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在心中行文如水更轻松。
一、活动一:识“特点”
1、《泊秦淮 》 紫藤萝瀑布》 《荷叶母亲》
2、《紫藤萝瀑布》(有删节)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3、特点:引出话题、铺陈话题、宕开话题、结束话题。
二、活动二:悟“思路”
那个秋日,好多时日了,我总也无法忘记,虽然我曾努力的试着忘记。
那天,秋高气爽,绝对是一个适合游玩的日子,连这个小小的县城都挤满了人。
“若知道这么多人,倒不如在家里呆着。”我边自言自语,边用双手捂住被噪音刺痛了的耳朵。
这里是最繁忙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在忙碌的转换着,那位交警早已忙得手忙脚乱,一个劲地吹着嘴里的口哨。着急的人们边抱怨边艰难地挪动着身躯。
又是红灯。我停了下来,对面的行人也停了下来。
一阵竹竿击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不由自主地扭转头看去。我惊呆了,一根破旧的竹竿,一头是一个盲人,另一头还是一个盲人,一对穿着破烂的盲人要过马路!那男人另一只手握着又一根竹竿,在地面上敲打着。
“喂,你们不可以的。”我喊道。
他们听不到。
他们知不知道这是最拥挤的十字路口?他们知不知道此刻正是红灯?
竹竿仍在急切地敲打着地面,他们已经走过了警戒线。
一声惊呼,一辆轿车猛地刹住,仅仅相差几公分!又一辆车刹住,一辆,又一辆……没有谁按喇叭,红灯变成了绿灯,整个世界忽然静了下来。那对盲人仍在安然地走着。
他们不知道整个世界都在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注视着他们相依为命地走过这个城市最繁忙的十字路口。
我的眼睛湿润了,为这伟大的一幕;我的心灵震颤了,为这至极的温情。我想,我永远都无法忘记这伟大的一幕:在那个秋日的上午,整个世界为一对盲人让了一次道。
独立学习上文,找出 “起承转合”部分,说一说。
三、活动三:学“写法”
那一次,我懂了。
母亲病了,是多年的关节炎,憔悴的脸毫无生气的样子,不时的疼痛总牵伴着嘴角来回抽搐。(起)
结构——起承转合,是最优框架。
1)叙事类。
起——故事的开头——可以是顺叙式,也可以是倒叙式;承——故事的经过——这是故事的最主要部分,包括发展和高潮部分;转——故事情节反转——这是故事出乎意料的部分;合——故事结尾——如果开头是倒叙式的,就与开头形成呼应。
譬如《孔雀东南飞》的结构:起——夫妻感情很好,婆婆却不满意;承——兰芝主动请求被谴回娘家;转——再嫁过程中却出乎意料的自杀;合——人们把夫妻俩合葬,以象征夫妻再团圆。
但是,叙事类的框架也可以省略“合”,从而形成“起——承——转”的格式,这样就使故事更具出人意料的效果。譬如,如河南考生的《刘处长的发型》:起——刘处长退休了,头发又浓又黑,像个年轻人;承——老伴建议留个教授型的大背头,以表示告别官场;儿子儿媳见后,却又认为太落后,硬是让其剪了一个新潮型;接着,刘处长又被女儿劝说理了一个内涵型的小平头。
转——文章最后,在生日宴会上,刘处长突然亮“和尚头”(这一次是自己作主的)。
2)议论类。
起——开门见山(呈现文章结论或表态),或引出话题——也叫提出问题部分;承——分析部分,一般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等;转——辩证分析——即转换视角,重新审视,从而得出一个与前文看似相矛盾的结论;合——结尾,强调分析的结论——如果是开门见山式开头,就形成了首尾呼应。
譬如,北京考生的《不诚不信不为过》的结构:起——提出观点: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可以不讲诚信;承——分析在战场、商场等方面,不诚不信有其重要意义;转——在通常情况下,还是应讲诚信;合——结尾,强调,在特殊的场合,不诚不信不为过。
3)叙议类。
它可以是“起——承——转——合”结构,譬如,福建考生的《八?十八?二十八》,起——那年我八岁,还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新颖、多变,极富想象力。
周长长,面积小,人生阅历浅。承——那年我十八岁,已经被渐渐改造成规则的图形,只是棱角还在,不新颖也不规范,不多变也不稳定。周长不长,面积也不小。
转——这年我二十八岁,已经被打磨成了一个圆了,我稳定,我周长短,我面积大。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变得世故圆滑了……
合——幼儿园的女儿,正重复“我”的八岁时的“不规则的多边形”,说:太阳和小草都是黄的。
