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讽、谏、谤、讥、说。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用言语纠正君王或尊长的过失。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一般不作贬义词用。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用作贬义词时,指说别人坏话。如《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而“讥”是微言讽刺。如《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说(shuì):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如《触龙说赵太后》。
二、军、师、士、卒、兵。
军和师:(1)军队。如《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赤壁之战》中“引军北还”。
(2)用作军队的编制。“军”是春秋以后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一军是一万二千五百人;“师”是西周以前军队最大的编制,一师是二千五百人。“师”比“军”小。
士:武士、甲士。上古用战车的时代,“士”是指战车上的披甲之士。
卒:(1)步兵。如《陈涉起义》中“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2)军队的编制单位,指一百人以内。如《谋攻》中“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兵:兵器,战国以后“兵”可当军队讲。如《触龙说赵太后》中“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汉代以后“兵”逐渐与“卒”同义,用来指士兵。
三、征、伐、侵、袭、攻。
征:褒义词,最初用于上(天子)攻下(诸侯),有道攻无道。
伐:是中性词,指公开宣战的正式战争。如《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后因“征”“伐”经常连用,“伐”也逐渐用于褒义。
侵:不宣而战,不要借口,不用钟鼓,直接侵犯别人的国土,与“袭”一样是贬义。如《齐桓公伐楚》中“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袭:袭击,偷袭,比“侵”更富于秘密性质,是乘人不备而偷偷地突然进攻。如《郑伯克段于鄢》中“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这就是说郑庄公的弟弟公叔段准备偷袭郑国的国都。
攻:进攻、攻打。如《齐桓公伐楚》中“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但“攻”是军事上进攻的泛称,不像“征”“伐”“侵”“袭”各有明显的特点。
四、青、苍、碧、绿、蓝。
青:上古主要是指蓝色,不作黑色讲。如《逍遥游》中“负青天,然后图南”。中古以后,“青”就有黑色的意思了。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苍:深蓝色。如《逍遥游》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碧:本指玉名。《庄子·外物》中“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后来指浅蓝色(即清白色)。
绿:(1)绿颜色,古时的绿草指嫩草。(2)乌亮,乌黑色。如《阿房宫赋》中“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比喻女子浓密乌黑的头发。
蓝:在古代不表示颜色,而是指染色的植物蓼蓝。如《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古人对颜色的分辨,有时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青”“苍”“碧”三个词虽然表示蓝色深浅有别,但人们有时通用。如“青天”也叫“苍天”,“青草”又叫“碧草”,“青苔”又叫“苍苔”。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
2015高考文言高频实词。1 权吏云 昨有一伧父 粗野之人 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释义 权且 暂且。教材 干曰 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群英会蒋干中计 姑且,暂且。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 离娄上 权宜,变通。2 败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语
a阿 偏袒 奉承艾 停止 完结 方兴未艾 爱 怜惜 吝惜安 疑问代词,什么,谙 熟悉按 巡视 考察。b败 败北,失败拜 授给官职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报 断狱,给 回信 答复北 打了败仗往回跑悖 违背被 施及 通 披 遭受备 完备 具备本 根源 根源鄙 边疆,庸俗,谦词 指自己 俾 使裨 益处比 并...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
2012届高三文言文复习资料三。高考文言高频实词汇总。1 权吏云 昨有一伧父 粗野之人 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释义 权且 暂且。教材 干曰 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群英会蒋干中计 姑且,暂且。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 离娄上 权宜,变通。2 败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