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基本语法

发布 2021-05-11 09:20:28 阅读 3092

语文中考系列训练之古汉语基本语法。

1、《课标解读》评价学生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掌握程度,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立足于考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

2、建议教一点文言文知识。

了解一点文言文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通畅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本内容,也为高中学习文言文打下一些基础。 文言文测试始终是超纲的……

3、知识储备 &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动词例如:一狼洞其中。

2 名词作状语例如:其一〔犬〕坐于前。

3 动词活用名词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形容词活用名词例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 形容词活用动词例如: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6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 意动用法例如: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常见的文言句式

1 被动句常用“为”“为……所……”于”表被动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 判断句表判断的词“是”“乃”“即”“则”“…者,……也”“非”“无”等。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省略主语如:(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省略句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宾语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省略介词如:然足下卜之(于)鬼乎?

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宾语倒装如:孔子云:何陋之有?

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新课标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之。1、用作代词 (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其他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代人。他,指曹刿。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代人。他,指吴广。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代这件事。 默而识之。 《论语》——代学习所得。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指代前面的“骨头”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狼》——指代前面的狼。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代千里马。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代乐趣。

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代城。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代齐军。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2)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

2、用作助词 ①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结构助词“的” 。

例句: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大道之行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唐雎不辱使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 《公输》

在句中表示定语置后,即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例句: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音节助词,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3、用作动词译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例句: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二、而。主要作连词用,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 《出师表》

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十则》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聚室而谋曰 《愚公移山》 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

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隆中对》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而不思则罔。却,但是,表转折关系。《论语》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狼》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公输》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子疑邻》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始得西山宴游记》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以。1、介词 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表》

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靠”、“根据”等。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二章》

何以战? 《曹刿论战》——凭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根据。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例句:屠惧,投以骨 《狼》——把能以径寸之木,为… 《核舟记》——用。

咨臣以当世之事。 《隆中对》——把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把。

2、作连词,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故为之文以志 《始得西山宴游记》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

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有时相当于连词“而”,或者不译。

例句: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 醉则更相枕以卧。 《始得西山宴游记》

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 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例句: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世说新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4、特殊用法,通“已”,已经。例句: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四、其。1、“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例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汉语古文基本语法

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 定语后置 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 之 子,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 者 字。1.用 者 结句,形...

古文语法之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1 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 是 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 是 来表判断。一 者,也。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翻译 楚的左项...

英语基本语法

语法。一 词类。1 名词 noun n.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名词不能随便跑出来 如pen apple dog等。2 冠词 article art.用于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所指的人或事物,包括a an the.3 代词 pronoun pron.用于代替名词以及名词作用的短语 分句或句子等。如w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