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湖南长沙一中第五次月考试题

发布 2022-01-14 06:59:28 阅读 9474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129)湖南长沙一中第五次月考试题。

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靓妆/靓仔。

考中解元/浑身解数。

多财善贾/余勇可贾。

b.埋藏/躲藏。

赴汤蹈火/浩浩汤汤。

亟待改革/亟来问讯。

c.围剿/剿袭。

隽语箴言/相貌隽秀。

身体佝偻/伛偻提携。

d.复辟/辟邪。

脉络分明/脉脉含情。

肩扛手提/力能扛鼎。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一项是(

a.简单并可预料的故事情节、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很少需要用字幕的单字对白,成为好莱坞影片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b.那一张张发黄的**,承载着历史遗迹,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让人浮想联翩,追忆逝去的青春岁月。

c.与以往相比,这次青岛啤酒炫舞激情nba啦啦队选拔赛更注重体的团队精神,专业性更强,活动形式也更加年轻、时尚。

d.他老到地说:具有这种锐利眼光,能够看清事实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拥有多彩的人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辛亥革命前后所兴起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街头风云际会,城市在炮火中经历了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b.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c.更可怕的是,他的名气大,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d.他在公共场合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什么两样。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数码**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和发展。

d.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5.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a.b.

c. 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2分,简答题6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

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律。**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

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

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私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

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

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

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律的第二个层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6.下列各项对道德**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是针对社会型事情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7.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8.根据文意,请概括道德**律的内涵。(6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廉。耻。

(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

礼义,治人之**;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

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

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负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

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节选)

【注】《五代史》为欧阳修编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弃礼义,捐廉耻。

捐:丢弃。b.若由此业自致卿相。

致:导致。c.羌性贪而贵吏清。

贵:尊重、重视。

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率:一律、一概。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国乃灭亡。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礼义,治人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其孰能讥之乎。

d.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a.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b.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c.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d.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 41 湖南长沙一中高三第四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 41 湖南长沙一中高三第四。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 41 湖南长沙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饶水知音。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一 语言文字运用 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刹那 sh 倥偬 zng 拗...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 188 长沙一中2019届高三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 188 长沙一中2011届高三。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 188 长沙一中2011届高三第八次月考饶水知音。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 语言文字运用 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组是。a 不啻ch 蹁跹pin 多财...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 1 长沙一中月考语文试题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 1 长沙一中月考语文试题。长沙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 共15分,每小题3分 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诲 hu 股肱 gng 笃行 d 万乘之国 shng b 轻裘 qi 稽首 j 匡正 kung 文质彬彬 b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