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海水温度的分布。
水平分布:三大洋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太平洋最高,达19℃;印度洋17.0℃;大西洋16.9℃。
世界大洋表面水温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夏季高于冬季。这些特点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和洋流性质决定的。
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2.湖水温度的分布。
正温层与逆温层。
温跃层的深度各湖不一。
湖面水温变化滞后于当地气温变化。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变化。
水资源时空变化。
a\地区分布。
因受海陆位置、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全国大致可划分为水资源条件不同的5个地带:
多雨-丰水带。
湿润-多水带。
半湿润-过渡带。
半干旱-少水带。
干旱-干涸带。
b\多年变化。
水资源通常以丰枯变化规律反映多年变化规律,以极值比表示年际变差幅度。
1)丰枯变化规律。
全国水资源丰枯变化规律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有比较明显的60-80年长周期。
有比较明显的30-40年短周期。
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极值比。
系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倍比值,称为极值比 (km),可以作为反映降水、径流年际变化的指标。
c\季节变化。
全国降水水量以夏季为多,冬季很少,春季和秋季介于冬、夏之间。
第二章。1,水循环的地理效应。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循环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
水文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
地球表层系由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水圈级合而成,水圈居于主导地位,将它们耦合在一起。水循环上达15公里的高空,下到地表以下1-3公里深处,成为沟通无机界和有机界联系的纽带,并将4大圈层串联在一起,给合成统一整体。水循环深刻地影响了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演变与发展。
水循环与全球气候。
1) 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大气吸收的热量中,地面与大气之间的显热交换占11%,来自蒸发潜热输送的能量占36%。
2) 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矛盾得到缓解。
3) 水循环的强弱及其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
★太平洋的黑潮海流对大陆东海岸的影响,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与秘鲁寒流的关系等,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
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
水循环在地质构造的基底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形态,从两极与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到河流冲积、堆积地貌以及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无不是水循环的杰作。
水循环还影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的平衡。
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作用,只需2024年,入海的物质就可以将大西洋填平。
我国新丰江等大型水库在建成蓄水后,诱发产生六级**,就是这方面具体例证。
水循环与生态平衡。
人体组织中70%是水。没有水循环,就不会有生命活动,就不存在生物圈。
水循环的强度及其时空变化,是制约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水循环强盛的地方,可以成为热带雨林,水循环弱的地区可能成为干旱草原,甚至热带沙漠。
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没有水循环,水资源就不能再生,无法永续利用。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水循环与水文现象以及水文科学的发展。
研究地球上的水循环,是认识和掌握自然界错综复杂的水文现象的一把钥匙;是把握自然界各种水体的性质、运动变化及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从宏观上讲,着重界面过程的研究;从微观上讲,继续发展流域水文模型,开展水循环微观过程的实证。
第三章。一)产流机制。
、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
是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在包气带上界面的产流机制,只有i>f 时,才能产生地面径流。
rs(t)=i(t)-f(t)
上式说明:地面径流是供水与下渗矛盾发展的产物(前提条件、必要条件、充分条件)
2、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
1)壤中径流发生于非均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透水层与相对不透水层界面上。
2)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形成(图3-1)
3)非常重要的概念:临时饱和水带。
rss=fa-fb
4) 壤中径流的产生也符合供水与下渗矛盾规律。(必要条件、前提条件、充分条件)
5) 壤中径流的产生与降雨强度没有直接关系,它只取决于上层的下渗率。
3、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
1)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是指包气带较薄、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地下水产流机制。
2)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同样也服从供水与下渗矛盾的产流机制。
3)也可以发生在均质土层中或风化裂隙岩层中。
4)产流条件基本与壤中径流相同,只是其界面为包气带的下界面。
rg=fc(均质土壤)
rg=fc-rss(非均质土壤)
4.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
6) 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是在表层土壤具有较强透水性情况下的地面产流机制。
