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笔记

发布 2021-05-13 00:34:28 阅读 6087

2. 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o 新陈代谢

o 兴奋性

o 生殖功能

3. 稳态:什么是稳态、稳态的意义

4. 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o 神经调节

o 体液调节

o 自身调节

5. 反馈调节的概念

6.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各种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

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重点要求掌握细胞膜在生物信息传递中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膜的分子组成及基本结构

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机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载体、离子通道和离子泵的概念。

3. 受体及跨膜信息传递

受体—膜通道信息传递系统

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跨膜信息传递系统0

酪氨酸蛋白激酶跨膜信息传递系统

2.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重点要求掌握生物电形成原理

1. 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兴奋和兴奋性的定义及其变迁。

引起兴奋的刺激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强度—时间曲线、阈强度和时值。

组织兴奋及恢复过程中的兴奋性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和低常期。

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原理。

生物电现象产生的原理:静息电位与钾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电压门控na+通道、k+通道及它们的特点)。

3. 动作电位的引起及传播。

阈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引起;局部电位与兴奋性变化;动作电位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有髓鞘纤维的跳跃传导。

4. 神经信息的传递特点及神经干的复合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及神经干的复合动作电位。

3. 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

重点要求掌握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掌握前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1. 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突触前过程(动作电位到达运动神经末梢诱发释放ach)和突触后过程(ach与终板膜ach受体结合后,化学门控离子通道打开,产生终板电位,进一步引起肌膜动作电位)。

2. 兴奋—收缩耦联。

肌纤维膜—横管—三联管结构的信息传递,肌浆中ca2+浓度与肌丝滑行的关系。

3. 肌肉收缩;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做功的影响。

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机能———2学时

2.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4学时

3. 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2学时

1.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o 血浆和血细胞

o 体液分布概况: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各部分体液

o 血液在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2. 血浆的成分及其理化特性

o 血浆蛋白及血浆胶体渗透压

o 血浆晶体渗透压

o 血浆ph

3. 血细胞

o 红细胞比容

o 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

o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沉

o 红细胞凝集和溶血

o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o 血小板的功能

o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反应、促进凝血、血块回缩反应。

o 血小板具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1. 生理止血

o 原发性与继发性止血的概念

o 血凝、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凝血的三个阶段及两种(内源性与外源性)途径,凝血因子及凝血的瀑布学说:抗凝血酶iii和肝素,纤维蛋白溶解及其生理意义。

o 血型和输血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o 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的破坏

o 红细胞生成及其调节

o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

1. 体液、内环境、血浆0.5学时

2. 红细胞、(白细胞:自学)、血小板———0.5学时

3. 生理止血2学时

4. 血型和输血1学时

1. 心脏的功能

o 心动周期。

重点掌握心动周期中血液流动方向、瓣膜运动、心音、心肌的收缩和舒张之间的关系。

心动周期中的各个时相

心室内压力和容量的变化与心室肌收缩和舒张的关系(压力—容量环)

心音及其产生的原因。

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心脏瓣膜的活动以及与心音之间的关系

o 心脏功能的评定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及心脏做功的概念

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 前负荷的概念及对心肌收缩的影响(starling定律)

2. 后负荷的概念及对心肌收缩的影响;心肌收缩速度、潜伏期、后负荷以及与最大收缩速度之间的关系。

3. 心肌收缩能力的概念及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4. 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o 心功能储备的概念。

2. 心肌生物电和生理特性

o 心肌生物电。

重点掌握心肌电形成的原理,心肌电的特性,与神经和骨骼肌生物电的差别。

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

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工作细胞电位的特点;purkinje细胞电位的特点;起步点细胞的电位特点。

离子通道及na+-k+泵:快速钠通道,慢速钠、钙通道;na+-k+泵;离子通道和na+-k+泵的生理意义。

o 心肌特性

自动节律性:产生的原因及生理意义,影响自动节律性的因素。

传导性: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兴奋在心脏中传导的路径;心脏各部分传导速度的比较;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

兴奋性:心动周期中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o 心电图

正常图的形成原理

心电图各波(p、qrs及t)、各期间 (pr、qt) 及st段的意义。

3. 血管生理

o 各类血管的有效结构和功能特点:弹性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概念。

o 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阻力和血压

o 动脉血压重点掌握正常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

动脉血压的形成和正常值。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性及其生理意义。

动脉脉搏的波形、成因和传播速度。

o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o 微循环及组织液的生成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后阻力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和交换血管

