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案自律最高为慎独主题班会教案自律最高为慎独自律最高为慎独。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
《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对贤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 暗室不欺 。
所谓暗室不欺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
康熙 《庭训》
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人之心,朕与卿辈日所食,皆取诸民者也,故封官委任皆为民也。
唐太宗李世民。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
清张伯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
朱熹 《朱子语类》
暗室屋漏一如大庭广众之中,表里精粗,无一或苟。明可以对人对天,幽可以执鬼执神。
李二曲。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庄子大宗师》
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礼器》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故事一: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只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猴子常听人说,天堂里的生活最美好。于是,它决心要找到天堂。
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跋涉,终于有一天,猴子来到一个美丽的小镇。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园,奇特的建筑,喧闹的街道,诱人的美味。猴子高兴极了,它结交了不少朋友,每天和小动物们做游戏,搞比赛,听**,真是无比的快乐。
它觉得这就像是自己要找的天堂。可是,让猴子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规矩太多。就说在花园里玩吧,那么多好看的花儿不让摘。
在家乡可不是这样,高兴的时候,猴子经常采摘一大把鲜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玩。可是,在这里,猴子刚刚摘了一朵花想闻闻香不香,就被小白兔看到,狠狠地批评了它一顿,还被罚在花园里干半天活儿。还有,猴子吃完香蕉,随手把香蕉皮扔在路边,又被大公鸡看到,被罚扫一天街道。
猴子倒不是怕劳动,它感到太不自由了,处处受约束。终于有一天,猴子在因为一点小事和黄狗打架而被罚做五天公益劳动时,愤然离开了小镇。猴子想:
这里肯定不是天堂,天堂里的生活应该无拘无束。 于是,猴子又开始了寻找
故事二: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清官杨震。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
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委任王密为昌邑(今山东金乡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他私下拜会杨震,执意送上10两**以表谢意,并低声说:
黑夜里,无人知道,您就放心地收下吧! 杨震脸色阴沉,斥责道: 你送**给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
自古以来,君子慎独,哪能以为无人知道,就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呢? 一席话,说得王密羞愧难当,他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
故事三: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农夫叫甄彬。此人品行高洁,从来不取不义之财。
这一年闹春荒,家里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全家人饥肠辘辘。甄彬找到一捆萱麻,拿到当铺,典当了一点钱,买了些粮食,勉强度过了春荒。老天还算帮忙,这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
秋后,甄彬卖了些粮食,凑齐了钱,到当铺里将那捆萱麻赎了回来。过了几天,甄彬的妻子拆开麻捆准备纺线时,猛然从里面掉出一个布包,啊,竟然包着5两**,一家人很是惊喜。甄彬对妻子和儿子们说:
这可能是当铺的伙计在收拾库房时,不小心把这包**裹进了麻捆里。按说,我们留下它也未尝不可,反正也不是我们自己拿的,别人也不知道,而且咱们家也太需要钱了。不过,话得说回来,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咱们人穷志不穷,不是我们该得的东西,不要说是5两**,就是一文钱也不能要!
你们以为如何? 甄彬的妻子、孩子平日里深受他的影响,也都为人正派,他们都很赞成甄彬的意见。于是,甄彬立即将**送还给了当铺。
故事四:古时候,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的秀才,在经过一片熟透的桃林时,只淡淡望了一眼便继续低头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渴,他说:
桃李无心,我心有主。 主人不在,桃李是不会管自己的,但是我去偷吃,我的善心则不存在了。
故事五:清朝雍正年间,叶存仁先后在很多地方做官,历时三十余载。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
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惹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兴写诗一首: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随后将礼物完璧归赵了。
慎独的功用。
慎独之所以古往今来受到德育思想家们的重视,是因为它作为入德之方 ,在人们修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用:
一是有利于提高道德主体修身的自觉性。《淮南子说山训》说: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这里告诉我们,君子修德要努力做到不为莫知而止休 ,其突出的正是自觉性的品格。故程蒙端曰: 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是曰慎独。
(性理字训学力》)可见,要做到慎独就必须在幽隐细微处严格要求,毫不马虎。这也就是要做到《中庸》所要求的: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
其意是说,人们在实行道德自律过程中,要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扩充到人所不睹之处;要把唯恐失德的心理扩充到人所不闻之域。只有这样,人们修身的自觉性才能达到应有的境界。唐代著名思想家李翱曾指出:
不睹之睹,见莫大焉;不闻之闻,闻莫甚焉。其心一动,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也,其复之也远矣,故君子慎其独也。 (复性书中》)这里所谓其心一动 ,指的是道德主体欲念萌动之时,在李翱看来,道德主体欲念萌动之时,就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 , 慎独必须在此处下功夫。
