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博喻。
明喻甲像乙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比喻词: 是,成为例: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比喻词不出现例: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博喻一个本体,多个喻体例:a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比拟(拟人、拟物)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1)把物当人来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把人当物来写: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3)树林里的落叶,飞舞成一只只黄蝴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又如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5.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6.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7.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8.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9.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10、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1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2.起兴(比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3、双关。
双关:即一语双关,一个字或一句话或一层意思有双重的含义。一般分为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
特点:要表达双重含义而字面上却又只表达了一种含义,更重要的语用含义需要推导才能获得,这就造成了“双关”表达上的委婉,含蓄效果。
1)谐音双关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青”即“莲子”的颜色。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2)语义双关:李商隐《乐游园》:“向晚适不意,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末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何等得对自然风光的留恋,也有叹老之意。
14.反语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反文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国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常用修辞手法
一 比喻 1 含义 用在记叙 说明 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 形象 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2 基本类型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 3 什么叫本体 喻词 喻体?请看下面例子 叶子 本体 出水很高,像 喻词 亭亭的舞女的裙 喻体 4 答题技巧 运用了...
常用修辞手法
例句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 性质 特征 作用 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3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4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 语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
常用修辞手法
化鹏教育 2015年春季 7语文 3月28日。语文专题辅导 二 常用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注意以下几点 一 不要把有 像 好像 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1.表示比较 他长得像他哥哥。2.表示推测 揣度 天好像要下雨。3.表示列举 枣庄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抱犊崮 台儿庄古城等。4.表想象 托起他,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