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命题作文:在——(艰苦奋斗精神、同桌、网络……)的影响下。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字数在500~800之间;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题解析: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
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
写作文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影响下”,应紧扣住这个词补写文章标题,补好文章标题
最关键。这是写任何半命题作文都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2. 构思要匠心独运,力求结构出新。本题最适合写记叙文,文似看山不喜平,
在文体上可用童话、寓言构思,或用日记展开或小标题布局,使文章形式优。
美,还要注意记录下生活的细枝末节,让情节在细微的变化中显出生趣,让细节打动人,把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挖掘出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这样才会脱颖而出。
3. 在作文时要努力“刷新”大众化“公共话语”,尝试运用具有独特自我角色意识的“个人话语”,打造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使自己的作文色彩亮丽,文采飞扬,流光溢彩!
在四季的影响下。
四季轮回,曾经懵懂的我,总用心感受着四季,感受着四季带给我的影响。
——题记。春——坚强!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簇簇新枝,条条细柳,伴着风的安抚,迎着温暖的阳光,向着希望,绽开笑脸。
轻轻地抚弄着小草上的露珠,看着它一点点地润进泥土。轻风拂过面颊,给世间万物注入了新的活力。于是,我看到了小草奋力的生长,柳叶奋力地抽芽,即使它们刚经历了严冬。
在春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坚强。
夏——热情!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努力地吮吸着花的馨香,看着蝴蝶轻盈地落在指尖——一切都宣告着夏的来临。
漫步于乡间,在七月流火的瞳人里感悟着夏的奔腾不息,夏的酷热,夏的美。于是,我看到了夏日烘烤着大地,闻到了野花散发出浓浓的香气。
在夏的影响下,我学会了热情。
秋——忧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曾经的万紫千红,变成了如今的满目萧然,曾经的烈日,幻化成今夕阵阵的寒风。
俯身拾起一片凋零的落叶,抬头望望那棵枯树——那个曾经属于叶的温暖的家,一切都在迅速地消逝、隐没。
于是,我看到了凄寒的月光,以及月影中那个孤单的我。
在秋的影响下,我生出了一丝淡淡的忧郁。
冬——希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没有围在炉边,没有躲进温暖的被窝里,望着窗外片片雪花在漫天飞舞,自己也身不由己地舞入那洁白的舞池中。
于是,我看到了窗上美丽的窗花,惊奇地发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冬的影响下,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季就这样交替轮回,我细细地品位着四季,在四季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热情,体味了忧郁,充满着希望!
临门点拨:考生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带给自己的影响,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贴切而又新颖。作者用四个小标题,串起了一年四季里有苦有乐、激情满怀的生活。
文章形式新颖,内容独特,语言活泼,穿插古诗词名句点缀其中,字里行间极富文采。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二)1.请以“听听___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④不得抄袭、
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 按要求作文。
2024年1月27日,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他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而成为人们记忆中永恒的“守望者”。在他的生命里,他守望爱情、守望责任、守望淡泊……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守望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④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这是二选一的选题作文。这种作文命题方式,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张扬个性、吐露真情的导向完全一致。它为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展示真实水平,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命题。
第一道作文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此题有一定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没有设置审题障碍。“听听”即仔细地听,聚精会神地听,类似题目早已有过。
此题要出新,关键是要学会寻找突破口,学会转化,将之转化为自己最擅长且最能驾驭的文体,并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作文。就题目看,本题宜写成记叙类文章。内容安排上可以倾听自然界的声音,如风雨雷电等;可以倾听人类社会的声音,如师长的叮嘱、同学的劝慰、友人的关切、社会的警示等;也可以倾听实实在在的声音,叙写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亲人、对祖国、对生活、对美好河山等事物的热爱之情;还可以虚写,选择几个片段,撷取历史上几个有名的人物,写出对善良、诚信、感恩、宽容等高洁品行的价值判断与追求。
第二道作文题是话题作文,就此题而言,比较宽泛,考生要学会切分话题,将大话题切分为一个个子话题,可以切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如“守望曹操”“守望老舍”;可以切分为写事的记叙文,如“守望童年”“守望初三”;可以切分为写景的散文,如“守望春天”“守望风雨”。同时“守”“望”二字本身是动词,比较实。若照实来写,有时不易出彩,所以考生可以变换角度,考虑实题虚写。
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间接铺陈,这样容易摆脱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景,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给读者留下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对于二选一的选题作文,考生要在宝贵的考试时间内,快速选定题目,不要举棋不定。考生应该以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内容为选题的标准,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高分作文一】
听听吆喝的声音。
我居住的地方历史悠久,所以,一些古朴的吆喝声会时常传入耳中。听着那些吆喝声,总是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并因此充满活力。
小巷子纵横交错,两旁排满了楼房。因为居民很多,所以小摊贩儿、修理工、收购废品的人便特别钟情于此地。
清晨,居民刚起来,小巷中便传来很有韵致的吆喝声。巷子的这边传来一声:“旧铜、旧铁、旧铝卖么!
