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

发布 2021-05-05 12:28:28 阅读 4643

高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答案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的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3.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4. 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反向变动关系称为投资函数。

5. is 曲线: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6.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投资组合中所选择持有的现金、支票账户等货币资产的数量,是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7.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者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8. 法定准备率:在现代银行制度中,商业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准备金在所有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具体由**银行)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9. 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0.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是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特定的**水平,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在**水平为纵坐标、总需求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水平的组合。

11. 自愿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工作条件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

12. 非自愿失业:也叫需求不足型失业,或者叫周期牲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13. 储蓄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也就是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s=s/y。

14.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5.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对而言。

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mpc=△c/△y。

△c表示增加的消费,△y代表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l之间波动。(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16. 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17. 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

18. **购买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收入变动的**购买变动的比率。(**购买乘数为正值,其值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19. 引致投资:引致投资是与自发投资相对而言,是指由经济中的内生变量引起的投资,即为适应某些现有产品或整个经济的开支的实际或预期增加而发生的投资。

20. 流动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①交易动机:是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持有货币的动机。

②预防动机:是人们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③投机动机:

是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

21. lm 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22. 凯恩斯区域:当利率降到很低时的流动陷阱里,货币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因而lm曲线也相应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称凯恩斯区域(也被称为萧条区域)。

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的斜率为零。货币政策无效,扩张性财政政策有效。理由:

利率一旦降低到一定水平,**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收入水平会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23. 古典区域:当利率升到很高水平时,人们除了完成交易必须持有一些货币外,再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货币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因而lm曲线也相应有一段垂直状态的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在古典区域,lm曲线的斜率为无穷大。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理由: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只会提高利率而不会使收入增加,但如果实行使lm曲线右移的扩张货性币政策,则不但会降低利率,还会提高收入水平。

24.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西方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内在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采取任何行动。

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维持制度等。

25. 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是指为确保经济稳定,货币当局(**银行)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货币政策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实现充分就业的一种机动性货币政策。

具体说来,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银行要采取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当总需求过多、物价持续**时,**要采取减少货币供给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26. 贴现率政策:是指**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量。

27. 挤出效应:是指**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在充分就业环境中,**购买支出增加,会使市场购买产品或劳务的竞争加剧,物价就会**,而实际的货币供给会因**的上升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下降,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私人消费也随着减少。这就是说,**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2)工人存在货币幻觉,在短期内,由于企业对劳动需求增加,故就业和产量增加,然而长期内,由于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则增加的**支出只能完全的挤占私人的投资和消费。

28.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水平的持续显著的**。

29.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水平持续和显著的**。

30. 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的关系就是储蓄函数。总储蓄取决于总收入,与总收入同方向变动。

31.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表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替代关系的曲线,后被凯恩期主义用来表示通账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期曲线最初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现代的菲利普斯曲线主要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即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

32. 温和的通货膨胀:指并不严重扭曲相对**或收入的物价**,每年的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33. 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按是否被预期来划分的。

预期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如在工资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在商品定价中加进未来原材料及劳动成本上升因素等。但是一般认为,如果通货膨胀的预期现象普遍存在,那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货膨胀,即使最初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消除了,通货膨胀也会因经济主体预期而采取的行动得以持续,甚至加剧。

又称惯性的通货膨胀,是指**上升的速度符合人们的预料。(劳动者所要求的工资,厂商所要求的利率都会。

以相同的速度**),预料之中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

34. 收入指数化:收入指数化是指使各种名义收入,如工资 、 利息等,部分或全部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自动随物价指数的升降而升降。

35.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由索洛等人提出的一个增长模型。

由于它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沿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思路 ,故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加,条件是人均资本量k=0,此时经济以人口增长率增长。

36.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的充分就业水平。

37. 总量生产函数 :又称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

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是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同产品或劳务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38.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最为基本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简答题 1. 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练习册188,课本416

1)乘数理论说明了经济中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其中支出的变动既包括私人投资和**购买的变动,也包括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变动。乘数理论提示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税率。

2)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是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经济中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支出的变动就只会导致**水平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上升。此外,有时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咋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此外,乘数理论是在产品市场分析中得到,并没有考虑到货币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利率的。

因此,现实中乘数并不一定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复习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 总额。最终产品 在计算器内生产的但不重复 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 指用于再 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gdp变动因素 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 的变动。核算方法1生产法2支出法 gdp c i g nx。3收入法 gdp 工...

宏观经济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1 一般 水平 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2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3 交易性货币需求 它是收入的函数,取决于人们的交易数量,交易数量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就随着收入水...

宏观经济学复习

06秋期 宏微观经济学 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 1 资源稀缺是指 b a.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b 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c.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d 资源最终会被耗光。2 均衡 随着 c a.供给和需求的增加而上升 b 供给和需求的减少而上升。c 需求的减少和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