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言警句】
1.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3.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4. 苟利国家以生死,岂因福祸趋避之。——林则徐。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6.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运用思路】爱国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民族,不爱祖国,也就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不管她是强大还是落后,也不管她是富饶还是贫瘠,都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祖国。
精彩素材1】
爱国将领吉鸿昌。
2024年,吉鸿昌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18岁他便报名参军。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
9?18事变发生后,他“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
”坚决要求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2024年淞沪抗战爆发,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联合了爱**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
素材点拨】一个爱国者在祖国遭受侵略,国家危机存亡的紧要关头,理所当然地就要挺身而出,为祖国的完整与统一,为祖国的尊严与独立血战到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在近代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又有多少个像吉鸿昌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适用话题】爱国”、“生命的意义”、“选择”“人生的价值”等。
精彩素材2】
两弹元勋”邓稼先。
2024年,26岁的邓稼先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五十年代末,他又放弃了良好的科研条件,走进了人迹罕至的戈壁滩。那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天天“喝苦水,战风寒”。
但为了铸造共和国的盾牌,他在那片“死亡之海”里,隐姓埋名,一干就是二十八年。2024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但他对自己一生的选择并不后悔,他深有感触地说:
“如果当时我不回国,没有到核试验区,可能会有更大的科学成就,但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把一切都与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素材点拨】一个人爱国者就要时刻以祖国利益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贪图好的享受,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们的科学家靠的就是这种为祖国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中国核**发展开拓出一条成功之路!
适用话题】牺牲”“名利与事业”“奉献”“吃苦”等。
诚信。名言警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巧诈不如拙诚。——荀子。
3.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4.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潘序伦。
5.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6.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
运用思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谎言只能得逞一时,却难以立世。没有诚信的人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做人还是要以城信为本。
精彩素材1】
为战友守一辈子墓。
2024年8月15号,位于中苏边境的黑龙江省逊克县逊别拉河突发洪水,堆放在河边的国防物资被冲到洪水中,当时正在这里插队的上海知青金训华和陈健一起跳进洪水中,奋力抢救国家财产,在这次抢救国家财产的过程中,年仅20岁的金训华壮烈牺牲,比他小一岁的陈健活了下来。陈健后来回忆说,他之所以能够活下来,是因为金训华在洪水中托了他一把。因为感恩、内疚,也因为那。
份知青战友情,从那时起,陈健就在自己心里暗暗许下一个诺言,他要在那片黑土地上为金训华守墓一辈子。在这之后,陈健每年都来到金训华的坟前,为他扫扫墓,说说心里话。一晃36年过去了,当年的上海知青纷纷返城,只有陈健仍然守候在金训华墓旁。
作文素材的运用
一 理念。1.作文本源 用感性文字表达理性内容。2.理性内容是作文的基础,一般在我们的 审题立意 环节中完成,它解决的是 写什么 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对材料解读后提炼而成的主题。具体可表现为 立意的方向和角度,立意的依据,欲作文章的主旨。3.感性文字是作文的艺术,一般贯穿在我们文章的始终。他解决的是 ...
关注高考语言运用新题型
福建陈欣。2006年的语文高考试题在 语言运用 这个板块上,除了原有的仿写 压缩 变换句式等常规题型外,又出现了一些创新题型。这些创新题型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 体现了语文 工具性 人文性 的特点,也体现了语言的实现性。本文将针对这些创新题型进行梳理剖析,揭示规律,点拨技巧,以期对同学们有实质性的帮助...
初中作文素材运用技巧
导语 对极多初三学生而言,估计最为棘手的一件事,便是面对一个作文题,看似简单易写,却无从下笔,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对应的素材例子,下面我们来说说初中作文里面,如何将素材移花接木,一材多用。事实上,作为一个初三学生,经过三年的写作训练,手里所积累的作文素材,已经足够应付各类作文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各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