血液和组织夜之间的物质交换

组织液生成和回流:滤过的动力和有效滤过压;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淋巴循环 心血活动的调节

o 神经调节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递质及心肌细胞膜的受体,对心肌生物电的影响

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受体。

交感舒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及受体。

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反射弧及生理意义;化学感受性反射。

o 体液调节

全身性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等。

局部性体液因素:激肽、组织胺和组织代谢产物。

o 自身调节:代谢性和肌源性自身调节

1. 器官循环。

冠脉循环、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

1. 心动周期2学时

2. 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2学时

3. 心肌电活动2学时

4. 心肌特性、心电图2学时

5.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液阻力和动脉血压———2学时

6. 静脉血流及血压、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2学时

1. 呼吸的意义和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输与内呼吸)

2. 肺通气

o 呼吸器官的解剖概述:呼吸道、呼吸膜;肺泡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物质。

o 肺通气的原理:

1. 胸廓的构成、胸膜腔、呼吸肌和呼吸运动。

2. 肺通气动力: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胸内压的形成及其变化。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

3. 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和顺应性;非弹性阻力(主要为气道阻力)及呼吸时的变化。

o 肺容量

4.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功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

5. 肺的通气量:每分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无效腔及肺泡通气量。

3. 呼吸气体的交换

o 气体交换的机制:

1. 气体分压的概念。

2. o2和co2在肺泡、血液和组织中的分压及交换过程。

o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3. 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4. 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5. 肺泡膜的厚度

6. 呼吸膜的面积

4. 气体运输

o 氧的运输

1. 物理溶解

2.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可逆反应,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

3. 氧解离曲线各段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4.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o co2二氧化碳运输

5. 物理溶解

6.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7. 碳酸氢盐形成

8.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

5. 呼吸运动的调节

o 呼吸调节系统的功能结构:控制器、感受器、效应器

o 呼吸中枢:延髓呼吸中枢、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和长吸中枢、呼吸节律的神经起源及形成假说、呼吸中枢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上位脑对随意呼吸和行为呼吸的控制。

o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意义;防御反射、c纤维和毛细血管旁感受器。

o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动脉血co2分压、o2分压及[h+]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

o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机制。

1. 肺通气及通气原理2学时

2.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及气体交换———2学时

3. 呼吸的调节2学时

1. 概述

o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o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o 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

o 胃肠激素

2. 口腔内消化:唾液分泌、咀嚼、吞咽

3. 胃内消化

o 胃液的分泌和分泌调节:

1.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 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3.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4. 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o 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蠕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4. 小肠内的消化

o 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

o 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o 小肠液的分泌: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o 小肠的运动、消化期小肠运动的形式;小肠运动的调节;消化期小肠的运动

5. 大肠内的消化

o 大肠液的分泌

o 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6. 吸收

o 吸收的部位和影响吸收的因素

o 水分、无机盐的吸收

o 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的吸收

7. 摄食及调控机制

1.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腺、神经支配、胃肠激素———2学时

2. 口腔内和胃内消化2学时

3. 肠内消化和吸收2学时

高级生理学

1 试述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受体类型及多巴胺与帕金森症,亨廷顿舞蹈症的关系。多巴胺受体有五个亚型 d1 d2 d3 d4 d5多巴胺与帕金森症的关系 多巴胺具有调控锥体外系运动的功能,黑质 纹状体da系统调节分为直接环路即兴奋运动和间接环路即抑制运动,d1受体调节直接环路,d2受体调节间接环路。在正...

高级生理学

高级生理学心得体会。光阴荏苒,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间研一下学期高级生理性课程就结束了,期间我学到不少东西,让我对自己的课题有了新的了解。生理学的博大精深吸引我进一步去探测。同时本课程增加了不少实验课程,这让我们对生理学建立了生动的形象 生理对我们不在是空洞难理解的课程。当然生理的神秘面纱不会仅仅有这些...

生理学试卷

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生理。一 名词解释 3 4 12分 1 食物的氧热价 2 肾糖阈 3 视野 4 激素 二 选择题 1 33 33分 单选题。1 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a 二磷酸腺苷 b 三磷酸腺苷 c.脂肪酸 d.磷酸肌酸 e 葡萄糖。2 一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