南宋朱熹将这一思想阐释得更透彻,他指出: 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
是以君子既常戒慎,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四书集注中庸注》)其意是说, 慎独要求道德主体对于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事, 尤加谨焉 ,以便遏人欲于将萌 ,使其不滋长于隐微之中。
显然,其突出的仍然是主体在修身中的自觉性。
二是有利于增强道德主体在修身中的真诚性。 慎独必须以诚意为前提,《大学》曰: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又说: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可见, 慎独离不开诚意 。朱熹深明此道,他说: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显微,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 。 用诚意来释慎独 ,确实深得本旨。
这是因为,只有诚心实意地坚持自我修身,才能把慎独落到实处。丢掉诚意 , 慎独就是一句空话。显然,坚持慎独 ,有利于增强道德主体在修身中的真诚性。
三是有利于帮助道德主体在修身中把握下手处。修身虽有种种功夫,但慎独尤为重要。明末思想家刘宗周对此有独到见解。
他指出, 慎独外别无功夫。 (中庸首章说》) 自昔孔孟相传心法,一则曰慎独 ,再则曰慎独 。夫人心有独体焉,即天命之性而率性之道所从出也。
慎独而中和位育,天下之能事毕矣。然独体至微,安所容慎,唯有一独处之时,可为下手法 (《人谱类记》)这是说,慎独是人们修身唯一的下手之处,不可不认真对待。罗钦顺也说:
独乃天下之际,离合之机,毫厘之差,千里之远。苟能无所不致其慎,则天下一矣。 (困知记》)突出了慎独的特殊功效。
康有为也说: 《中庸》首陈天性之本,极位育之能,而下手专在慎独 (《长兴学记》)可见, 慎独在修身中享有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只有坚持慎独,人们的修身才能作出真正成效。
四是为人们区分忠与奸、人与禽提供了一个评判标准。明末著名思想家李二曲认为,能不能坚持慎独,是区分忠与奸、人与禽的重要标志。他指出:
众见之过,犹易惩艾;独处之过,最足障道。何者?过在隐伏,潜而未彰。
人于此时,最所易忽,且多容养爱护之意,以为鬼神不我觉也。岂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舜、跖、人、禽于是乎判,故慎独要焉。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阐明了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的重要价值。照慎独的要求办,人们的道德自律就可以达到很高境界。李二曲曾对慎独的境界作过这样的描述:
暗室屋漏一如大庭广众之中,表里精粗,无一或苟。明可以对人对天,幽可以执鬼执神。 似这种对道德主体的高标准要求,无疑有利于把道德建设引向崇高境界。
正因为如此,***曾主张把慎独作为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他指出,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 ,不做任何坏事。 这说明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到了现代,仍可为我所用,没有过时。
如何培养慎独精神。
一、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每一个角色都有它的社会要求,譬如,当领导的要求像领导,当公民的要求像公民,当父亲的要求像父亲,当丈夫的要求像丈夫当这些角色都像了以后,一个人的角色身份就自然一致起来。因此无论一个人在何处独处,都要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身份角色,做到了就是慎独了。
有些领导在单位努力工作,积极劳动,一到人背后后又是副样子,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有甚者为了给自己谋求利益而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呈现出一种多面人的样子来,最后终于酿成大祸。
二、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自己愿谅自己。中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在谈到人们的修养时曾说: 克己必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其意就是要人们在修养时注意小处,决不给自己留一丝一毫死角。否则,众恶相引而来,后果不堪设想。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廉吏名唤叶存仁,为官三十余载仍两袖清风。
离职前夜,部属们送来一大堆礼品。原来部属们认为叶大人平素秋毫不犯是怕别人知道,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特在夜静更深时辰前来,用心可谓良苦。叶存仁十分感慨,赋诗一首,最后两句话是: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后将礼品全部退回。半夜送来之物谁能知道?
他人不知可自己知道,于是就来一个畏己知 ! 严不严?严!
但是怎么会严的?慎独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的确,慎独到了这样一个境界,真是可钦可佩,真是到了无可说的程度了。
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队会教案 自律自信 做最好的自己
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队会教案 自律自信 做最好的。自己。自律自信 做最好的自己 主题队会教案指导思想 04级 1 班因为成绩与纪律等方面不是太理想,习惯受到来自父母师长各方面的指责 大部分学生个性内向胆怯,不善流露自我,与老师有距离,不敢表现不同的声音 也有部分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毫有认识也没有改正的...
主题班会教案之高一主题班会 他律 自律 慎独
一 班会背景。经过初三的努力进入高一以后,有的学生认为离高考还有很多时间,便有所放松。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心理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有的学生自以为长大了,开始 反抗 家长 反感老师的教诲,而自身的约束力又差,于是上课说话 课下抄作业 逃避值日 盲目攀比 沾染不良习气...
《自律自强健身心》主题班会教案
中小学生守则 自强自律健身心。邾城街中心小学刘玉玲。活动的目的 针对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低,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依赖思想严重,为了改善他们的这种状况,开展一次 自强自律健身心主题活动 让学生提高自我的生活能力,增强自强自立的生存意识,树立健康的人格意识和良好的生存习惯,发展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积极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