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碎片化阅读”是一种“反阅读”
所谓碎片化阅读,一般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摄入碎片化的信息,这种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对于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存在很大争议。反对者或者说担忧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坏处包括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弱化思考能力、摒弃深度阅读、容易遗忘、易受情绪牵制、丧失阅读的文化意义等;而赞赏者或者说支持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好处是快捷、方便、高效、门槛低、信息量大、增加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形成与他人的共同话题、娱乐时尚。
从某种角度讲,碎片化阅读的所谓“好处”其实恰恰是其弊端所在。或者说,对碎片化阅读的不同态度,恰恰源自对碎片化阅读诸特征的不同角度的解读。
首先,和深度阅读相比,碎片化阅读削弱了阅读的自主性。在精神产品极度匮乏的年代,求知欲旺盛的人们往往是饥不择食,有什么读什么;但是在今天所谓“信息**”的时代,人们面对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上的海量信息,又陷入一种选择的焦虑。比如赞同碎片化阅读的一种意见就认为这可以“形成与他人的共同话题”,其实这恰恰是阅读缺乏个性和自主性的一种表现——不知道读什么,那就大家读什么我读什么。
正因其“信息量大”的特点,所以大量的时间其实耗费在信息的筛选上,而碎片化阅读其实在这样的筛选过程中已经完成了——点开不同标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阅读的过程,这不是时间的有效利用,而是时间的有效浪费,它让碎片化的时间变成碎片化的人生。
所以第二,碎片化阅读又是一种没有超越性的阅读。阅读是对现实生存处境的一种提升而不是迎合,但是碎片化阅读恰恰不能使人超越生存,而是迎合生存甚至陷入生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在极端有限的时间里,在没有任何阅读计划的前提下,人们更愿意抱着休闲消遣的态度,以“娱乐时尚”为目的,选择那些轻松有趣的文字,排斥有深度有挑战性的烧脑文章。
有人说,碎片化阅读让某些不读书的人开始读书——在某种层面这确乎是事实,尤其是微信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使得很多原来从不读书甚至从不看报的人都开始一种“阅读”,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阅读呢?众多庸俗化的心灵鸡汤、无数伪科学乃至反科学的“健康知识”,大量多年前就已经被揭露的谣言……这样的阅读不但不会提升人生境界,反倒恰恰固化了原有的偏见和谬误;它不但没有让琐碎卑微的人生得到丝毫反省和超越,反倒使其获得了一种“知识”“观念”层面的肯定——这样的阅读不是醒酒汤,而是麻醉剂。
从而归根到底,第三,如果一个人的阅读只有碎片化阅读,那么与真正的深度阅读相比,碎片化阅读就成为一种“反阅读”——它使人误以为自己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其实是陷入了一种更体面、更坦然的浪费时间的方式;它使人误以为自己在阅读,其实是在做着一件与真正的阅读应该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反的事情。
怎么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不陷入碎片化的阅读呢?北宋先贤欧阳修夫子自道,平生读书写作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
这对于今人如何使用碎片化的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那就是做阅读和时间的主人,用完整系统持久的阅读,连缀起时间的碎片——试一试利用琐碎的时间读完一部经典,而不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点赞。
1.下列关于“碎片化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b.碎片化阅读可以“形成与他人的共同话题”的观点,恰恰是阅读缺乏个性和自主性的一种表现。
c.碎片化阅读的好处是使得很多原来从不读书甚至从不看报的人都开始一种“阅读”。
d.在今天所谓“信息**”的时代,人们面对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上的海量信息,陷入了一种选择的焦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上点标题式的阅读,不是时间的有效利用,而是时间的有效浪费,它让碎片化的时间变成碎片化的人生。
b.阅读网上众多的心灵鸡汤、无数的“健康知识”,大量的谣言,不但不会提升人生境界,反倒恰恰固化了原有的偏见和谬误。
c.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更愿意抱着休闲消遣的态度,以“娱乐时尚”为目的,说明碎片化阅读还是很有市场的。
d.要想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不陷入碎片化的阅读,就要做阅读和时间的主人,用完整系统持久的阅读,连缀起时间的碎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屠呦呦:四十六年坚守,赢得了世界喝彩。
瑞典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全世界的目光从这一刻开始“聚焦”在斯德哥尔摩**厅。当身着一袭紫色礼裙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员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诺奖奖章和证书的时候,庄严的会场里掌声经久不息。
46年的坚守,让这位85岁的老人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3天前,屠呦呦在出席卡罗琳医学院举办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演讲会时,新华社记者拍下了令人感动的一幕:诺贝尔主题演讲会的主持人,卡罗琳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janandersson先生在屠呦呦演讲过程中一直跪在地上,一只手从后面扶着这位85岁的老人,另一只手为她拿着话筒,30分钟里始终保持着这个姿势,一动不动。
在诺奖得主演讲会上,提及46年前的那场“战役”,85岁的屠呦呦仍然记忆犹新:2023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项目,她被指定为课题组组长,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接受任务后,屠呦呦开始搜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出以640种中草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
屠呦呦说:“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这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有别于一般植物药研发的地方。”
