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发布 2021-10-03 00:48:28 阅读 7192

教育目标: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防止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在灾害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教学过程:一、导入: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3月2日发布消息,经***批准,自2024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恩格斯有一句名言: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害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其实,自然灾害亦然。事实上,抗灾“预则立”,也是人们在无数次与重大自然灾害抗争中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不论水灾或**都是这样。

在唐山**过去20年的今天,人们悟出了“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的道理,虽然惨痛,但也是历史的进步。

那么,作为新一代的**人的我们,该怎样认识“防灾减灾”的内涵及意义呢?

二、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地球灾害概述。

21世纪,在人类无数次企盼、无尽的憧憬中渐渐向我们走来。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如同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眺望地球。就是在这颗美丽富饶的星球上,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

但是,当人类陶醉于自己创造的辉煌成就时,我们的家园已笼罩上了阴影。

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却很少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

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2024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

2024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的疾病。

在全球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2024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一篇名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中曾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的。

”而实际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已大大超出了人类自己的预料,人类不光预支了许多属于子孙的资源,同时也正在因自己的行为而自食恶果。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方面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表明了人类对这颗美丽星球的无情伤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浓烟、粉尘、臭气、酸雾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却正在把大气层变为空中垃圾场。

2024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尔市,当人们在梦中沉睡的时候,一个恶魔悄然降临。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波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

2024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生灵涂炭。伊拉克打开艾哈迈迪输油管,每天将几百万桶**倾泻入大海,在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千米、宽16千米的油膜,几天后溢油总量就达到1100万桶(约170万吨),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经之处有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垃圾在现实生活中,亦已成为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在美国这个世界上垃圾“产量”最高的国家里,垃圾的年产量约为2亿吨,仅纽约每天就出产垃圾2万多吨。

一次性快餐盒曾是食品包装业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标志之一,几年前还被赞誉为“白色革命”,而今,却已成为“白色污染”,成为全球公害。有数据表明,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很难消解,掩埋在土壤中,妨碍农作物生长;被牲畜误吃,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焚烧,则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在为人类贪婪的索取而愤怒。江河洪灾的泛滥,资源的枯竭,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自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人类还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平衡。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冰雹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我们不能让地球就这样带着伤痕和泪水进入下个世纪,我们不能让曾经的美丽成为久远的记忆。在世纪交汇的今天,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类文明与大自然永恒的话题——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21世纪。

补充:课后请同学们参加“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签名活动!)

第二部分——洪水来了怎么办。

或许是我们对地球的索取已经走出了地球的承受范围,也或许是我们所住房的区域位置关系,总之,我们温州比较容易遭受台风、洪水的影响。假如,洪水突然来袭怎么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会一些自救措施。

(以抢答题形式出现)1、洪水灾害中如何原地待救?

答:水灾的发生,都是灾害能量积累到一定能量的结果,因此在洪水到来前,洪灾区群众应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充分地作好准备。

有条件者可修筑或加高围堤;无条件者选择登高避难之所,如基础牢固的屋顶、在大树上筑棚、搭建临时避难台。蒸煮可供几天食用的食品,宰杀家畜制成熟食;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

2、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答: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

一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在那些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如果避难人群未很好地识别路标,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

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3、水灾中,哪些是较安全的避难所?

答:避灾专家们认为,避难场所的选择不容忽视。

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农村的避难场所大体有两类:

一是大堤上,但那里卫生条件差,缺少上下水设施,人们只是将洪水沉淀一下、洒些漂白粉直接饮用;加之人畜吃喝、排泄都在这里,生活垃圾堆积,时间一长,极易染上疾病。

二是村对村、户对户,邻近村与受灾村结成长期的"对手村"关系。在洪水多发的乡村,**通过发放卡片方式形成"对手户"。专家自豪地说,这是外国所不具备的,我国人民长期与洪水斗争保留下来的良好传统。

4、旅游遇到山洪怎么办?

答:山区旅游若遇暴雨,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就有山洪暴发的可能,缺少经验的城里人往往在大雨来临后,还在山沟里游玩、在河水中游泳,旅游车仍在危险地段行进,以致遭遇灾难。据专家说,近年在张家界、黄山、嶂石岩、崂山等著名景点,都发生过此类**事故。

因此专家告诫,在山区遇雨,一定要马上寻找较高处避灾。同时要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在日本某地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故:上百万人在河滩避暑,水库当时要紧急泄洪,警报已发出,巡警车也对游人不断地广播,而避暑的人们就是漫不经心,以为洪水绝不会那么快到来,而当洪水迅速包围上来时,才慌了手脚,结果淹死了11人。

作为旅游部门,也有责任在易发生山洪、滑坡处设置警示牌,并向游客发放关于景点内何处可能发生危险的说明材料。第三部分**的自救常识——大**时不要急。

破坏性**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演习动作示范。

**来临时:学生在课桌下、墙角、梁柱下以书包或任何坚固物品,保护头部,就地掩护。背部朝外,以坚固物保护头部,避免碎玻璃刺伤,安静等候主震过去!

在**暂停时,进行第二阶段,头顶书包或者坚硬物,有秩序疏散。重心尽量放低,快步向前走,不推挤,不喧哗。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设计

提问 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工程有什么作用?防洪 抗旱,保证农业的稳产和高产。过渡 可见,古代工程措施在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作用,今天,灾害种类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成 生,仅仅依靠传统工程措施是不够的,还需要什么?高新科学技术。板书 1.发展高新科学技术是防灾减灾的必由之路。过渡 请大家例举一些主要的高新科...

防灾减灾 主题班会教案

雹子灾害 我国是世上冰雹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图1 1大学生月生活费分布海洋灾害 风暴潮 灾害性海浪 海啸 赤潮。其它灾害还有很多。调研提纲 三 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据上述部分的分析可见,我校学生就达4000多人。附近还有两所学校,和一些居民楼。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也越来...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2 使学生学会判断 前的预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 异常现象称为 的宏观异常。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 地下水异常 生物异常 地声异常 地光异常 电磁异常 气象异常等。前兆诗歌 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