7) 前提:下层有相对弱透水层存在→壤中流。
包气带全部变成临时饱和水带→饱和地面径流。
8) 重要特征。
rsat=i-(rss-fb)
二)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
1、资料充分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
资料充分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多年平均径流量,以代替正常年径流量。
2、资料不足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
如果实测资料较短,不到20年,代表性差,就需要延展系列,提高资料的代表性,方法是相关分析法(参证变量)。
参证变量一般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在成因上是相联系的。
参证变量的研究系列比研究变量的系列要长。
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同步系列。
利用年径流实测资料延长插补系列。
利用年降水资料展延插补系列。
3、缺乏实测径流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
等值线法。水文比拟法。
水文比拟法是将参证流域的水文特征值移置于研究流域上来的一种方法。当研究流域与参证流域的各项因素相似,而且参证流域具有较充分的长期水文实测资料时,才可移置。
三)、阐述径流年际变化,年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的年际变化。
一)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
1)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
年径流量cv的值反映年径流量总体系列离散程度,cv值大,年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这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利,而且易发生洪涝灾害, cv值小,则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小,有利于径流资源的利用。
影响年径流量的因素:
年径流量。年径流量大的地方,年径流cv值小,降雨量少的地方,年径流cv值大。
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年径流cv值较小,而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cv值较大。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小的河流, cv值大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径流的年内变化。
一)径流的季节分配。
12月至2月为冬季:是我国河川径流量最为枯竭的季节。
3月至5月为春季:是我国河川径流普遍增多的时期。
6月到8月为夏季:是我国河川径流最丰沛的季节。
9月到11月为秋季:是我国河川径流普遍减退的季节。
二)径流年内变化的特征值。
1)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vv
2)完全年调节系数。
四)环流结构对泥沙运动的影响。
1)具有水平轴的环流,除了因离解作用而形成的环流外,底层水流方向往往与水面倾方向一致,表层水流的方向则与水面倾斜方向相反。
桥墩前的冲刷坑及其边缘堆积物的形成。
2)纵轴环流在临近河底处,螺旋流的旋度较大;在水面螺旋流的旋度较小。
3)在螺旋流中,泥沙除沿着旋转轴垂直的方向运动外,还沿着与旋转轴平等的方向运动。
4)相对封闭的竖轴环流或横轴环流能造成冲刷,也可导致淤积。
★拦河建筑物下游的横轴环流。
水内环流的观测研究,对泥沙运动和河槽演变的研究极为重要。
五)冰川与大气、海洋的相变转换。
一)冰川对大气的影响。
南极冰盖是一个冷源。
高山冰川带存在另一个更大的降水带。
二)冰川与海洋的相变转换。
2) 地球上转冷的时候,冰川的规模就大,大量的水从海洋转移到冰川上储存起来,导致海面降低。
3) 气候转暖时,冰川退缩,大量的冰川融水又通过河流注入大海,导致海面抬升。
六)湖泊的演化。
一)湖盆的演化。
1、湖岸的变形。
湖盆蓄水后,岸边土壤浸水,土壤中含水量增加,破坏了原来相对稳定的平衡条件,必然引起湖岸变形。
2、湖底的沉积。
1)湖底的演变主要是由湖底的沉积作用引起的。
2)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有外界输入和内部形成两个**。
2) 湖底的沉积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
二)湖水的演化。
湖水的演化是指湖水化学性质的改变。引起化学性质改变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三)湖中生物的演化。
不同的水生生物要求着不同的湖泊环境。湖盆的演化、湖水水质的变化,必然使湖泊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物的种类、个数也相应发生变化。
七)、径流向海汇集效应。
一)径流补给对近岸海区的冲淡效应。
地表大量淡水径流入汇海洋,起着冲淡海水的作用,即对陆缘海起着冲淡作用。
二)泥沙向海输入陆地不断延伸。
由于陆地表面受到流水侵蚀,河流携带大量陆地固体物质输向海洋。
三)陆地元素不断向大海迁移。
河水中不同的化学成分,每年都以离子径流形式迁移入海。
水文作业习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 习题库。第1章 1 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2 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2,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3 d,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
财务管理》复习题复习题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财务管理 复习题复习题doc 1 财务管理 复习题。一 判断题。1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风险报酬取决于 组合的 系数,系数越大,风险报酬就越小。2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的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越高。3 如果组合中 数量足够多,则任意单只 的可分散风险都能够...
2019 《财务管理》复习题复习题 1
财务管理 复习题。一 判断题。1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风险报酬取决于 组合的 系数,系数越大,风险报酬就越小。2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的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越高。3 如果组合中 数量足够多,则任意单只 的可分散风险都能够被消除。4 经济危机 通货膨胀 经济衰退以及高利率通常被认为是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