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结构技术及艺术特征分析

发布 2021-05-31 08:37:28 阅读 3076

一、设计古建筑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稳定的结构性能。

木结构是我国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木结构整体稳定性对房屋建造具有重要作用。“墙倒屋不塌”的含义为木结构房屋的墙倒塌,但是在木构架支撑着的屋顶却不会降落,这句话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古建筑木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我国古建筑采用交替穿插梁、柱、雀、斗拱、的结构,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古建筑的抗震性能。

我国许多古老的佛塔、寺庙等经过岁月的侵袭,历经数次地质灾害,仍然岿然不动,这都要归功于抗震性能技强的木结构。在建造古建筑中,虽然加工木结构比较简单,但是木结构随着岁月的不断更替,在风雨侵蚀中,木结构的性能也会不断下降。

二)意境结合的美感。

在建筑设计中,注重意境结合,设计者需要对实际地形进行考察,结合四周环境特色,采用科学布局的方式,综合各种有利因素,合理安排建筑,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改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群。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主景区、活动区、休息区、各个干道,还需要考量平面与立面的关系,通过造景、借景等手段,突出主体。同时在设计古建筑时,需要将主题化的景观重点表现出来,进而显示出植物表现的时景美,营造一种幽雅、舒适的环境。

在古建筑植物设计中,必须要遵守主次分明的原则,对灌木、乔木、花木进行合理搭配,最大限度表现自然之美,减少人工之态。最后,设计者还需要合理应用植物围合空间,不同种类的组团绿地选择的空间围合也不相同,别街道、人行道应该采用封闭性空间,这样能够将外界嘈杂声隔离开来,创造一种安静、和谐的环境。

二、古建筑的艺术特征。

一)造型美。

我国古建筑造型中,大屋顶、斗拱是特有的标志。古建筑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古建筑独特的造型美。在我国古文化中,屋顶等级特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硬山、悬山这些元素进一步烘托了古建筑的内涵美,山墙、山檐等构件则大幅度美化了建筑结构。

应用各种色彩使屋顶轮廓化,将古建筑的美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建筑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开拓了新的领域,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筑艺术并不是随意堆砌建筑材料,建筑自身包含了建造者和居住者的感情,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艺术是与养生文化紧密相关的一种综合性文化。或许在未来会形成一门新兴的科学—建筑养生学。在技术建设力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建筑设计师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建筑作品缺乏灵魂。

在建筑建设中,应该科学分割各类地形,赋予其不同的功能。比如,在设计锻炼地时,应该使其具备平坦特点,消除人们的不良情绪。陡峭、崎岖的地形,能够满足追求刺激的人们的需求。

所以在分割地形时,首先需要划分人群,然后对地形上的景观建筑中添加具有历史文化的元素,同时融入主流元素,不仅能够给建筑赋予文化内涵,而且还能给人们一种亲切感。

二)和谐美。

在对古建筑进行布局时,需要将建筑与四周环境空间互相融合,比如苏州园林就是利用树木、假山等使建筑物与环境空间互相融合,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针对大小不一的建筑物,可以利用中轴线对四处散落的建筑群进行布局,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北京紫禁城。在设计建筑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考虑到文化需求、生活习惯、服务对象等,对公共建筑空间进行组合,在满足人们舒适、健康需求基础上,融入个性化元素,增加公共空间的美感。

三)群体美。

我国古建筑群体布局中,庭院式是主要的布局手段,即在古建筑群正中间设置一条中轴线,采用对称的方式将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两周。虽然这种布局具有封闭式特点,但是人们在建筑群中能够欣赏不同的风景。所有建筑采用统一的颜色,能够增加建筑美感,这也是表现古建筑群体美的一种重要手段。

早在封建社会,我国古建筑艺术就已经趋于成熟,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同时也囊括了少数名族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我国古建筑属于分布地域最广、传承时间最长、建筑风格最显著的一种艺术体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技术也得到了飞速提升,古建筑结构技术和艺术仍然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而且许多现代建筑中也有应用古建筑艺术风格。

最常见的是应用自然景观改善内部小气候,创造出舒适的休憩场所。西方考古学家发现,古罗马庞贝城采用的是立柱支撑结构,回廊围绕在建筑周围,采用水池储蓄雨水。不同于该建筑结构布局,我国古建筑则是采用引入自然空间的方式,在为人们提供通风采光条件基础上,增添了诗情画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古建筑拥有的独特的文化氛围正在逐渐消散,现代建筑不能综合运用古建筑艺术,这加速了古建筑文化的没落。

三、古建筑结构与艺术现状分析。

一)古建筑损坏严重。

我国古建筑破坏问题不断加重,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古建筑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但是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导致古建筑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古建筑拥有鲜明的历史符号,其能够充分展示一个城市发展的品味。

即使利用先进的修复技术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但是却只能得其形却不能画其神,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也逐渐消失,根本不能满足人们对古文化的需求。而且,我国人文文化被破坏后,国家相关部门却没有创建相应的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剧了古建筑破坏程度,给城市发展提升品位造成不利影响。

二)历史文化随之消失。

古建筑的消失不仅是从形体上消失,而且其包含的内在底蕴也随着形体的消失和消散,尤其是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古建筑,其消失会削弱历史文化品位。比如,我国庭院式布局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具有的艺术价值可与欧洲古建筑相媲美。欧洲建筑一般是一目了然,中国古建筑则是蕴含诗意的画卷,难以一眼将其看穿,而是需要一层一层展开看,才能真正感受到古建筑包含的意境美。

在中国古建筑中游览,需要从一个庭院移步到下个庭院,完全走完后,才能领略所有建筑群的魅力。但是,近几年,我国现代化建筑行业发展较快,一幢幢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拔地而起,虽然古建筑得到了维修保护,但是在此背景下,古建筑逐渐被现代化气息充斥,这是导致古建筑艺术品位消失的主要原因,对城市整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总结。总而言之,古建筑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结构技术能够将古建筑的艺术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古建筑文化逐渐走向没落。

如何在现代化发展中保护古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介绍家乡的古建筑作文

篇一 我的家乡就坐落在新安江畔,是一个千年古镇 梅城。它历史悠久,共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我的家乡有许多有名的建筑物。双塔凌云 就是其中两座有名的建筑物。南峰塔和北峰塔是两座七层砖塔,它屹立在新安江,富春江和兰江的汇合口,隔江相望,构成 双塔凌云 其中南峰塔高57米,为七层八角空心砖塔,始建于隋唐...

写景作文古建筑保国寺作文 建筑的瑰宝

古建筑保国寺作文 建筑的瑰宝。保国寺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寺外28公顷自然山林。古建筑保国寺作文具体内容请看下文。古建筑保国寺作文 建筑的瑰宝。今天我与爸爸妈妈,还有爷爷一起乘车到保国寺游玩。很快就到了保国寺。走在山上的扬长小道里,我们能倾听到淙淙的流水声。沿声望...

家乡的古建筑美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家乡的古建筑 美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仙游师范附属小学凌朝晖。适用于六年段活动时间 一个月 共四周 一 活动背景 家乡仙游位于福建沿海中部,这里山川如画 气候宜人 这里人杰地灵 人才辈出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着朝气蓬勃的现代文明,繁多的名胜古迹蕴涵着风格奇特的古老建筑,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