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表囚犯或战俘的:南冠、楚囚。
文言文中表年龄的词语
垂髫[tiá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
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文言阅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
一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到某地任职,做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 与百姓 与 与国君 帝王 之间就会有许多 动作 发生。1 诣 到,去。2 劝 鼓励,奖励 受到鼓励 奖励。3 课 考核 督促 征收。4 风 化 教育感化。5 按 案 巡视,巡行 考察,核实,查明。6 游...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语
a阿 偏袒 奉承艾 停止 完结 方兴未艾 爱 怜惜 吝惜安 疑问代词,什么,谙 熟悉按 巡视 考察。b败 败北,失败拜 授给官职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报 断狱,给 回信 答复北 打了败仗往回跑悖 违背被 施及 通 披 遭受备 完备 具备本 根源 根源鄙 边疆,庸俗,谦词 指自己 俾 使裨 益处比 并...
文言阅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 吕
一 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 表官职的 1 宰相 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 御史大夫 其权力仅次丞相。3 六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4 三司 太尉,司徒司空。5 中书省 行政机要机关。6 尚书 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 太尉 军事首脑。8 郎中 尚书属下部员。9 宦官 宫廷内侍,又称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