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存在

发布 2021-11-04 19:23:28 阅读 1992

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存在。

福州市洪塘中心小学黄梅。

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第二点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可以怎样做呢?

一、让教学情境**于熟悉的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传统数学教学的片面性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一堂教授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要推选出一名商店经理。哪位经理来介绍一下你的商店?

生1:这里是“喜洋洋商店”,我的货物可多啦!一支铅笔的价钱是四角……大家快来买啊!

生2:这里是“蒙蒙商店”,一把工具刀的价钱是九角五分……假如你们光顾我的商店,我还可以优惠一点!

生3:我的货物才又好又便宜呢,你们看!

师:好,就请同学们拿出一元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吧。

师:哪些同学能汇报一下刚才的活动情况?

生1:我买了一支铅笔,用去四角,还买了一把尺子,用去三角,一共用了七角,找回三角。

生2:我买了一把工具刀,用去九角,找回一角。

生3:买一块橡皮,用去两角,一把尺子用去三角,剩下五角买了一支自动笔。

师:可一支自动笔的价钱是七角啊?

生3:我请他便宜一点,五角钱就买回来了。

师:看来,我们可不能小看了这一元钱,除了用它购物外,还能干什么呢?好,把它存起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并用这些钱去支援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以上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来教授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是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切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觉,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因为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学生学得生动,而且教师也教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显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材料更易于学生理解,但所举的生活事例必须符合生活的实际,也就是说所举的事例必须是科学的、真实的;如夸大或缩小就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误导。

如,学生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学习“成活率、出勤率”时,如“成活率、出勤率”超过百分之百的情况肯定是错误的,因为那是不可能的。

二.拓宽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空间。

构建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数学领域针对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这里所指的学习者的“经验”,主要是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的认知需求可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但很重要的一种形式,是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和需求,因为在人的众多需求中,生活需求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的、最直观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能形成强烈的、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课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时间方面的要求,如设计一张作息时间表:

1)7:00—7:30读、背课文及生字、单词。

2)11:30—12:00 完成课堂作业。

3)12:00—12:15 活动。

4)15:00—15:30 订正作业,查漏补缺。

5)15:30—16:30 回家。

6)16:30—17:30 做作业。

7)17:30—18:00 活动。

8)18:00—18:30 吃饭。

9)18:30—19:00 看动画片。

10)19:00—19:30 预习新课。

11)20:00睡觉。

这些要求对于不认识钟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执行起来相当困难。这种生活知识的欠缺给学生生活带来了相当多的不便,学生亲身体会到这种不方便以后,就会产生对钟表认识的需求。这样以生活中的丰富事例,让学生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用时间的生活价值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后,才能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同时教育学生要做到劳逸结合、紧松相间,并督促学生根据自设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执行,搞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帮助学生养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活动的体验性。

小学生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现象是通过大量符合日常生活经验的和有趣的活动来获得体验的。开始学习《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前,经验已经支持了学生对一些诸如“肯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汇的理解与运用,一个比较好的教学组织策略就是,设计一些有趣的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活动去进一步体验这些不确定事件的存在以及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例如,组织一些让学生去尝试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活动,诸如“下周一本地气温下降”、“小明外语朗诵成绩全班第一”、“从装满球的袋子里摸出的都是红颜色的球”、“天阴沉沉的,马上要下雨了”、“小明有自己的父母”等来让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组织这类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在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像对“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就会沸腾”的判断,对一个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就缺乏经验与知识的支持。

又如,让学生去反复抛掷一个三面写有数字4,其他三面分别写有数字的正方体骰子,他可能就会体验到,每一次抛掷骰子后,正面朝上的数字是不确定的,但是,正面朝上的数字是4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再如,让学生通过收集一些“民谚故事”,来了解为什么有“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要来到”这样的民谚,知道通过多次反复的观察,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结果,即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可以**的。还可以设计一些“调查一下两支球队以往多次比赛胜负的情况,**下一次比赛谁可能会获胜”的活动,来增加学生的体验。

小结: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来登塔尔认为:

“数学**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带学生走进生活,其感受到数学的存在。

走进快乐班组,感受快乐生活

走进快乐班组,感受快乐生活。客运一分公司乘务一部乘务五室客车二队何福昌。记得刚来车队的时候,总感觉到车队快乐班组的存在,却没有很深切去感受它带给我们车队成员的快乐,然而今天却让我感受到了别有的一番滋味。为丰富车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快乐班组文化氛围,丰富车队成员业余生活。9月4日,在团委组织领导下,...

走进大森林,感受动物的生活小学作文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走进大森林,感受动物的生活,感谢您的阅读!亲爱的维 比安基伯伯 您好!您的作品,森林报 是我最喜欢的书了!这套书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没想到森林里居然每天都在发生各种有趣的故事,您的书并不像 百科全书 那样单纯的只是介绍知识,而是将它变成了报纸的形式,并且分春 夏 秋 冬四本,...

用心去感受 爱的存在

爱到底有多高?它,可以浸润你的思想,漫过你的脑海。爱,是需要用大脑去理解甚至于去记忆。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或多或少会存留下爱划过你的那一刻的美好。真正拥有充满爱的生活,有很多种,有出自父母的,有老师给予的,还有朋友之间彼此的爱。在我心中隐藏着这样的一种爱,这种爱就像是涓涓细流,淌入我的心田,这种爱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