它可以是“起——承——转——承”结构,譬如甘肃考生散文诗《蓝色蛹·金色蝴蝶》,起:蓝色——流动的忧郁;承:蛹——自缚的悲哀;**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承:蝴蝶——破茧后的美丽。起与承都是悲哀的色调,转及转之后的承,都是喜悦的色调。
这个结构里出现了两个“承”,但这两个“承”各自所承的对象是不同的,前者所承的是起(悲),后者所承是转(喜),这一点要明白。
总之,以上三类文章体式,可以是最优的“经典”结构“起——承——转——合”框架,也可以是其变体框架。我们有了最优框架的自觉,再加上创造性的变化,就有可能在写作过程中,把文章结构设计的更加合理、更加精致。
这里讲了结构框架,是不是结构就讲完了呢?我说:没有。对于结构,我还有话要说。
探索记叙文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节选)
所谓“起”,主要指起领全篇的开头。记叙文的开头须讲究“新”、“活”、“深”,既要引人入胜,不落窠臼,又要紧密切题。恰当引篇。
“起”,还包括作文中每段的开头。每段的起始句也并非随意而为,一方面要开启下文,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本段的中心,以及与其他句子的逻辑关系。
怎样才能写出美丽的“凤头”来呢?纵览五彩缤纷的开头,我们就能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来。“起”的方法主要有:
1、开门见山法。2、写景抒情法。3、名言发端法。4、欲扬先抑法。
欲扬先抑法,即以退为进,先抑住某一个人或事物,然后确定自己的观点或主题,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此法运用广泛,在记叙文中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修辞增色法。6、设置悬念法。、巧引题记法8、分设标题法。
所谓“承”,主要指文章上、下句和上、下段的承接、联系与过渡。记叙文各部分之间必须气血要通,脉络分明,造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承”的方法主要有:
词语过渡法,句子过渡法,段落过渡法,引线串珠法,巧合妙胜法。
所谓“转”,主要指文章内容的转换、表达的变更,也指文章内容的荡开与发散。“文似看山喜不平”,转是文章“不平”的关键所在,是文章题旨得以升华的主要技巧,转的方法主要有:抑扬生变法,欲擒故纵法,兴生波澜法,镜头剪接法,设悬解疑法。
所谓“合”,主要指收束全篇的结尾。记叙文写作要以中心为线,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确保全文的完整、严谨。古人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即言结尾不仅要紧扣中心,注意全文的整体性、一致性,同时也要注意锤炼语言,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并让人回味无穷。
那么怎么来合呢?“合”的方法主要有:首尾呼应,文题呼应,文中呼应,细节呼应,关键词呼应,悬念呼应,伏笔呼应,文外呼应,点睛呼应,余味呼应等十种方法。
起承转合作文示
起承转合作文示范文。乐观的心态。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双胞胎,哥哥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而弟弟像个天生的乐天派。在圣诞节时,哥哥收到的礼物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而弟弟得到的却是一盒马粪。但出人意料的是,哥哥不但没有感到欣喜,反而哭诉了起来 你们知道我不会骑自行车,而且外面还下着这么大的...
作文技法之结构篇 起承转合,是最优框架 整理精校版
作文技法之结构篇 起承转合,是最优框架 作文辅导。昨夜看作文的思路展开方法,国外写作书总结了共十多种,常用的如对比法 因果法 叙述法 描写法 法 定义法 过程分析法 举例等,若有所得。综合周振甫先生 文章例话 中的 承转 部分思考,对承转之手法不甚理解,清晨赶紧百度一下,得中一篇,也提到了马正平教授...
物质结构综合作业 三
1 元素 氦 铷 铯 等是用下列哪种科学方法发现的 a 红外光谱 b 质谱c 原子光谱d 核磁共振谱。2 下列含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a hclob hno2c h2so4d hio4 3 下列能层中,有f能级的是。a kb lc md n 4 根据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周期表属于。a s区b p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