”这是一个衣着破旧但特别和蔼的女人,推着板车,一边吆喝,一边走。虽然板车上装了不少东西,但她推起来却丝毫不费力气。这边的话音刚落,那边又走来一个男的,同样推着板车,板车上放着一些报纸和纸板,吆喝着:
“收纸板、报纸哦!”他和前面的那个女人走的是不同的方向,或者说那是同行的禁忌吧,以免抢了彼此的生意,从而伤了和气。
到了中午,便出现了新的吆喝声。这会儿,磨剪刀的推着自己特有的“独轮车”闪亮登场了,这么多的吆喝声中他的吆喝声最具个性。他经常唱一首自编的小曲:
“磨剪子嘞,磨菜刀!”一声完毕后,清了清嗓子,接着再唱。这会儿是吃饭的工夫,菜刀不仅要磨,米也是午饭的主要角色,卖米的虽然喊得简单,但声音却特别厚实,“米要不要——米——”
我时常在想,如果所有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会是一种怎样的效果呢,是不是可以称之为“生活交响乐”呢?
另一个热闹的地方莫过于菜市场了。临近傍晚,快要收摊的那会儿,菜农都铆足了劲儿吆喝。这边传来一声:
“大白菜最后两个,五元,五元!”那边也不甘示弱,叫喊着:“山东大白菜,**四块五,快来买啊!
”一浪高过一浪的吆喝声回荡在菜市场的上空,仿佛是山中的汉子在对山歌,令人精神奋发。
充满了古声古韵的吆喝不仅是民俗特色的显现,也突出了劳动人民勤劳的精神和积极奋斗的乐观态度,它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成功启示:这篇文章亮点有二:
一、贴近生活,选择材料。作者所写的都是一些我们常见的小商人,都是一些我们常听的吆喝声,这是多么平常啊,但作者却敏锐地把它们选入到作文中,从而演绎出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好作文。
二、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文章如果仅仅写各种各样的吆喝,那只是流水账,但结尾一段水到渠成地道出了吆喝声背后所蕴涵的社会意义。这不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挖掘出了文章的深意,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文章的“身价”,从而获得了高分。
【高分作文二】
窗儿上的守望。
今夜无月,那边窗棂上,谁在驻足守望,守望心中惆怅,瞬间心跳的感觉;守望内心彷徨,接近死亡边缘的窒息;守望心中的他,情意缱绻的情感……今夜,注定无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千年前,李清照在守望,守着她和丈夫的最后誓言。她是那么肝肠寸断,刻骨铭心,好似赴汤蹈火,奋不顾身。她为何义无反顾,因为丈夫答应过她,他会回来。然而一年又一年,遥遥无期。
辛弃疾在守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他在守望边关,盼望上场杀敌,守望祖国统一,守望内心男儿自强之心,只可惜,他始终没有盼来。
李煜在守望。一生把自己交给艺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守望灵魂深处的自由,内心角落的平静,可又怎容他,只怪自己身不由己,一辈子在遥望,却始终望不到彼岸的自由境界。
今夜无雪,那片草地上,谁还在守望?守望使人心碎;爱人的一声承诺,望冬日早些过去,春暖花开,望宇宙无垠,神秘莫测……今夜,不同寻常的夜。
今夜寂寞,失恋的人在守望。内心柔软的角落在滴血,在经历了相识—相爱—分开后,内心最初最纯洁的地方已布满灰尘,心已不再为谁动,守望的人最终还是没有来,是愧疚,还是正和另一个人在另一片草地上相望?今夜,注定心死。
曾经是谁在唱“洛阳城旁的老树根”,这像回忆般延伸;是谁在唱“前朝记忆度红尘,伤人的不是刀刃”;是谁在承诺和你在一起,是谁在愧疚“对不起,我爱你”。时间冲不走回忆,就像漏斗从不因为外界阻挠而停止流动的步伐。
今夜,谁在窗儿上守望?
一、事例丰富,分析独特。文中作者截取了几个事例,从李清照写起,一直写到现代,内容饱满。特别是对李煜这一事例的分析,可谓标新立异。
这告诉我们:对历史的思考不能囿于陈见,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富有文采,底蕴深厚。作者善于运用语言,不但娴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而且用诗句来为文章添色。巧引古诗,深化意境,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作文结构例析
一 例谈记叙类作文的分类结构法。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有了充实感人的内容,再配以完整巧妙的结构,文章就显得更加完美。分类结构法 是努力使文章达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分类结构法 就是如何安排作文主体的层次和内容的具体作法。分类,即按一定的标准,把主体部分的写作内容分成几类,划出...
作文讲解例析
遥望象牙塔,走过独木桥。听,是谁打翻了五味瓶?伸出手指数一数,酸甜苦辣咸 题记。三十年,回眸一瞬间。有多少莘莘学子遥望着象牙塔,倚窗悲叹 又有多少佼佼者安然走过独木桥,站在象牙塔上 笑傲江湖。然而,是非成败,转头空。当我们转过头来回望过去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算的了什么?酸。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
作文能力训练例析
新教材很多课文后都有片段写话练习,这些练习,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课内转向课外,由作者的生活经历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厚实思想上的积淀,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其实就是作文训练,就是以阅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