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

发布 2022-01-12 04:43:28 阅读 5174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额。最终产品:在计算器内生产的但不重复**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指用于再**,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gdp变动因素:

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的变动。核算方法1生产法2支出法:gdp=c+i+g+nx。

3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销售税货物税)+折旧+非公司企业收入+公司税前利润。折旧:

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绿色gdp:在原有gdp核算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指标做出某些调整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

绿色gdp总值=gdp-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净值=绿色gdp总值-固定资产折旧。边际消费(储蓄)倾向: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储蓄)的部分的比率。

均衡收入:和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投资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决定,与mpc成正比,与mps成反比。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自发投资:不依存利率的变动而变动的投资。is曲线:

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货币需求:

又称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经济政策工具: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对外经济管理。

财政政策:是指**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税收、公债、**购买和转移支付。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采取任何行动。作用途径。

(1)**税收的自动变化。(2)**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维持制度。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手段:

扩展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贴现率(3)法定准备金率。

局限性(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挤出效应:指**支出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由于**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就**,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减少,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 经济滞胀:

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

分为温和的(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奔腾的(10%-100%)、超级的(100%以上)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水平的持续显著的**。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失业: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1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个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财富增加;但从整个经济来说,个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2经济周期的原因:

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纯货币危机论;创新周期论;心理理论;气候周期理论;政治周期理论。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特点。(1)强调经济行为人的目的是在现行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个人效用或利益的最大化,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2)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3)**可以灵活调整;(4)把实际冲击看作是经济波动的根源;(5)假定工作和闲暇时间具有高度替代性;(6)货币是中性的。

4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

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

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5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答:

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6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答:

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

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

经济周期种类:(1)“长周期”或“长波”,50年左右,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期”。(2)“建筑周期”。

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称为“库兹涅茨周期”。(3)中长期或中波。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称为“朱格拉周期”。

(4)短周期或短波。其长度平均约40个月,称为“基钦周期”。

宏观经济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1 一般 水平 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2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3 交易性货币需求 它是收入的函数,取决于人们的交易数量,交易数量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就随着收入水...

宏观经济学复习

06秋期 宏微观经济学 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 1 资源稀缺是指 b a.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b 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c.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d 资源最终会被耗光。2 均衡 随着 c a.供给和需求的增加而上升 b 供给和需求的减少而上升。c 需求的减少和供给...

宏观经济学复习

1 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2 资本的边际效率。3 公开市场业务。4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5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6 lm曲线。7 自动稳定器。8 税收乘数。9 流动偏好陷阱。10 通货膨胀。11 棘轮效应。12 示范效应。2 选择题。1 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a 转移支付 b 购买一辆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