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备考发言稿

发布 2021-09-07 04:02:28 阅读 6135

谈谈我们的文言文备考。

东华高级中学相修亮。

有句俗话说,得选择题者得高考,而文言文在选择题中占三分之一,加上主观题共有22分之多,所以文言文对高考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此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大有可为的板块。所以我们一直紧抓文言文这一板块不放松,争取让学生能有所提高。

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 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考纲明确规定,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考查的是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选取的语言材料虽然出自课外,但是设题考查的点基本上都是着眼于课内,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几乎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这里,我就不再举例了),可见,立足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是关键。可是,大家都知道,大多数广东的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只能留下浅淡的痕迹,更不用说文言文了,所以每当遇到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时根本是一头雾水,回答更是不知所云、答非所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加大对课文的复习力度,必修教材的全部篇目和我们的校本教材内部分重点篇目每篇课文复习三遍。

第一遍,一进入高三,我们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把必修三册课本中的17篇文言文全部读一遍,连注释一起读,重点读注释,解义。这一遍目的在于熟悉课文内容,在浅表意义上,力图增强语感和熟悉程度。

第二遍,我们组织老师分工合作,(我们学校一个优势就是同年级老师多,有利于集体协作)把每一篇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归纳出来,做成一个习题样的材料印发给学生,我们称之为“课内实词大围剿”,虽说是实词,其实也包括一些虚词或者固定结构在内。在这一遍的复习过程中,老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完成“实词围剿”,课下要求学生结合高一高二所作的笔记整理出每一课的知识要点,分别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重点语句等。此处举例。

第三遍,要求学生有重点的复习课文,要拎出要领,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总结规律,争取触类旁通,做好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准备。这个环节我们分阶段的组织对课内文言知识的检测,举一个例子。

只有如此,才能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才能从浅表的熟识达到深层的理解进而从容的运用。

因此,在文言文复习时我们首先立足课本,通过诵读课文培养语感,通过解读课文积累知识,通过领悟课文掌握规律。课文烂熟于心了,解答高考题的底气就很足了,力争让学生能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解答题目。

二、 吃透高考,落实考点。

复习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得心应手迁移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具备与否,或。

者说,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最终体现在对试题的解答上。所以,面对高考,夯实基础之后,就需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首先以近三年广东真题为例,**高考如何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细化为具体的考点:无非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实词、虚词、活用与句式、文意理解与鉴赏评价,其实这里的鉴赏评价基本是虚的,主要还是落实到文意理解甚至是重点词句的理解上。针对这些考点,在系统有效的掌握课本上知识基础上,老师再加以系统讲解,将实词、虚词、活用与句式分别集中汇总一下,联系课文与高考,总结特点,抓住规律,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达到透彻理解,引导学生实现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1.实词。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广东的高考命题比较稳定,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判断解释的正确与否,而且以选出不正确或者不恰当为主。

通过对三年真题的归纳,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实词:①古今异义的实词,②一词多义现象,③偏义复词,④常见通假字,⑤单音词和复音词,⑥异读词,⑦实词的活用。

常见误区:①按照今义理解古义。如对“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②以常用意义来解释活用意义。如将“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③有时还会按照一般字的意义来理解通假字的意义。

正如上面所说,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总结特点,抓住规律,加深认识,明确考点,并不急于对解题技巧的追求。

2.虚词。虚词的考查是最能体现课内到课外迁移的,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完全都可以在课内找到相应的用法。

历年高考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考查的方式,用的都是比较,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的异同,第二,考查的范围,均严格遵循当年考纲规定,同时对极其常见的虚词作多次重复的考查,如“以”“之”“其”等字在高考**现的频率就很高。(近四年广东高考考过的虚词:

以3、之4、为2、所2、其2、且、于、乃)第三,考查的数量,每年都是四个。第四,考查的角度,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包括词性和成分。第五,不少句子的翻译也涉及到虚词。

根据高考的特点,结合课内的语句,把18个虚词的用法做一系统的归纳,辨明用法,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加以详讲、识记,可以先分大类,再分小类,记住典型例子。然后加强训练,学生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对虚词的用法渐渐明了,才能在新的句子中判断某个虚词应该属于它的哪个用法。这部分我们除了常规的训练之外,选择了网上盛传的“文言虚词趣味语段”作为练习,既能让学生熟悉了这次虚词的用法,还能增加趣味性,更容易记住。