虽然有了这样一本“验方集”,但要从640种药物中筛选出对疟疾真正有效的药物,其难度可想而知。屠呦呦和她的队友们曾一度陷入到研究的“泥淖”中,找不到理想的出路。面对挫折,屠呦呦也曾苦闷。
她后来回忆说:“我也怀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对了,但我不想放弃。”当她再次认真翻阅起曾出现抗疟苗头的几个药物的历代文献时,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描述给了她新的启迪,也为青蒿素的成功提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部分单位的科研工作都处于停滞状态,根本就没有一个好的实验条件。屠呦呦当年的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姜廷良告诉科技**记者:“当时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但任务时间又很紧迫,屠呦呦为了加速提纯速度,急需寻找能够容纳大量溶剂和实验品的合适器皿。
然而,紧张的经费却让她们一筹莫展。急中生智的屠呦呦,想到了家中腌咸菜用的瓦缸,就把这样的瓦缸充当了提纯药物的器皿。最终,靠着这些瓦缸成功提纯了100克青蒿素结晶。
而屠呦呦却因为长期接触这样的环境患上了中毒性肝炎,其他成员也出现了不同的中毒症状。”
但这些没有动摇屠呦呦的决心,病情一好转,她就急忙跑回实验室继续科研。为了能尽快让青蒿素用到临床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她和科研团队成员自己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当青蒿素片剂临床试用效果不理想时,她们尝试改用单体胶囊……
回忆起屠呦呦研究团队当年的实验情景,姜廷良不无感慨地说:“她的身上有着超越常人的执着精神。这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
”姜廷良透露,在青蒿之前,屠呦呦还筛选过很多种物质,“比如胡椒,实验室的抗疟成绩相当漂亮,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90%多,但是临床却没效果。青蒿提取物在开始的实验中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高也只不过68%,最低才百分之十几,远远不及胡椒,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坚持和执着,青蒿素的研究很难取得成功。”
执着”是记者在采访屠呦呦的同事时,听到他们用来评价她最多的一个词汇。靠着这份执着,屠呦呦从古代医书中找到青蒿,用这株看似普通的小草,拯救了世界上无数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有97个国家和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口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
统计数据表明,2023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1亿9千8百万,死亡人数约为58万人。正如诺奖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青蒿素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的生命”。
获奖后的屠呦呦虽然一直保持着贯有的低调,面对公众和**言辞甚少,但在瑞典的**见面会上,针对大湄公河地区和非洲少数地区出现的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她却大声疾呼: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任务迫在眉睫!
屠呦呦说,自己和疟原虫“斗”了一辈子,发现了青蒿素。她说:“青蒿素是个全新的化学结构,关于它的研究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科学上,青蒿素作用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如今面对新一轮的耐药性挑战,她依旧信心满满。在她看来,新出现的耐药性问题,让青蒿素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行多远,方为执着?思多久,方为远见?46年的坚守让屠呦呦认准一个道理: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只要目标明确,坚守信念是成功的前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4.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获诺奖后,屠呦呦一直保持低调,这与她谦逊、淡泊的性格相关;而面对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却“大声疾呼”,说明她心怀愧疚。
b.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描述,为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提供了理论依据,确保了青蒿素的成功提取。
c.屠呦呦当年的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姜廷良对科技**记者所说的一段话,从正面表现了屠哟哟对科学研究的认真态度。
d.文章选取大量的事实材料,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充分地表现了屠呦呦的对科学的执着精神,表达了对这位老科学家的赞美和崇敬。
5. 请概括、分析屠呦呦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4分)
6. 第二段开头的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作答。(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高一月考题
师大附中2017年秋季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题。高一数学。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 选择题 60分,每小题 5 分,共 12小题 1 已知集合,则有。a b c d 2 若函数则。a 2b 4c 0d 3 已知直线的方程为,则该直线的倾斜角为。abcd 4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高一月考试题
2014 2015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2分 1 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a 14b 15c 16d 17 2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a...
高一月考试题
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 b细胞b t细胞。c 效应b细胞d 效应t细胞。23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a 淋巴 b 淋巴和组织液 c 血浆和组织液 d 血浆和淋巴。2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 神经纤维上已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