你我催热客家酿造

客家酿造 做好终端客户服务。从2005年起步至今,兴业 董事长陈同贵在走一条完全不同以往的现代农业服务业之路。从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到为高端会员定制的配送服务,再到客家酿造的品牌塑造对会员客户互动圈子的打造,兴业都在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兴业的农产品一律采取会员直营,拒绝一般的商超 网购渠道,陈同贵...

汽车营销进入精准营销时代

采购销售助手。时下,汽车领域的营销大战此起彼伏。战成常态化,新车上市时电视 纸媒等 广告大战愈演愈烈,降价 优惠活动 赠送装具等系列措施已显乏力,汽车营销模式有待创新。事实上,在营销界经常有这样一句话 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掉了。这句话的意义在目前营销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更具有了现实意义。因...

家具终端进入诚信营销时代

十一 又要到了,各大家具卖场也都在为十一的 活动忙碌着。这么大的节日,商家谁也不想放过。但是近两年来的 五一 十一 的 活动的效果,可是大不如人意,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活动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大,但是 活动的效果,越来越不好,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