举例。3.活用和特殊句式。

在高考中,这部分很少单独命题,而是暗含在其他的题中。比如实词的解释、翻译等。而且在复习课文的时候都是曾经反复见到过的,在每一课的笔记中都有归纳总结,这一阶段主要是老师引导学生跳出课本,把活用和句式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

比如,常见的几种词类活用情况: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等。记住它们活用后的形式特点,然后再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而高考中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更容易考到。如“开奇之”的“奇”就是意动。

而句式,先把课文**现过的各种特殊句式(考纲规定的)分类集中到一起,课文**现的典型的判断句式、典型的被动句式、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式、定语后置或者介词短语后置句式、省略句式、固定结构。在这些具体的句子基础上,归纳出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将这些条理化规律化了,并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图,然后结合高考题目中的考查特点,思考如何把这些句式落实到具体的考查形式中(基本是语句的翻译)。如“洵奇男子也”是判断句,“推淮北之法于淮南”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4.翻译。采用主观题型是对文言文综合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考查文言文真实阅读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翻译题一直作为常考、必考内容。

文言文翻译考查中,对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进行全面的考查。

这一部分的落实主要是通过对课内重点句子翻译的练习,养成学生对句子中的要害之处(其实就是得分点)的敏感,一定要首先落实这些“点”。然后能在高考题中找出有类似特点的“点”,争取能抓住得分点。举例。

5.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与概括中心。

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对信息的筛选的考查,最常见的方式是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6. 归纳要点与概括中心。

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本考点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某个论点的依据;(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本考点表现为选择正确(符合文意)或者不正确(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这类题目中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

第5考点,要求学生在对文段的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第6考点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

这两点,简单的说就是要求要读懂文段,所以无法直接课内外对接,而需要在大量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实现。

三、化整为零,贯穿始终。

文言文的复习绝不是仅仅集中在这一板块的复习中,而是贯穿在整个高三的始终。在盘熟、盘活课文而又吃透了高考考点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一些课外文言文语段进行迁移性训练。选择的标准是浅易、精短,训练的方式可多样化,或梳理实词,或比较虚词,或归纳句式,或推断**,或翻译文句,或模拟高考。

一般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再加上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这些课外文段的练习,讲评的方式有学生互讲、老师点拨,有时也直接对答案。举例。

四、多次反复,探索技巧。

这是指在前面的基础上,到了后期,用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卷中的文言文(40篇左右)反复训练,引导学生探索、归纳解题技巧,真正进入应试阶段。这些都是大家也做过的,就简单的说一下。

比如文言文整体阅读策略,第一步,整体阅读。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文体。如果是史传文,要弄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

可用分层阅读法和划名阅读法。这时切忌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在文中相应地方用圈点法进行标注便可。第二步,善于借助,揣摩文意。

首先要善于借助文段的题目,文段的注解和出处,加深对选段文意的理解;其次是要善于借助题干和选项,最关键是要利用好实词解释题和选择题最后一题的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因为这些都是选择题,选项中错误的只有一项,而且文意分析题中即使错的也是小问题。利用好了实词解释题,文中部分难懂的词语意思可以迎刃而解;利用好了文意分析题,就能够比较明确的了解全文内容。

第三步,重读选文。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前后推导,走完解读过程。

比如遇到个别难以判断意义的实词,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

2023年文言文备考

文言文考点重点 曹刿论战 左传 原文参见附5 注解 1 间 ji n 参与。2 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 徧,通遍 遍及,普遍。4 孚 f 信任,为人所信服。5 狱 诉讼案件。6 靡 m 倒下 6 弗 不。7 忠之属也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8 可以一战 就是 可以之一战...

备考文言文倒装句

主谓倒装 贤哉,回也。应为 回也,贤哉 宾语前置 弗之怠。应为 弗怠之 吾谁与归。应为 吾与谁归 城居者未之知也。应为 城居者未知之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 不知先生何许人也 何陋之有?应为 有何陋 白雪纷纷何所似。应为 白雪纷纷所似何 其此之谓乎。应为 其谓此乎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应为 问...

文言文自传

吾生于九零年十一月,姓刘名可可,祖籍山东菏泽。幼命途多舛,夙遭闵凶。生孩十月,慈母见离 行年四岁,祖母见背 行年七岁,父欲再娶,未果。吾少多疾病,身体孱弱,几欲病亡,然吾命大,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兄弟,终鲜姊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父 女二人,更相为命。吾七岁始受庠序之教,初,绩甚优,吾常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