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型:
一、单选: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选: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辨析: 3题选做2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四、简答: 5题选做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五、论述: 2题选做1题,共16分。
考试范围:绪论,第一章——第六章。(所划复习重点涵盖所有试题)
考试范围:绪论,第一章——第六章。(所划复习重点涵盖所有试题)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5.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矛盾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6.规律及其客观性。
第二章: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2.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3、真理的客观性。
4.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5、真理与谬误。
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第三章: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第四章: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5.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7、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8.资本积累。
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五章: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特点和实质。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及后果。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第六章:1.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需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以及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1、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2、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4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正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正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
第一章:一、哲学的基本问题p27
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想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克划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基于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2
物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以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0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纯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统一性的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的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都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4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
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是在社会生活中改造自然的,社会状况直接制约这人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人类社会。
五、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p43
1、矛盾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6、规律及其客观性p54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
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4、规律是客观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本身则要受规律的支配。
第二章:一、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p63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时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p68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3、真理的客观性p71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4、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p73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绝对值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的发展规律。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马基练习题 2019
绪论。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义?第一章。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2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3 什么是实践?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 联系的概念及其分类。5 发展的概念及其实质。6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7 什么是质 量 度,把握事物的度有何意义...
2019春马基试卷A答案
南阳师范学院。2010 2011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修课程期终考试试卷 a 参 及评分标准。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6分 1a 2 c3 d4 b5 b6 d7 c8 c9 c10 d11.a12 b13 a14 b15 a16 b17 a18 b 19 c20 d21 c22...
马基概论复习大纲 供教师参考
一 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 物质 意识 运动 实践 联系 规律 矛盾 必然性 偶然性 反映论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真理 价值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人民群众 杰出人物 商品 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货币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 剩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