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

发布 2022-01-08 18:47:28 阅读 2060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重要物理实验汇总。

今天帮助大家整理了有关物理所有的章节知识点,以及15个重要的物理实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顺利通过月考,初三复习的必备法宝!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2第二章声现象。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4第四章光现象。

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26.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3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3.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5.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

2)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原理);

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原理)

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

当u=f时无法成像。

37.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8.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6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

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1.密度的计算公式:

4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

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4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44.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7第七章力。

45.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8.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9.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8第八章运动和力。

50.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1.二力平衡的条件:

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在同一条直线上。

52.平衡状态:

1)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 n。

5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大小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9第九章压强。

5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大小 (2)受力面积大小。

55.压强的计算公式:

56.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57.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58.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

59.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6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7第十章浮力。

61.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

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 压强学案。一 明晰考纲。1 理解压强的概念 定义式p 知道其单位 帕 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 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3 能定性的分析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计算 二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压力。例 ...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建议

余江教研室董文化。总复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将整个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知识系统化 深刻化,基本技能更扎实 更熟练,同时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并且,再提供一次知识和技能查漏补缺的机会。因此,提高复习课的质量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时的效率,安排合理各章...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建议

余江教研室董文化。总复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将整个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知识系统化 深刻化,基本技能更扎实 更熟练,同时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并且,再提供一次知识和技能查漏补缺的机会。因此,提高复习课的质量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时的效率,安排合理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