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期末师

发布 2021-04-19 14:19:28 阅读 1072

(一)北京的春。

北京的春,晚春。

辛弃疾词云:“春在溪头荠菜花。”北京的春,不在溪头,也不在荠菜花。

溪头无水,荠菜花不开。北京的春从哪儿来?从“杨胡子”生长的那一刻开始,一个漫长而迟缓的迎春仪式便开始了。

“杨胡子”何物?“杨胡子”是北京老百姓对杨树在初春时节所生长出来的一种花絮的称谓。在南方,或许该叫做杨花那样诗意的名字。

北京老百姓说它杨胡子,是指杨树长出来的花絮实在像胡须,黑黝中泛着点青绿色,这胡子慢慢长大,到杨花飞天的时候也就是树叶绿成一片,北京的春天就姗姗来迟了。

因而北京的春天实际就是一个迎春的季节,人们的口头禅是:都快春天了,这雪还没化干净;都快春天了,天还这么冷;都快春天了,还不下雨;都快春天了,这柳树还没青。玉兰花倒是率先开了,但玉兰花开得像一树雪似的,仿佛是冬天故事延续的一个白色的尾巴。

路边没有星星点点的迎春花,而是干枯的草色和尘土色,但呼啸的风从头顶上吹过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些许的暖意,而不是凛冽的寒。

这风渐渐大起来。北京的风大,大得不像一个大都市的空气,而像一个山谷的气流,那些高楼和水泥森林组合成的山谷。北京的春天更是一个风的季节,从北方奔袭而来的风无遮无拦带着荒芜的沙尘和绝望的黄色,“杀”气腾腾。

2023年的春天,还史无前例(我的记忆里史无前例)下了土。那天早晨,我隔着窗户看到地上、屋上、车上、树上下了一层黄色的“雪”,不知何物,后来听老北京说,下的土。你想想这北京的风多大,那么沉的土都吹得动。

沙尘暴成了北京的一个痛,像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更像到了干燥季节就越搔越痒的牛皮癣一样,挡不住,治不了,止不住。烦躁,郁闷,出门就是一身的“**甲”,迷惘,不仅是情绪的写照,也是现实的显现。这个令人迷惘甚至绝望的沙尘暴,成了北京春天的杀手。

绿意阑珊,雨水稀缺,北京的春意迟迟暮暮,那些倔强的树木和花草还是顽强地生长出绿叶和花朵来。北京的春天来得迟,北京的花季特别短,但北京的花开得那样精神和灿烂,似乎要把那些被耽误的春光浓缩在有限的时间开放,花的瓣和蕊一点也不软绵绵的,有一种久藏的浓香和璀璨。我看过昆明和广州的花市,那里的花色品种渐欲迷人眼,花期也相当长久,但花的叶瓣有些松散和倦慵,却少北京花的力道。

【a】北京的花像流星般让人兴奋,因积蓄的能量集中爆发,虽然短暂,印象深刻。南方的花像恒星般稳定,更趋于日常生活状态。【b】花季亦如人生,久开难以保持辉煌,迟开必不平淡。

1.阅读全文,仿照下面示例,将作者笔下“北京的春”的主要特点补充完整。(2分)

示例:北京的春,是“杨胡子”泛青,杨花飞天;

答: 2.作者在选文第⑦段为什么要写昆明和广州的花?(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3分)

答: 3.选文第⑤段中的“‘杀’气腾腾”用得好,为什么?(2分)

答: 4.从第⑦段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实际谈谈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5分)

答: 二)永恒的坐标。

终于来到奥林匹亚。

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森、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中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的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

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这条大街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人类的健康。

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行斜坡,能坐四万人。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的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

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等领域,我们至今仍是用希腊的基础话语在思考;肢体的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的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

1.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3分)

答。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4分)

1) 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2分)

答。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2分)

答。3.简要分析②段画线部分描写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答。4.在最后一段,作者说:“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这个“差距”具体表现在**?(2分)

答。三)冬日香山。

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感觉到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

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凛冽寒风中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无人光顾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柏的骄傲。他们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依然尽情地展现着盎然的绿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培根散文阅读散文

培根是英国思想家 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那我们从培根的散文中学到了多少?以下是精心安排给你看的培根散文小系列。培根随笔阅读随笔篇1 培根随笔 分为 论求知 论美 论善 论真理 论健康 论家庭 等多种随笔。可以说 论友谊 里的散文都是精品,值得一篇接一篇的阅读和品味。其中我最喜欢的是 培根随笔 和 ...

散文阅读学案

学案 三 散文阅读 迁移拓展 畅谈启示感受。复习内容 开放性题型的答题技巧。复习目标 能结合文章内容 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金点巧指 这种题型比较灵活,要求学生能结合内容,或者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看法。技巧 1 抓住文章的中心,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某个问题进行阐述。2 观点要鲜明...

散文阅读答题模式

题型一 解释 题 对文意理解的主要题型 第一种 对重要词语的 解释 词句含义 的题型 命题形式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的深刻含义 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答题模式 1 词语含义及其特殊用法 2 所在句子的含义 注 往往和词语的修辞义有关 3 词句蕴含的情感 第二种 对重要句子的 解释 ...