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卷面。请你在答卷时认真书写,做到字迹端正、规范,卷面整洁、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鄙薄媲( )美。
挑xìnjiān( )默。
2.下列词语或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殊不知(竟没想到夯实基础(加强、巩固)
b.诮骂(责骂狂风肆虐(任意地,随意地)
c.中肯(抓住要点,正中要害) 气冲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d.排闼(推门问鼎之战(在体育等赛事中夺冠)
3.你的成语积累多吗?请写出四个以“目”字打头的四字成语(如“目空一切”)。如能多写一个加1分(例子不能再用)。
4.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苔痕上阶绿。
予独爱莲之。
山下兰芽短浸溪。
铁马冰河入梦来。
《望岳》中表达作者的豪气和斗志雄心的诗句是。
《春望》中作者触景生情且为互文的诗句是。
在《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通过工整对仗表现洞庭湖壮观景象的诗句是。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社戏》标题中“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就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称菊为“花之隐逸者”,称牡丹为“花之富贵者”。
c.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书法家,世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书”。
d.“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一句中,“同”是表示连接的连词,“不断”是修饰、限制动词的副词。
6.综合性学习。
自我国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之后,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但眼下正值隆冬,有个别学生怕冷不愿上体育课;同时个别学校也以课程紧为由,出现体育课“缩水”现象。请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表达。
(1)体育课上,你邀请不爱运动的任帅参加体育活动。
你说:(2)假如你有机会代表同学面对面地向校长提出两点建议,你会怎样说?写在下面。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它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请结合你阅读的某一情节,谈谈你对主人公的评价。
情节:评价:
三、阅读。8.翻译加点的词。
无丝竹之乱耳。
②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2.联系全文,你认为“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二)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①它的南北长75公里,②东西宽5至16公里,③海水平均深度146米,④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深。
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盐类。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盐类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浓,便形成了今天的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
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
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13.选文第一段依次从死海的河水的不断蒸发以及盐类不断沉积三个方面说明了死海形成的原因。
14.文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一段所列的四个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其中运用约数的是第___句和第句。
15.作者对死海的未来有怎样的预见?其根据是什么?
16.选文画线句子中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三)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绝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砬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矿坑里就曾以吃煤矿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注释]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7.读完上文,你认为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18.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文意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
心理变化:绝望百感交集。
19.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你的认识。句:句:
20.阅读了上文后,你认为作者最想告诉你的是什么人生道理?
四、写作。21.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语文期末试题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27分 1 为下面话语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注意把字规范的写在田字格里。4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荫凉 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湖光岩...
语文期末试题
2007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20分。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 积累与运用 30分 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将下面一段文字用楷书或行楷写在横线上,相信你一定能写得准确 工整 美观。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 4分...
语文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升学班期终试卷。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 分。1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脉脉 m 颤 zh n 动乘 ch ng 凉独处 ch b 酣 h n 睡参差 c 袅娜 n 蓊蓊郁郁 y c 点缀 zhu 倩 qi n 影皱缬 xi 揪 ji 着草。d 一绺 l 羞涩 s 踱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